Intel發大招,Win筆記本續航超過Mac指日可待了?

2023-09-30     差評

原標題:Intel發大招,Win筆記本續航超過Mac指日可待了?

這陣子數碼圈最熱鬧的事,應該就是手機界的「 科技春晚 」 了。

但就在大伙兒的注意力都被新手機吸走的時候,隔壁鼓搗電腦處理器的英特爾,最近整了一個大動靜出來。

同樣是在這個月,英特爾在加州召開的 Intel Innovation 技術創新大會上,老當益壯的 69 歲的英特爾 CEO 帕特·基爾辛格( Pat Gelsinger )在全場觀眾面前做了兩個伏地挺身,引得台下一陣叫好。

隨後他介紹了最新的至強產品線、Intel 4 工藝,以及和我們最相關的、即將在筆記本平台上搭載的 Meteor Lake 酷睿 Ultra 處理器架構。

托尼今天重點跟大家聊聊最後一個,因為這個新架構的發布,Windows 筆記本的續航,從此以後很有可能會追平蘋果。

用英特爾自己的話來說,這次的架構,是英特爾創立 40 年以來,變化最大的一次處理器架構變化。

接下來我們慢慢講。

大家應該還記得,英特爾之前在 12 代的時候,改過一次處理器的架構。

把原本一模一樣的無數個處理器核心劃成了一大一小的「 性能核 」 以及「 能效核 」的混合架構。

用了還沒兩代呢,這次又整大活,難道是牙膏廠要把祖傳的牙膏配方都給換了?

是,也不是。

如果說上一次英特爾的動刀,是分割出更多的核心(E核)& 更厲害的核心(P核)調度給不同的軟體來使用。

那麼這次動刀,就是完全打散重組,不再圍繞傳統的計算核心(CPU)來構建處理器的基本框架,而是以功能作為劃分,進一步提升電腦運行效率、降低功耗。

聽上去好像有點雲里霧裡,但托尼給你們一解釋就明白了。

之前英特爾說要做異構混合架構,說穿了就是在處理器中同時塞了兩種規格的核心進去:一種負責能效,一種負責性能。

能效核就好比普通的打工人,優勢在於人多,幹活不費勁;性能核好比是渾身上下都長滿了肝的究極打工人,碰的棘手難啃的活兒,隨時可以勒緊褲腰帶就上。

但這只是核心規模的改變,本質上它還是一顆處理器。

以後不會是這樣了。

英特爾接下來的想法,是把處理器從「 一顆處理器 」 變成可以分開看待的「 可拼接積木式環島 」。

也就是英特爾嘴裡的 Meteor Lake 分離模塊化架構。

看到這裡可能小夥伴們還是有點兒懵 —— 沒事,這是正常現象。。。

英特爾為了跟大家講明白這套 Meteor Lake 是什麼,也舉辦了一場差不多四個多小時的發布會,才把事徹底說透。

先別划走啊,托尼接下來花幾分鐘,用小學生就能看懂的說法,給大伙兒介紹一下這個新架構到底是個啥。

咳咳,我們開始~!

首先我們先聊一個基礎的:名義上,英特爾給未來的處理器晶片劃分了四種功能模塊:

計算模塊、SoC 模塊、圖形模塊,以及 IO模塊。

計算模塊對應的其實就是傳統的 CPU ,裡面放的是我們前面提到的「 異構大小核 」 —— E 核與 P 核。

而在它底下的 SoC 模塊,則是這次新架構當中的主角。

其中包含了獨立的 NPU AI 引擎、無線Wi-Fi控制器、內存控制器、媒體編解碼處理單元、顯示引擎、電源管理單元等等部件。

以及一排比普通低功耗 E 核功耗還要低的 E 核,英特爾把它叫做 「 低功耗島 」。

這個變化,其實就是英特爾這次新架構設計最爆炸的點。

也正是它,或許有機會讓 Windows 筆記本的續航,超越蘋果。

是這麼回事,以往電腦處理器中的環形總線,是一種類似於「 串聯 」 狀態的運行工況。

這就好比是晚上加班,辦公室里只有我一個人,但是燈的開關只有一個,按一下整層樓的燈都亮。

為了一個人,要把整層的燈都開著,電費自然就上去了。

電腦里的處理器其實也是一樣。

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長耗時,但對性能要求很低工作,比如像是刷網頁、看文獻資料、刷劇看電影、聽歌等等。

殺雞焉用牛刀的道理大家都懂,以往在做這些輕量工作時,也確實都分配給了 E 核去跑。

可 E 核再注重能效,也是需要跑在整個處理器計算核心上的,這對於筆記本來說,電量損耗還是會很大。

但是在英特爾的這個新設計中,打開個瀏覽器、Word 文檔,可以直接用 SoC 模塊中的「小小核 」執行,旁邊的整個計算單元都可以斷電離線。

播放個視頻、插個 HDMI 顯示器,仔細看,SoC 模塊中也有一個 「 2D 顯示引擎 」,旁邊的整個 GPU 圖形運算模塊也可以斷電離線。

相當於 「 SoC 模塊 」 變成了一個可以完全獨立運行的「小處理器 」

這樣一來,如果是一台筆記本的使用場景,那就等於是給其他需要計算模塊提供性能的軟體,省下了相當可觀的續航。

從原先的架構的 「 大小核 」,到現在架構的「 大小處理器 」,看得出英特爾這一代架構就是要和能耗死磕到底。

除了在能耗上整出新活之外,這次英特爾在圖形模塊上也是有了新想法。

Meteor Lake 的圖形模塊,和傳統的核顯已經不太像了,因為媒體編解碼和顯示引擎的功能被 SoC 模塊給分走了,所以圖形模塊接下來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渲染。

這一代英特爾的核顯 GPU 架構被命名為 Xe LPG,可以理解為是獨顯系列 Arc 上 Xe HPG 的降頻下放版,在每瓦的性能上相比上一代 Xe LP 翻了個倍。

而像光追和 Intel XeSS( 就是英特爾自己的 DLSS )這樣的 Arc 獨顯技術,也都塞到了這顆核顯里,增強性能。

據外媒爆料,英特爾最新的這款核顯晶片將會有 8Xe 和 4Xe 兩種型號,將會分配到不同規格的處理器上。

看來英特爾這波就是直接衝著 AMD 7840U 裡面的 780M 核顯去的啊,托尼隱隱感覺未來的 PC 性能掌機市場,即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總的來說,英特爾在 Meteor Lake 這個新架構上,確實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在能效方面,它是英特爾史上最出色的處理器,沒有之一。

而目前這個架構,還只是提供給移動平台使用,桌面端現在仍然還是使用 Intel 7 的技術,即將發布的 14 代的桌面端處理器會繼續使用 Raptor Lake。

只不過英特爾這回給了取了個新名字,叫 Raptor Lake Refresh。

不過這就要另說了。

總體來說,我對英特爾這次馬上要在移動端上馬的 Meteor Lake 相當的看好,假如優化做好了,是真的有機會讓 Windows 筆記本在續航上翻身的。

不過至於到底能優化成什麼樣,就得寄希望於微軟的努力了。。。

撰文:掛起來的布拿拿 編輯:米羅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英特爾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f1ada83d134048ac3bb7df1ea4ee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