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膽小?」爸媽這樣做,孩子不再內向膽怯

2019-05-27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性格,但是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並沒有長成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反而非常膽小,這讓家長們感到有些著急: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膽小?

同事是一個天生就很好強的人,她的孩子莉莉今年7歲了,剛上了小學。我們一直都以為莉莉會像她的媽媽那樣,成為一個好強、獨立、有個性的人,然而有一天,我們看到了莉莉和同事在一起,莉莉一臉委屈地告訴她,班裡坐在前桌的男孩子總是欺負她,偷偷掰她的橡皮,在聽寫前藏起她的筆,甚至扯她的頭髮,莉莉看起來非常委屈。但是同事卻對她說:「為什麼不還手?為什麼他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呢?還是因為你太膽小了!」而莉莉走在她身邊,低著頭沒有說話。

兒童時期的成長環境是孩子整個成長期間的基石,而父母正是這個環境的營造者。那麼父母的哪些行為和因素會讓孩子內向膽怯呢?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影響?如果你發現孩子有內向膽怯的傾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為什麼孩子會內向膽怯

1.家長教育過於嚴格,經常責罵和否認孩子

家長的管教太過嚴格,就算孩子逐漸長大了,也還像小時候那樣嚴厲管教,一旦犯錯非打即罵,這就會讓孩子變得膽怯,本能地覺得什麼事情都要經過家長的允許才可以做,而且會因為害怕犯錯和失敗而不敢輕易嘗試新的挑戰,因為在過於嚴格的家庭管理中,犯錯是不被允許的,只要犯錯就會受到嚴厲責罰。

2.家長對孩子過度寵溺

不管是管教還是寵溺,一旦過度了,就會出現問題。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可以逐漸走出家長的懷抱,自己來探索世界了,但是有的家長總是怕孩子受到傷害,過度保護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從家長的表現里,讀出這些事情是非常危險的訊號,自然會逐漸變得膽怯,過於依賴父母。

3.父母疏於陪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父母的陪伴和照顧是孩子安全感最大的來源,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很快就會忘記,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孩子的幼兒時期恰恰是安全感培養的重要時期。比如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怕黑,家長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所以放任不管,孩子在長時間的恐懼中會逐漸失去安全感,甚至覺得就算自己遇到了危險,也不會有人來幫助自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膽小。

4.父母不善於交際,社交圈子小

如果父母本身也是一個內向的人,不愛帶孩子出門,也很少和親戚朋友來往,孩子也大可能會內向,缺乏交際的培養,在面對新朋友的時候也會緊張膽怯。

從以上4個方面可以看出孩子內向膽怯的原因和父母的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孩子的內向膽怯,對於他們面對自己的生活和社會,感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孩子內向膽怯對其將來有何影響?

1.在生活上,孩子會封閉自我,還可能會造成「微笑型抑鬱」

內向是一種性格,本身並沒有好壞,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內向,那麼他會擁有敏感的內心、思維縝密等優勢。但如果孩子的性格本身並不內向,而是因為成長環境而變得內向,這些孩子很可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會為了迎合他人,假裝成開朗樂觀的人,變成了「微笑型抑鬱」。

2.在學習和工作上,缺乏自信,害怕面對新的挑戰

膽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因為成長環境的過度保護或者過度嚴格,造成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或者高度順從,這兩類孩子都沒有足夠的自信讓自己去面對一些事情。在重要的抉擇上,難以做出決定,害怕出錯和承擔過錯。因為長期被否認和責備,在面對別人的肯定的時候的甚至會懷疑這些讚揚是否是假的。而在面對機會的時候,又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勇氣和信心去抓住這個機會。

3. 在親密關係上,容易貶低自己

孩子的膽小和自信的缺乏,一方面,會導致孩子在喜歡的人面前羞於表達,錯過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機會;另一方面,會導致孩子對自身評價過低,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伴侶。過度貶低自己的孩子,在親密關係上容易成為弱勢的一方,過度地順從對方,而壓抑自身的需求和情緒的釋放,長期以往,弱勢一方的人會很辛苦,有的可能就這樣將就地過下去,有的則會選擇分開,這可能都不是好的結果。

4. 人際關係上,缺乏缺少朋友和交際圈

內向的孩子,朋友會比較少,所在的圈子很窄。在職場上,所從事的工作會有所限制,一些銷售、市場類的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比較難。在公司里,與同事、領導、客戶關係的處理上,也會比較吃虧。

內向和膽怯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很大,關係到他的成長的各個階段。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了內向膽怯的傾向,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三、孩子內向膽怯,家長應該這樣做

1.適度放寬對孩子的管教,對孩子多一些正面鼓勵

如果是管教嚴格的家庭,試著放鬆對孩子的管教,鼓勵他去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告訴他這個時間是他的,他可以去做他自己的事情。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且告訴他。

2.引導孩子獨立面對一些事情

對於過度依賴父母的孩子,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做一些事情,一開始可以陪著他做,慢慢地讓他自己去做。比如去超市購物,爸媽可以給他一個任務,第一次可以帶他去貨架找,第二次就讓他帶你去貨架找他的零食。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能孩子不能一次過地完成任務,可以引導他去尋求別人的幫助,不要心急,直接幫他完成任務。等孩子完成任務後,要大大地肯定他的行為。

3.多陪伴孩子,顧及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的自信也來源於安全感,多陪伴孩子,不要突然就離開他,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顧及孩子的感受,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小心翼翼,害怕去嘗試,可以鼓勵他去做,就算他沒有做好,也要告訴他你嘗試過已經很棒了。

4.多外出走動,擴大交際圈

多帶孩子外出活動,在小區樓下散步、公園等地方玩耍,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他不願意也不要強迫他,讓他慢慢來適應。

孩子膽怯的性格除了跟天生有一些關係外,大多數時候都是靠家庭教育的培養而形成的,家長應該時時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現了這樣的傾向,就算孩子變得非常膽小,也不應該批評孩子,或者對這種性格指指點點,而是更要陪伴在他身邊,告訴孩子不管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支援著你。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為還有什麼行為會導致孩子內向膽怯?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媽咪有方,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eGoQWwB8g2yegNDW1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