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男孩:媽媽「退」一步,爸爸「進」一步

2022-06-19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養育男孩:媽媽「退」一步,爸爸「進」一步

作者 | 妙黛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養育男孩。

這篇文章總結了7個關鍵點,

很多優秀的男孩,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少「給」,多「要」

《如何養育男孩:男孩應該具備的8個關鍵能力》一書指出:

「男孩渴望成功的動力很強,但他對失敗的容忍度卻很低。」

我們經常發現,

男孩的脾氣很大,有時也很愛哭。

這是男孩們在用暴怒或崩潰的方式,

表達自己的無助和沮喪。

他們想成為超級英雄,

卻發現自己只是個「小笨熊」。

這給我們的育兒啟示是,

父母一定要多允許男孩做決定,

多給他動手實踐的機會。

尤其家庭中,要讓男孩多擔當。

小到自己吃飯、穿衣服,

大到為父母跑腿、做家務、為家人奉獻和付出。

只要男孩能幹的,父母就不要伸手替代。

我們要明白,

給男孩太多,那是害他。

多要求,反而是歷練他,

為他積累自信的資本和成功的動力。

多陪男孩參加有對抗、有團隊協作的運動

在一項實驗研究中,

測試人員訓練6個月大的嬰兒練習拉動繩子。

首次成功拉動繩子的嬰兒,

螢幕上將會出現一個笑臉作為獎勵。

但孩子們學會拉繩子之後,螢幕不再有反饋。

結果發現,女孩嘗試了幾次之後,

沒有得到回應,便大聲哭泣,

通過哭泣呼喚家人。

男孩卻持續不斷地拉動繩子,

表現得更加固執、更有攻擊性。

這說明從嬰兒時期開始,

男孩的動作就比女孩活躍,

他們生來更習慣用動作來表達自己,

通過動作來釋放壓力。

這給父母的育兒啟示是,

要想男孩情緒穩定、行為良好,

起碼不「惹事生非」,

一定要陪男孩多運動。

足球、籃球、羽毛球、武術、跆拳道等等,

都可以。

那些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的男生,

往往更優秀,也更受歡迎。

因為他們在運動中充分釋放了緊繃的情緒,

所以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記得留心觀察男孩的情緒

社會人類學家詹妮弗·詹姆斯

做過一項關於「男性情緒困難」的研究,

結果表明:

男性面對複雜情緒的反應時間,

比女性要多出7個小時。

女孩遇到挫折,可能會立刻反應,立刻傾訴。

而男孩卻更需要「逃離情緒」,

找個安靜的地方察覺,

並處理自己的情緒。

男孩的大腦思維,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的。

至於情緒問題,往往被他延遲解決。

可能今天在學校受挫,

他一個星期之後才去尋求幫助。

而這段時間內,他可能會經常煩躁。

莫名的怒火,可能是沒有被處理的情緒。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多去理解他的情緒,

並通過提問的方式「替」他表達出來。

「你是不是有點害怕?」

「你是不是有點生氣?」

「你是不是還想玩?」

接納並且為男孩的情緒命名,

他內心的「小怪獸」將不再亂竄。

最初,孩子可能會用點頭搖頭來表達自己。

慢慢的,這些詞彙深入他內心時,

他就能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約定好「社交規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

共情能力是孩子發展得比較晚的社交能力之一,

對於男孩而言,「比較晚」可能意味著6-8歲。

很多媽媽比較困惑的是,

自己兒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玩時,非常不講理,

這會讓家長覺得很丟臉。

其實,這只不過是他們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現。

我們帶男孩出門前,

可以約定一些社交規則和社交信號。

比如,不能打人;

不可以搶奪/損壞別人的東西;

不可以吵鬧影響到別人。

告訴孩子,

媽媽也會用搖頭、皺眉代表著「不可以」,

用以提醒孩子。

如果男孩違反了規則,

那就要提前回家。

多多進行社交信號的練習,

而不是逼迫男孩必須與他人共情,

孩子慢慢就能把社交規則真正內化到心裡。

允許男孩犯錯誤

男孩就是在犯錯中成長的。

一個男孩如果很少犯錯,

往往成長速度也會很慢。

所以,一定要允許男孩犯錯誤。

至於孩子犯了錯後,家長如何引導?

我們的建議是,去改譯孩子的行為。

比如孩子打人了,可以說:

「你很在意你的玩具,

當時比較激動,

才打了小朋友。

你是想自己去跟小朋友道歉,

還是我陪你去呢?」

這麼說,背後的邏輯是,

儘量把孩子的行為,

往一個不那麼糟糕的動機引導。

而不必用特別憂慮的語氣批判孩子:

「你犯了了不得的錯!」

「你這樣以後可怎麼辦?」

這樣說,等於就把孩子定性為一個糟糕的小孩,

這要麼會讓孩子變得謹小慎微、不敢探索,

要麼會強化孩子故意犯錯的意願和傾向。

總之,男孩犯錯不可怕。

我們要讓他知道,

犯錯了要勇於認錯,

男子漢,敢做敢當,

這一點至關重要。

別讓男孩太「富有」

千萬別讓男孩物質上太「富有」,

否則很容易養成揮霍拜金的毛病。

一旦有一天,父母無法再滿足他,

不得不拒絕他時,孩子便會開始怨恨。

所謂「慈母多敗兒」,

往往就是一個無限度滿足孩子的父母,

加上一個索取無度、喪失鬥志的孩子。

一定告訴男孩,

要想吃好的、用好的,

必須要靠自己努力,憑自己的真本事去獲取。

爸媽給的,永遠是最基本的好。

何為基本的好?一位心理諮詢師建議如下:

一個家庭的開支,

可以有三分之一花在孩子身上,

有三分之一花在日常家庭消費上,

還有三分之一留作養老。

總之,在為孩子考慮的同時,

千萬別忘了自己。

媽媽「退」一步,爸爸「進」一步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男孩的成長,需要男人圈。

而父親,就是男孩生命里,

最重要的那個男性角色。

有心理學研究顯示,

男孩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越長,

他們就越勇敢、堅強、豁達、樂觀。

因為父親更少溺愛男孩,

傾向於教會男孩去應付和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而且,父親陪男孩遊戲的方式,

多是動態的、較有對抗性和創造性的,

這有利於男孩強身健體,

有助於培養男孩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

當然,最重要的是,父親是男孩的最好榜樣。

父親經常酗酒,

兒子也可能成長為一個酒鬼;

父親動輒對妻子大吼大叫,

兒子也可能暴脾氣;

父親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兒子也會認為自己沒必要尊重你。

所以,男孩6歲左右起,

媽媽就可以「退」一步,不用整日圍著孩子轉。

爸爸則要「進」一步,多參與到育兒中來。

父親們一定記得,

你的每個眼神,每句話、每個舉動,

都會被男孩看到眼中、收入心底。

兒童心理學認為:

在孩提時代,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抑鬱。

這與他們的天性有關,

也與我們常用的錯誤應對方式有關。

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孩子的行為,

透過孩子的不可愛,

去看到他們的真實需求,

也許養育男孩就會輕鬆許多。

一定要多給男孩選擇權,

多看到男孩的困境,

一定不要在兒子面前太強大,

不要替兒子做得太多,

不要為兒子想得太周全。

你強了,他就弱了;

你做得多了,他的本領就荒廢了。

男孩們的成長,

本身就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

只要父母能夠悉心等待,耐心引導,

他們也一定會開花,一定會給父母驚喜。

—— End ——

作者:妙黛。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e9ef51724c00aab6da74ff35dfcb5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