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51年,東方紅一號現在怎麼樣了?中國機械臂能否帶它回家?

2023-06-15     胡月芳

原標題:失聯51年,東方紅一號現在怎麼樣了?中國機械臂能否帶它回家?

遙遠浩瀚太空,宇宙之中的星球,上面有沒有外星人,它是什麼樣子的,人們對於神秘的外太空的好奇一直都存在著,從來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磨滅對它的嚮往。

曾經的人們受制於科學技術發展的落後,對浩瀚太空的嚮往最多也就是拿著望遠鏡看一看天上的星星,或者乾脆仰望星空,想著上面是不是有嫦娥月兔,或者阿爾忒彌斯的存在。

但是隨著人們的科學技術的進步,踏足太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留下屬於地球人的足跡,似乎也變得不再遙遠,在冷戰時期,蘇美的軍備競賽擴張到了空前絕後的狀態,大氣層以下的優勢已經不能讓這兩個已經對彼此麻木的超級大國感到興奮了,想要嬴過對方,就必須要在美國還沒有涉足過的領域,並在哪裡建設出蘇聯的絕對優勢,於是,蘇聯人將目光投向了太空,如果能夠發射一顆衛星,現在的世界格局會不會發生改變?

1957年10月,蘇聯人發送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衛星,徹底拉開了太空競賽的序幕,因為這樣的行為意味著以後人類的鬥爭不會再局限於地表之上了,而當美國人還在震驚的時候,蘇聯又再次將一條狗成功送上了月球,這更加劇了美國人的恐慌,也就是在那一年,美國也開始了航空航天計劃,與蘇聯在太空展開了激烈的角逐,不載人的、載人的、登月競賽,各種各樣的項目紛紛上馬,緊鑼密鼓地展開。

當時的中國在取得了核技術的突破後,也想跟隨著這兩位超級大國的步伐進行航天革命,畢竟在當時,世界上能夠發送衛星的國家少之又少,能夠早一點完成這一項目,就能儘早地享受紅利,所以咱們中國也立刻開始對衛星技術的研究,最終在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能夠製造衛星,又能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計劃轟轟烈烈地開啟的時候,世界人民的目光也聚焦在了曾經可望不可及的太空上,宇宙的美好讓所有的人都心神往之,在蘇聯和美國人成功的發射出衛星後,咱們中國也表示要搞衛星。

說干就干,中國派出了專家團隊趕赴蘇聯展開觀察,但是在經過長達七十多天的仔細觀摩後,專家們也認清了現實,開展太空探索,發展衛星研究工作需要極其強大的國家經濟作為支撐,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支持中國研發衛星的資本,但是辦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既然發展衛星的道路目前走不通,那就暫時先退而求其次,暫時將發展的目光放在發展太空火箭上,這是相當英明的決定,只有將底子打好往後建造出來的大樓才堅實,曾經美國人第一次慌裡慌張的發射衛星失敗,就是因為很多的工作沒有做好,中國吸取了美國人的教訓,在一開始就腳踏實地,雖然走了一條遠路,但是卻少走了很多的彎路。

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逐漸好轉,在經歷過數不清次數的模擬實驗和失敗後,中國再一次成功的發射了中程飛彈,這意味著咱們中國已經初步擁有了發射衛星的基礎了。

隨後在著名科學家趙九章,錢學森等先生的建議下,建造衛星的工作被提上了日程,1965年8月2日,中央正式批准了東方紅一號衛星項目的立項,同時提出了「上的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見」的要求。

上的去: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將衛星送上天,為了保證東方紅一號可以正確地進入預定的軌道,中國的科研人員在這上面花費了很多的心血,最終決定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第三級上加裝固體火箭作為助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固體火箭從無到有,再到正式可以使用僅僅花費了三年的時間。

抓得住是指衛星上天后的進一步跟蹤測量,達到收集太空數據的目的,而看得見則是指要讓在地面上的人民群眾,用肉眼可以看到在天空中閃耀的中國的衛星,但當時東方紅一號的體積較小,為了滿足這個要求,中國的科技研發人員獨具匠心地將衛星的外形設計成一個有著72個面的球體。

這樣當衛星轉動起來的時候,因為衛星角度的變換會產生一閃一閃的效果,為了避免在天氣不好時看不見衛星,所以又在第三級火箭上加上了提升亮度的觀測裙,以方便人們可以看到,同時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中國對世界宣布了東方紅一號衛星飛過各國首都上空的時間,以方便各國觀測。

這樣的行為不僅僅是無私地付出,也將中國人民歡呼雀躍之情一起傳播到了世界,而最後一個

「聽得到」,則是能讓中國和全世界都可以使用一般的收音機收聽到中國第一顆衛星發送出的聲音,東方紅一號上搭載的樂音接收轉播系統,同樣是中國獨有的系統,中國製造的強大,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初顯鋒芒。

1970年4月1日,搭載著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專列秘密抵達位於酒泉的衛星發射基地,17日火箭和衛星正式進入發射陣地。

最終,在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隨著火箭的轟鳴聲,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在十分鐘的緊張等待後,衛星順利進入了預定的軌道,來自中國的樂曲從太空傳到了世界各地,中國在探索太空的事業上坐上了早班車,正式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可以獨立自主研發並且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衛星在浩瀚無垠的太空里展開了它的工作,為中國傳回了彌足珍貴的資料,但是由於電池的壽命有限,最終在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光榮退休,但是它的軌道壽命還沒有結束。

2021年6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仍在軌運行,人們紛紛呼籲,能不能把它帶回來?

目前,咱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正式升空,我們的太空人們也正式入駐,之前傳出的可以治癒強迫症的空間站內景圖,也在網絡上面引起了熱議,還有人拿出了美國空間站里散亂的內景圖片做對比,不少公知都在說中國空間站華而不實,還是像美國那樣把所有的線路都暴露在外更方便操作和檢修,如此令人捧腹的話在這個年代還有人能說出口,實在是貽笑大方。

中國空間站就是比美國人的整潔,既然美國人可以熟悉每根線路的位置,那麼中國太空人又憑什麼不能熟悉每一塊區域中的線路呢,意外不會因為美國人熟悉凌亂的線路而不到來,但確實會因為中國整潔的收納方式而避免,都到了這個年代了,網絡公知們就不要再想著魚目混珠,混淆視聽了,自己跪著挺好,不必試圖把已經挺直腰杆子的中國人民拉下去。

此次中國的空間站除去令人驚艷的內飾以外,還有令人瞠目的最新科技,就是那根可以自由移動的機械臂,不僅可以輔助太空人檢修空間站外的問題,還可以監視艙外是否會有隱患,同時也可以通過連接端在空間裡自由移動,這條機械臂的設計之複雜,智能程度之高堪稱是我國在航天事業里最大的成就,美國部分人員還擔心中國會依靠這條強大的機械臂抓取其他國家的衛星,實屬杞人憂天。

因為抓取衛星真的是很難,況且中國的機械臂上也加裝這個功能,中國一直都是專注於和平發展的,像這種違反國際公約的事情中國必然不會做,但倒是美國方面的態度很耐人尋味,根據美國說的話都是有實際例子的慣例,說不定美國還真盤算過以後靠著機械臂抓取別國衛星,最終稱霸太空的霸權戰略也未可知。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出現,對中國,對世界都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的出現向世界宣告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事在人為,一清二白的新中國在西方國家,在蘇聯人的眼裡不可能擁有衛星,但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攻克了航天路上的重重險阻,只要敢想,只要敢幹,沒有什麼困難是打不碎的,這不僅是對中國人民的激勵,更是對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欠已開發國家的人民的激勵。

東方紅一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打開大門後,中國如今的航天技術與日俱增,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它的存在更是激發起了無數孩子心中的航天夢,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在長大後,懷揣著心中的夢想成為了優秀的科研人員,接過先輩的接力棒,前赴後繼地建設中國的科技領域,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人們可以懷念它,但沒有必要強求它回來,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它是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引路人,也是中國的心血。

就讓它帶著先輩們夜以繼日地努力、帶著老一輩革命家和平建設中國的期望和對中國人民深沉的愛,繼續遨遊在太空里吧,東方紅,相信將來一定不止東方紅,紅旗必將插遍寰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dddf5cf3481ff173417fc9d93bd22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