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京車程3小時以內,看元代以前古建築

2024-10-31     北京日報

前段時間,大熱遊戲《黑神話:悟空》帶火了天津的薊州獨樂寺,這是梁思成先生在1932年實地調查的一座遼代寺院,也是梁思成先生解碼《營造法式》遇到的第一處建築實例。獨樂寺的山門與觀音閣均為遼代木構建築,均為公元984年營造,是現存八大「遼代木構」之二。

在中國古代建築史領域,元代以及元以前的木構建築,包括唐、五代十國、遼、北宋、南宋、金、蒙元七個歷史時期,全國僅存600座左右。北京城城內的古代木構建築,基本以清朝康熙以來營造為主。如果您身處北京,又想對中國古代建築史現存唐代以後直到清代的木構建築和有一個完整的實地實例認知,可以走出北京城,用京郊、天津與河北的環京高古木構建築,與京城明清時期的皇家木構建築結合,如此便能對中國古代建築史有全面的認知。

從北京市區出發,不論您是自駕開車還是依託高鐵,里程三百公里以內,開車三小時左右、高鐵直達一小時左右的範圍,就有一整套從唐到元的完整高古木構現存實例古建築序列。

如果時間充足,常居北京的朋友大可按照如下順序完成一個順時針的環京高古木構建築巡禮:高碑店新城開善寺大雄寶殿(遼)、定興慈雲閣(元)、正定開元寺鐘樓(唐)、正定縣文廟大成殿(五代)、正定府文廟大成門(元)、正定天寧寺凌霄塔(金)、正定隆興寺(宋明清)、曲陽北嶽廟德寧殿(元)、淶源閣院寺文殊殿(遼)、蔚縣釋迦寺大雄寶殿(元)。

石家莊正定古城

環京高古木構巡禮的起點,無疑是河北省會石家莊東北的正定古城。這座古城本身就保留有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朝木構古建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劉敦楨、陳明達、趙法參等曾分別在1933年4月、11月以及1935年5月三度到訪正定調查古建築,足見正定古城的重要程度。幸運的是,他們考察的絕大多數古建築如今依舊屹立在正定古城內。

古城中部偏南的正定開元寺鐘樓一共兩層,面闊三間,第一層為唐代木構,第二層原為清代木構,後修繕改為仿唐木構。開元寺鐘樓與山西省的三座唐構(五台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五台佛光寺大殿)以及敦煌莫高窟196窟窟檐為全國現存已知明確為唐代的五處木構建築實例。

古城中部偏西的正定縣文廟大成殿,據梁思成先生推斷為五代十國時期的木構建築,面闊五間,單檐歇山。其與山西平順的龍門寺西配殿、大雲院彌陀殿、天台庵彌陀殿,山西潞城的原起寺大殿,山西平遙的鎮國寺萬佛殿,山西長子的布村玉皇廟正殿、小張村碧雲寺大殿,還有福建福州的華林寺大殿,均為現存確證或推斷為五代十國時期的木構建築實例。

中國營造學社三次來正定的重中之重是隆興寺,該寺位於古城東部。隆興寺中的摩尼殿、轉輪藏閣、慈氏閣均為北宋時期木構建築,其中的摩尼殿曾在1977-1980年間大修時發現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的墨書題記,十分珍貴。慈氏閣中的永定柱作法、轉輪藏閣中的木質轉輪藏、大悲閣中的銅質千手觀音及其石雕壇座、慈氏閣中的木雕彌勒菩薩均是全國罕見的宋代文物。

在上述三處木構之間的古城中部,存有河北唯二的金代木構建築——天寧寺凌霄塔上半部(另一座是邯鄲涉縣的成湯廟山門)以及河北唯四的元代木構建築——正定府文廟戟門(即大成門)。隆興寺內還有一些明清時期的木構建築,使得正定古城成為全國唯一一座坐擁千年木構全部實例的古城。北京到正定或石家莊的高鐵只需一個小時多,可謂北京出發最為近便、高效、高質量的「環京訪古第一城」了。

保定遼代建築

在北京與正定之間,京廣高鐵與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保定地區的東部平原與西部山區間以及毗連保定西部山區的蔚縣,是河北地區高古木構最為集中的區域。

保定地區的古建築不像正定與薊州那樣集群分布在古城之內,而是各自單獨分布在保定地區的縣城與鄉鎮,更適合自駕尋訪。考慮到易縣清西陵也在保定地區境內,我們大可用一個周末的時間,把保定境內的古建築與清西陵一道尋訪。

保定古建築首推與薊州獨樂寺山門、觀音閣同屬「八大遼構」的兩座遼代木構建築,它們分別是淶源縣的閣院寺文殊殿,建於公元966年,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高碑店市新城鎮的開善寺大雄寶殿,建於公元1033年,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其中,淶源縣的閣院寺文殊殿雖僅面闊三間,卻是現存八大遼構中已知年代最老的一座,而且具備完整的遼代彩畫、遼代門窗,是我們研究遼代古代建築結構、彩畫與門窗的難得實例。

這兩座遼構都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文物普查工作中逐步發現的。由於梁思成、林徽因所調查的「老八大遼構」中的寶坻廣濟寺三大士殿、大同華嚴寺海會殿被毀壞,所以這兩座保定地區的遼構便與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義縣奉國寺大殿、薊州獨樂寺山門、薊州獨樂寺觀音閣並稱,成為「新八大遼構」。

保定元代建築

在高碑店新城開化寺遼代木構大雄寶殿西南不遠處的定興老縣城內,有一處建於公元1306年的元代木構建築——慈雲閣,這是河北現存九座元代木構建築之一,也是河北九座元構中距離北京最近的一處。慈雲閣為二層樓閣式建築,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從遼代的薊州獨樂寺觀音閣,到北宋的正定隆興寺轉輪藏閣與慈氏閣,再到元代的這座慈雲閣,環京地帶的二層高古樓閣,也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如果再算上北京城內的明清樓閣,京津冀地區的樓閣是全國唯一可與山西省的古代樓閣相媲美的地區。

自定興向西南駕車約2小時,或自淶源南下駕車1.5小時,便是自古以來的漢白玉石雕藝術勝地——曲陽縣。曲陽縣城內存有一座元代木構建築——北嶽廟德寧殿。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了,北嶽恆山不是在山西渾源麼?怎麼北嶽廟反而是在河北曲陽呢?其實,在清代以前,北嶽恆山一直是在曲陽縣以北的唐縣西部山區的,現在被稱為「古北嶽」,曲陽北嶽廟便是自古以來封建帝王與地方官僚祭祀北嶽的場所。

北嶽廟德寧殿建於公元1347年,面闊九間、重檐廡殿頂,是河北省內現存規格最高的古代單體建築,也是全國現存元代建築中最大的一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德寧殿內牆壁之上還存有元代壁畫布雨圖、朝賀圖,壁上神祇線條飄逸、衣帶洒脫、設色以青綠為主,是我國現存元代壁畫中頗為精美的代表作之一。

蔚縣與門頭溝元代古建

自曲陽、淶源北上,或者從北京城出發直接沿著昌平、張家口西進,便是京西第一古城——蔚縣。蔚縣是一個以明清時期的木構建築、寺觀壁畫、古代堡壘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城,不過,蔚縣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可不僅僅是明清,而是元代的釋迦寺大雄寶殿(中殿)。該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建造年代不詳,梁架結構頗有元代風格。

在自蔚回京的路上,還可以順路前往門頭溝區清水鎮的京西山地里,因為那裡還藏著兩座元代木構建築——齊家莊村靈嚴寺大殿、大北溝雙林寺西配殿,還有一處頗有早期風格的明初木構靈岳寺釋迦殿,三處木構相距較近,半天便可迅速參訪完畢,是整個北京地區現存唯二的元代木構。

如果您在參訪完這些高古木構建筑後,還想看到更多,那就可以坐著高鐵去邯鄲、去義縣、去山西,因為邯鄲西部的武安與涉縣存有一座金構三座元構,遼寧西部的義縣存有剛剛一千歲的遼構奉國寺大殿,山西全省則存有500餘座唐、五代十國、遼、北宋、金、元時期高古木構建築,而它們距離北京,在利用高鐵的情況下,可都是周末、小長假訪古好去處。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

作者: 寒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daaf7ee3d0d69d75e7ca0366806b8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