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沙伊復交後,南邊鄰國也呼籲中方出面調解內亂,我外交部回應

2023-03-20     軍事評論

原標題:斡旋沙伊復交後,南邊鄰國也呼籲中方出面調解內亂,我外交部回應

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國際威望日益提升,斡旋沙伊復交後,中國南部鄰國緬甸也呼籲中方調解內亂。

17日外交部記者會上,記者提問稱「緬甸境內武裝呼籲中方參與調停,幫助緬甸終止內亂,中方如何看待相關請求,中方將如何助推緬甸事務的政治解決。」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指出,中方與緬方作為友好鄰國,中方對緬甸局勢走向長期予以關注,中方期待緬甸各黨各派基於緬國家長遠利益視角,立足尊重憲法、法律前提,以對話協商方式達成緬各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促進緬甸發展狀態的早日恢復,促進緬甸政治轉型工作的重新啟動。中方願同各國共同,為緬甸局面好轉提供力所能及助力。

緬甸國內勢力尋求中方參與斡旋,體現著中國影響力在日益發展,中國負責任、公正的大國形象,越來越為各國所認同。中國在斡旋調和方面的工作由來已久,而在上月底,中方正式亮劍,連續發力。

中國上月24日發布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文件,其中提及尊重各方合理關切、防止危機對全球形成外溢等內容,引發各國關注及協同發聲,哈薩克、白俄羅斯、波蘭等方均對中國方案給出高評價。本月10日,中國促成伊沙和解,使糾纏錯結的中東局面出現解套跡象,沙特、伊朗作為中東兩大核心國家,兩國的和解足夠影響敘利亞、黎巴嫩、葉門、北非局勢,使中東亂局展現治理與發展趨勢。

伊沙關係的好轉,也在帶動伊朗-阿聯,伊朗-馬爾地夫關係趨緩,在形成持續幅散的漣漪效應。中國中東特使同時往返於以色列、巴勒斯坦間,為巴以矛盾這一中東核心矛盾,給出中國的解決方案。

中國能夠充當有效斡旋方,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一,中國在同各國發展和平友好關係,願對與華交集各國正當權益予以尊重,也堅決對個別霸權國家欺凌做法予以反對反制,前者使弱國敢於發聲,後者使強國不敢放肆,中方這樣對弱國尊重、對強權反制的態度,是中國能充當合格斡旋方的前提,自1949年以來,中國的發展史是與各國互利共贏的歷史,也是一路反制強權霸凌的歷史,中國從貧弱崛起復興,能深切體會危機中各國不易,也正為各國共同利益發聲獻策。

二,中國能為各國營造不受霸權勢力干涉的協商環境,以調和沙伊為例,此前隨伊朗總統訪華的伊專家馬蘭迪透露,伊朗訪華後沙伊在華和談工作啟動,中沙伊三方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好。中方在網絡安全、反間體系等方面的工作,使得美西方情報界對沙伊和解進程無從知曉,也無從下手從事破壞,直到10日兩國復交消息發布。中國公正、可靠的斡旋工作,在沙伊復交中建樹頗豐。

和平與發展是各國共同願景和普遍期待,美國民眾在內,沒有人希望自身居住地遭受戰爭動亂,美國民眾在內,沒有人不希望生活條件改善,社會秩序良好。這一全球共同認知,是中方主張越發得到重視的基礎,中國2013年-2021年為全球貢獻了38%以上的發展增量,立足發展、促進和平,中國正為更好全球環境的建設,日益彙集合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d9ba5ee1cd68bdea738ed8a8fba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