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迎來收穫期,商湯大模型商業化進展迅速|公司觀察

2023-09-19     巴倫周刊

原標題:長期主義迎來收穫期,商湯大模型商業化進展迅速|公司觀察

在商業歷史長河中,每一次新技術帶來的商業化應用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在邁過技術奇點後往往呈現出指數級別的增長趨勢。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說過:「新技術商業化應用的指數級別發展是一個自我加速的過程。」

2023年在Open AI的光環下,人們看到了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大增長,也被很多人定義為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技術革命。從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再到認知智能的進階進程來看,大模型為人類社會打開了認知智能的大門,推動人工智慧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世界諮詢巨頭麥肯錫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經濟潛力:下一波生產力浪潮》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將分析的63種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於各行各業,將為全球經濟每年帶來2.6萬億至3.1萬億美元的增長。

生成式AI的巨大商業價值上,能夠和Open AI掰手腕的國內公司,也就是在人工智慧巨頭商湯科技了。在2023年上半年,商湯大模型驅動的生成式AI相關收入同比增長了670.4%,對業務貢獻度從2022年的10.4%迅速提升至了20.3%,成為了商湯科技最強勁的增長新動能,同時整體收入保持穩健,同比增長1.3%至14.3億元。

8月31日,商湯科技基於日日新大模型下的自然語言應用「商量SenseChat」成為備受行業矚目的首批獲批大模型產品正式面向廣大用戶開放服務。

這款國內最早的基於千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此之前已經服務B端超過500多家客戶,涵蓋金融、醫療、汽車、地產、能源、工業製造等眾多垂直行業,通過提供多種靈活的API接口和服務,提供商湯的各項AI大模型技術和服務,展現出極具潛力的商業應用前景。

為什麼商湯科技的生成式AI收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長?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在大模型浪潮來臨之際,只有坐過技術冷板凳,做足充分準備、具備硬核能力的公司才能成為AI新時代的弄潮兒。而這樣的情景與OpenAI所面臨過的處境何其類似,在熬過多年的技術沉澱期後才終於等來營收端的爆發,在此之前,逃不掉的是被誤解、被低估的宿命,甚至是對瘋狂燒錢卻進展緩慢的質疑,然而所有的這一切在技術積累邁過奇點後都已成為成功之後的談資。

商湯科技生成式AI收入爆髮式的增長並不是偶然的結果,長期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深刻沉澱才是如今商業化進展迅速的本源,而商湯科技目前的大模型能力可以說是處於絕對領先位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AI大模型市場研究報告(2023)》顯示,商湯科技在產品技術、戰略願景、生態開放構建等綜合競爭力國內第一。

商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AIDC

為什麼商湯大模型能做到國際領先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商湯聯合多家國內頂尖科研機構,在8月完成訓練的基模型InternLM-123B在全球51個知名評測集的12項權威評測中全面超越了OpenAI的GPT-4位列第一。評測中,參數量1230億的InternLM-123B在語言、知識、理解、推理和學科五大能力上均表現突出。

這一切商湯是如何做到的?

雖然在大模型橫空出世後,國內外不少網際網路大廠、AI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紛紛入局通用大模型創業潮,呈現出「百模大戰」的局面,然而《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實際上真正做好大模型的門檻非常高,AI大模型的競爭不在一時,而是一場考驗全棧能力的持久戰。在國際賽場與Open AI們齊頭並進甚至超越,離不開充足的先發優勢和長期技術積累。

商湯科技是國內最早一批行業頂尖的人工智慧公司,其在大模型技術研發上已經深耕數載,是國內第一個發布超千億級參數的大模型產品廠商,同時今年6月發布了國內最早綜合能力超越GPT-3.5-turbo的大語言模型。

打造頂尖大模型的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數據,一言蔽之,即只有算力、算法和數據三個方面具備硬核能力才能在百模大戰中脫穎而出,尤其算力能力是其中的核心關鍵。

商湯科技自創立起就堅持走原創這條路,並決定自建超算中心,其目前的大裝置SenseCore,已打通了算力、算法和平台。2023上半年商湯對大裝置SenseCore進行了持續升級,上線GPU數量由3月底的2.7萬塊提升至日前的約3萬塊,算力規模提升了20%至 6 ExaFLOPS,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之一,成為人工智慧大模型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

目前在國內人工智慧領域,商湯在關鍵的算力方面具備巨大的領先優勢。

這樣強大的算力領先優勢具體體現在哪裡呢,最直接的就是為算法研究人員提供了快速高頻試錯的能力。

因為OpenAI從未對外公開過其訓練GPT大模型的實驗過程和數據配方,但從大模型的研發規律表明,只有通過一次次成本極高的試錯過程,才能夠高速疊代以保持大模型長期領先的評測成績。商湯大模型正因為能夠在訓練過程中不斷試驗、數據清洗以及試錯,才具有快速的疊代升級能力。

目前商湯大語言基模型InternLM幾乎每兩個月就疊代一次,大模型日日新每季度就能疊代一次,國內能做到這一頻率的大模型廠商實際上並不多。大模型的研發並不是一次性的成果,其需要連續不斷的疊代升級,這反映的就是商湯堅持長期主義投入,和前瞻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初衷。

同時,商湯的大模型是一個非常完善的體系,除了領先的產品力本身之外,其優勢還在於完善的整體服務能力。

商湯根據不同客戶的特殊需求和針對性應用場景,相繼推出了開源和閉源等多個不同尺寸及產品定位的大模型,進行針對終端客戶的解決方案全覆蓋。開源模型適用於較為簡單的應用場景,追求的是性價比和部署的易用性,相對參數不會很高,而深入行業和產業的特殊場景則需要在大規模參數的閉源模型上開發,具有很強的工具調用能力,否則無異於流沙上蓋高樓。

因此商湯針對終端用戶具有「商量」、「秒畫」等AI生成式應用,且於8月31日正式面向廣大用戶免費開放使用,為用戶帶來商湯強大的生成式AI能力。

商湯8月份最近更新的閉源1230億級大參數基模型InternLM-123B主要定位於B端商業場景及大語言模型應用的未來疊代升級,其在包括了2.2萬億token的高質量語料上訓練而成,多項評測成績已經超越GPT-4。

同時商湯極具誠意的將優秀的高性價比70億級參數的輕量化大模型InternLM-7B進行開源且支持商業化應用,而這個開源模型在多個模型測試榜單中高踞榜首,成為目前性能最好的輕量級基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商湯的200億級參數大模型InternLM-20B也即將迎來開源投入商用,使得小尺寸模型服務體系更加豐富,可以極大的滿足諸如手機端、汽車端等方面的輕量級應用場景。

商湯優秀的開源模型也極大的吸引了基於此的應用開發者蜂擁入場,從而與其加速推進商湯大模型生態系統的繁榮,起到了開放共贏的效果。這方面商湯和Open AI的路徑不盡相同,眾所周知Open AI從一開始就堅守完全閉源路線,從未對外公開過任何源數據。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商湯科技前瞻的先發優勢、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積累、以及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定位服務能力,是商湯科技大模型具備領先行業的重要原因,而這也將預期在未來持續保持商湯大模型技術的行業領導者地位。

大模型重構商湯科技商業價值

目前,大模型商業化進展迅速。商湯大模型技術上的「日日更新」突破,不但推動了AI模型生產跨越了工業紅線,創造和挖掘出了大量的商業化應用場景。

AI大模型應用也正在加速落地,隨著技術的不斷疊代和優化,滲透到了不同產業應用場景,模型即服務(MaaS)有望成為主流行業模式,重構當前產業生態。

國聯證券認為,MaaS有望給商湯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商湯科技構建了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模型的全體系化AI大模型服務體系,可向客戶提供包括自動化數據標註、自定義大模型訓練、模型增量訓練、模型推理部署、開發者效率提升等多種大模型能力,幫助行業客戶更方便和快速的訓練自己垂直領域的模型,MaaS有望成為獨特的商業模式,促使大模型成為核心技術底座,通過調用大模型接口直接形成面向用戶的產品和應用,商湯科技強大的技術領先優勢有望為公司帶來更多商業價值。

同時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商業化加速,大模型對商湯科技的業務同樣進行了系統性重構和升級,表現在大量固有業務的大模型落地,且推動了智慧商業和智慧生活板塊收入增長,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打開了潛力巨大的第二成長曲線。

根據中期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收入爆髮式增長了670.4%,占整體收入的比重迅速提升至20.3%。。

1、智慧商業:深入十個垂直行業與數百家客戶合作深度定製行業大模型,包括能源、金融、地產、人力資源、傳媒、工業製造、諮詢等,單客戶收入實現59.9%的增長。

2、智慧生活: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客戶圍繞生成式AI創新活躍,客戶數重新恢復增長。

3、AI傳感器與AI ISP晶片量產交付,大模型進入手機終端;

4、智能汽車量產業務實現5.7倍同比增長,量產交付數量達到39萬台車,量產帶動的規模效應使得單車毛利提高29%。

5、海外業務:為海外市場語言、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特定需求定製模型,以瓊宇的3D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沙特阿卜杜拉國王金融區(KAFD)智慧園區的建設,並基於秒畫技術為阿布達比5個本年開幕的主題公園帶來沉浸式的智慧文旅體驗。

其中智慧商業業務增長主要受益於AI大模型驅動的企業智能化升級,一方面,之前存量客戶仍主要採用原有傳統AI解決方案,大模型將對這些客戶業務進行重構,帶來增長收入。另一方面商湯科技有望利用當前行業積累打造垂直行業的底座大模型,批量複製到行業客戶中,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商湯科技憑藉自身領先的AI大模型技術助力更多的企業智能化升級,也驅動了自身業務持續增長。

回溯來看,商湯科技之所以能夠在大模型技術突破來臨之際抓住商業新機遇,一切都歸結於商湯人工智慧技術厚積薄發的長期主義價值觀,而一旦度過漫長季節的等待,市場最終會獎勵那裡始終秉持初心的堅守者。就像亞馬遜的雲科技,在熬過漫長的虧損投入期後,如今已經變成了利潤奶牛,僅2022年一年就為其貢獻了228億美元的營業利潤。Open AI在經歷過跌宕起伏的創業歷程後,如今價值也得到了重估,今年4月完成新一輪融資的Open AI估值已達到了290億美元。

據有關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三年左右,生成式AI可能將會成為商湯科技最大的收入來源,顯然商湯科技厚積薄發的人工智慧技術紅利還遠未徹底釋放。從堅持原創和長期主義的基因,到生成式AI收入多倍增長,這些都似乎指向了一個結果——即商湯科技大模型商業化正在邁向爆發的前夜。

文| 尼克

編輯| 喻舟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d1b881ec01069e972b151639bb410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