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期間,大批警察參軍,街頭出現哄搶現象

2023-12-28   彤陌紅塵

原標題:莫斯科保衛戰期間,大批警察參軍,街頭出現哄搶現象

1941年9月30日,納粹德國集中200萬大軍,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起了代號為「颱風」的猛烈攻勢,形勢一度岌岌可危。尤其是10月份,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維亞濟馬會戰中一次殲滅蘇聯西方面軍65萬人,莫斯科上下堅持防禦的決心開始動搖,全城人心惶惶。

莫斯科市內逐漸混亂

10月10日,莫斯科電台廣播德軍已經突破近郊莫扎伊斯克的防線,更是加劇了緊張氣氛。市內的各級政府部門開始焚燒大批機密文件,緊張進行撤離準備,許多重要工廠和部門向東遷移。受此影響,一些居民也開始扶老攜幼準備撤出城區,形勢一度極其混亂。

隨著大批警察被武裝起來送上前線,街頭治安無人維持,無政府狀態在一些街區開始呈現,許多市民打砸路邊的商店倉庫,搶奪生活物資。一些工廠的領導人為了保命,也擅自離開了領導崗位,消失的無影無蹤,更是加劇了這種現象出現,市內一家香腸生產廠被一次哄搶5噸香腸。

關鍵時刻,史達林選擇留下

面對內憂外患,蘇聯政府內部對是否堅守莫斯科也產生了巨大分歧。在莫斯科至高爾基鐵路線的一個岔道口上長期停放著史達林的專列,以便其可以隨時撤離。關鍵時刻,接任西方面軍司令的蘇軍名將朱可夫站了出來,在他的苦苦勸說下,史達林決定繼續坐鎮莫斯科指揮作戰。消息傳開,蔓延全城的撤離行為開始剎車。

為了解決莫斯科的無政府狀況,蘇聯國防委員會發布城市戒嚴令,同時宣布從半夜到早上5時實施宵禁。1941年10月20日,莫斯科市委在全市張貼布告,動員市民共同維持城市秩序,並組建工人糾察隊在街頭展開巡邏,一旦發現參與哄搶、造謠等行為及違反戒嚴令者,立即送入監獄,

後方秩序安定,有力支援前方

很快,蘇共中央機關報《真理報》刊登報道:「法院開始調查莫斯科市第二製鞋廠廠長及其他領導人逃跑的案件。廠長瓦爾拉莫夫、車間主任葉夫帕洛夫及其他工廠領導人都逃離了自己的崗位,並侵吞了巨額國家財產。因此必須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對這種擅離崗位者實施嚴厲打擊。」

社會秩序、生產秩序的逐步恢復,讓莫斯科市民的不安情緒逐漸穩定下來。這座集中了蘇聯三分之一工業潛力的城市迅速發揮出了巨大效能,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蘇軍手中,幫助穩定了前方戰線。1942年初,蘇軍在西伯利亞援軍和冬將軍的幫助下,終於一舉擊潰了進攻莫斯科的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