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未來」是什麼?這9部科幻劇最具重大品相

2023-06-29     影視獨舌

原標題:「重大未來」是什麼?這9部科幻劇最具重大品相

2023年6月29日刊| 總第3281期

6月22日,上海電視節「新時代國劇精品化與多樣化——中國電視劇發展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在原先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重大現實「三個重大」的概念上,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重大未來。

他說,「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這是重大未來…過去沒有認識重大未來,現在我們也要放眼未來了。」高長力表示,這個概念(重大未來)並不一定準確,還可以再推敲

,業界對「重大未來」的認識仍停留在概念階段。大家只知道,重大未來包括科幻劇,上半年熱播的《三體》即是重大未來。但只有科幻劇是重大未來嗎?是不是所有科幻劇,都是重大未來劇?

本文擬回答三個問題:什麼是重大未來?目前的科幻劇中,又有哪些可以歸為重大未來?重大未來的提出,對行業、對從業者及國產劇又有什麼意義?

重大未來不等於科幻劇

詮釋重大未來時,高長力舉了《三體》的例子。他表示,「今年《三體》獲得巨大的成功,使我們對科幻題材的創作更加自信,成為我們的驕傲,也成為一個標杆樣本。今後還要繼續推出這樣弘揚科學精神又富有人文內涵的作品。」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第一,重大未來的內涵至少包括兩方面,弘揚科學精神、富有人文內涵;第二,在更多優秀科幻劇出現之前,重大未來的標杆是《三體》。

那麼,《三體》又從哪些方面起到了標杆的作用呢?

首先,它為國產科幻劇蹚開了一條路。無論是題材選擇、技術呈現還是思想內涵上,《三體》均有創新。其次,它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哲學思想。再次,它以東方美學的形式,走出了另闢蹊徑的中國科幻之路。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科幻劇能被定義成重大未來呢?

今年5月的愛奇藝世界·大會,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在談到愛奇藝的內容布局時,舉了兩部重大科幻題材:蘊含哲學命題,集科幻、玄幻、武俠於一身的《間客》,和給予中國多數科幻小說家宇宙觀、太空形象化理解的《銀河英雄傳說》。這兩部劇的共同點,是創作難度非常大。

將官方與平台的說法兩相結合,我們可以對重大未來的概念有一個基本認知: 第一,創作難度大;第二,要弘揚科學精神、富有人文內涵;第三,要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只有滿足這三點的科幻劇,才可能是重大未來劇。

這三條要求,最難理解的是「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般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應和重大現實掛鉤。但受制於現實世界局限性,科幻題材成了落實這一理念的最好載體。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2》,即是「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範例。還記得「50歲以上的,出列」那個鏡頭嗎?

另外,常規的時間循環、時空穿梭、平行時空類型的科幻劇,並不容易被納入重大未來。去年的《天才基本法》,以「雙時空」和「數學」為關鍵詞,為觀眾上演了一場現實主義「穿越」,是一部有識、有趣、有創新的高分科幻劇。

但《天才基本法》能歸入到重大未來範疇中嗎?它的拍攝難度很大,也弘揚了科學精神、富有人文內涵,但是並沒有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它從頭到尾講的都是「一家人」的故事。

再拿一個海外劇作類比,豆瓣9.2分的韓劇《信號》。它雖然設置了一個非典型穿越情境,用無線電這一介質架起兩個時空的溝通橋樑,並且產生強烈的反思和譏諷氣質。但它的本質仍然是以一種假定性姿態,通過「往回看」來彌補遺憾。

9部重大科幻列陣

由此歸納, 如今的重大未來科幻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末日浩劫」拯救世界,一是東方美學式「太空歌劇」,一是「螞蟻」洞悉宇宙奧秘。

基於此,我們就可以數數待播科幻劇中重大未來的數量。據筆者統計,包括後期、開機、籌備在內的科幻劇共20部。可以歸為重大未來者有9部。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有些項目信息只能搜到隻言片語,或有些許紕漏。

9部作品中,《三體:大史》和《三體II:黑暗森林》兩部,都是騰訊視頻官宣的重頭戲。《三體》的成功,讓平台看到了科幻劇的商業屬性和價值意義,也讓從業者看到了劉慈欣小說除了電影外,也有了改編成劇集的可能。

在很多人看來,《三體II:黑暗森林》才是最正宗的「三體」。它提出了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則」,也呈現了羅輯這個中國科幻文學史上最鮮明的角色。

《三體II:黑暗森林》的故事承接上回。千防萬防,但「主」還是到來了。科技被鎖死後,以羅輯為代表的「面壁人」,與科技領先地球數個紀元的三體人展開了對決。最終,羅輯以魚死網破作威脅,遏制了三體人對太陽系的入侵

不要把《三體:大史》放到重大未來中,筆者有些不確定。雖然掛著《三體》的前綴,但小說中大史始終是現實題材路數。只能期盼編劇的高超筆力了。

同屬「末日浩劫」拯救世界這一掛的,還有《夢之海》《我們生活在南京》和《火星孤兒》。《夢之海》同樣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原著。外星文明到訪地球,把所有地表水凍成了冰環。失去海洋後,人類陷入絕望。地上的拾荒獵人們組成廢土探索小隊,代表中國航天力量的航天員登上冰環,「天地互聯」。

《我們生活在南京》講述了生活在2019年的白楊與存活在2040年的半夏,時空對話,聯手對抗宇宙未知生物,改變人類命運的故事;《火星孤兒》講述了在外星文明降臨、世介面臨崩塌之際,一群高中生拯救人類最後希望的故事。

《銀河英雄傳說》和《間客》,則屬於東方美學式「太空歌劇」。

所謂「太空歌劇」,指的是發生在宇宙之中,特定科技背景下人類或外星人,冒險、衝突、旅行以及觀察宇宙怪誕生物、現象、奇觀的作品。《銀河英雄傳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太空歌劇」,以浩瀚銀河為舞台譜寫了一曲壯麗英雄史詩。

北大學者邵燕君認為,貓膩的《間客》是中國網絡文學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它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網絡文學從「大神階段」進入了「大師階段」。《間客》雖然走的仍是主角換地圖打怪升級的路數,但它將鏡頭對準了浩瀚星空。它寫的是兩個文明的戰爭,也寫了機甲、飛船和星系。改編難度很大。

《球狀閃電》和《群星》則歸屬為第三類。這類劇,並不一定面臨末日浩劫,也不一定啟動宇宙探索,可能是人類陰差陽錯間得到了外星文明或高維度文明的授業,即使這種傳授只是「螞蟻爬過墓碑」——朝聞道,即使是錯誤的道。

《球狀閃電》的原著,並沒有涉及地外文明。它始終談的是科技倫理問題。從備案簡介來看,劇版加入了「地外文明使得全球異象頻發」的提法,使之變成了「螞蟻」洞悉宇宙奧秘與「末日浩劫」拯救世界的結合體。《群星》講了一個「獲悉宇宙奧秘」的地球人,為了阻止另一個宇宙維度文明染指太陽系,意圖毀掉保存外星DNA編碼的儲存地,國安局幹探與其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

結語

我們為什麼要拍重大未來?

第一,如果說,科幻十條(國家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讓科幻片有了更多落地的可能;那麼重大未來概念的提出,則必然會讓科幻劇有更長遠的發展空間。

目前來看,科幻劇仍然有很高的准入門檻。比起科幻片,科幻劇的商業價值也處於藍海階段。《夢之海》導演田裡曾告訴影視獨舌,科幻劇在國內仍屬小眾。

第二,守土有責,重大未來可以更好地展現文化自信和鞏固文化主體性。

如果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尋求一種不同於西方中心論的世界發展的再生之路,蘊含了一種不同於西方文明的中華新文明;那麼,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的重大未來,則是對這一嚴肅理論的最好註解。

科幻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多半要解決全球性危機。危機解決的過程,就是體現全球治理邏輯和地緣政治思維的過程。以漫威、DC為代表的好萊塢超英片,是美式價值觀的呈現。

第三,重大未來可以讓觀眾對現實有切中肯綮的認識。在《三體》研討會上,高長力說《三體》開啟了一個科幻劇創作新時代。他表示,歷史題材劇回答了「我們從哪裡來」,現實題材劇思考了「我們要怎麼做」,科幻題材劇則指涉了人類的終極命題「我們向哪裡去」,以及為了實現美好未來,今天應該做些什麼。

文/馬二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c7c914e0422ab66dccbb8b0ab7946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