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漁」,上海海洋大學這一項目組,讓中國稻漁種養智慧走向世界

2023-12-29     上海楊浦

原標題:「授人以漁」,上海海洋大學這一項目組,讓中國稻漁種養智慧走向世界

「授人以漁」,上海海洋大學這一項目組,讓中國稻漁種養智慧走向世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上海海洋大學瀾湄稻漁項目組一直致力於培養瀾湄國家本土化稻漁專業人才和技術推廣人員。項目組自2022年底,開始編寫實用的《稻漁種養技術手冊》,並由學校柬埔寨留學生ChhourAily(蔡愛麗)和Virakbot(賀子真)翻譯成柬埔寨語。

12月25日,項目組成員、2022級水產養殖專業碩士研究生賀子真專程回到柬埔寨,向柬埔寨漁業局贈送自己翻譯的柬埔寨語《稻漁種養技術手冊》,並進行合作研究和技術推廣。

上海海洋大學瀾湄稻漁項目組向柬埔寨漁業局贈送柬埔寨語《稻漁種養技術手冊》(左四為賀子真)

技術手冊涵蓋稻漁種養的基本原理、通用技術、推廣策略和典型模式,可以給柬埔寨基層農技人員、農民和青年學生提供技術參考。首批50本全部贈送給柬埔寨漁業局技術人員和基層農技人員,後續將贈送給所有柬埔寨稻漁產業區及基層技術推广部門。

參加翻譯工作的兩名柬埔寨留學生說,非常驕傲能夠參與此項工作。來自經管學院的蔡愛麗表示:「能夠參加《稻漁種養技術手冊》的翻譯工作我倍感榮幸,從教授和柬埔寨同學口中得知,這本手冊是中柬稻漁合作項目的部分工作,能夠幫助柬埔寨發展稻漁種養,讓柬埔寨農技人員和農民提高稻漁種養技術,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賀子真說,感到自己的留學非常有價值。在中國留學的三個學期里,他學到了很多關於中國文化的知識,交到了友善的中國朋友,和同學們建立了牢固的情誼,同時,自己的水產養殖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語言無法表達我有多喜歡在中國學習,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國家很溫暖。」他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稻漁種養的豐富歷史底蘊和先進技術,也很快會回到中國開啟新學期的留學生活。

柬埔寨漁業局水產養殖處處長Thay Somony博士說,很高興看到目前取得的巨大成就,期待著與上海海洋大學在漁業領域開展更緊密的合作,實現中柬互利。

上海海洋大學是全國稻漁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單位之一,長期開展稻田養鯉、稻田養蟹和稻田養蝦等多種養殖模式。近年來,學校積極開展國際農業技術交流,與泰國漁業局、泰國農業大學、越南芽莊大學、芹苣大學、寮國農林部、寮國國立大學、尚比亞大學等有多年合作基礎。

學校自2021年起,承擔外交部亞洲合作資金涉農項目「瀾湄國家稻漁種養技術合作及水產養殖減貧」,該項目由水產與生命學院吳旭干教授和成永旭教授共同主持。項目內容包括「瀾湄國家稻漁種養模式研究與推廣」「稻漁種養對瀾湄國家農村減貧的可行性評估及實現路徑」「瀾湄稻漁專業人才培養和培訓」「瀾湄稻漁科技合作和技術推廣交流平台建設」。項目實施目標是為瀾湄地區民眾提供稻米和優質水產蛋白質,保障當地居民的糧食安全與營養水平,為瀾湄國家的農村人口減貧提供中國方案和培養稻漁人才。

瀾湄國家稻漁方向留學生與項目組合影

項目實施三年來,項目組已經在瀾湄國家建立了3種稻漁種養模式及示範基地,並在柬埔寨、寮國和緬甸進行了698公頃的推廣應用;並設立了瀾湄稻漁獎學金,專門招收瀾湄國家稻漁方向研究生,目前已有7名留學生在校攻讀稻漁方向研究生;學校先後舉辦三次「瀾湄稻漁種養技術培訓班」,累計有300多名學員參加培訓,主要來自瀾湄國家。此外,寮國和緬甸語版的《稻漁種養技術手冊》也正在翻譯中,將於2024年印製並贈送給寮國和緬甸的相關人員,讓中國稻漁種養技術惠及更多瀾湄國家的民生,帶動更多瀾湄國家農民走上致富道路。

上海海洋大學同時致力於稻漁種養文化的國際傳播,製作《中國稻漁種養歷史和文化》英文宣傳片及教學片,講述中國稻漁種養的歷史與文化,從最初小農經濟發展時期、規模化發展時期到集約化發展時期,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進入「稻漁+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瀾湄合作是瀾湄六國一道發起和推進的重要事業,樹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上海海洋大學作為中國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單位之一,未來將持之以恆推進瀾湄國家稻漁種養技術人才培養和推廣,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示範區。

編輯:吳百欣

資料:上海海洋大學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a3dffa3669df5b55c86934530bc66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