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濰坊昌樂縣一名15歲的男孩被人持刀殺害,作案現場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當時,此案成為懸案。然而19年後,犯罪嫌疑人終落網。嫌疑人殺人動機何在,昌樂警方又是如何偵破此案的呢?
15歲男孩被殺
2000年11月1日凌晨,一名15歲的男孩被人殺害。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案發地點位於昌樂縣城中心地段的一處廢品收購站。受害人是廢品收購站老闆的兒子王某。據辦案民警介紹,受害人當時是昌樂鎮中初三的一名學生。一個家庭平靜的生活被打破,突如其來的遭遇也讓這個家庭陷入了痛苦之中。
接警後,昌樂縣公安局迅速成立專案組,並開展了大量細緻的工作。
據民警描述,王某側臥在床上,頸部被割,床上有大量的血跡。「現場慘不忍睹,讓人很痛心。」受害人的哥哥說,「感覺家裡天都塌了,當時父母的工作也沒法進行下去,我們這個家庭受到的影響和傷害太大了。」由於案發現場是廢品收購站,現場環境比較髒亂,警方在現場能夠提取到的證據少之又少。
「難點在於痕跡、物證的發現和提取,再者廢品收購站人員比較多,地面又很髒,確定犯罪嫌疑人的足跡很困難。」
DNA新技術比對獲線索
專案組民警只提取到了遺留在現場的一小塊物證,但受當時技術所限,無法準確鎖定嫌疑人,案件一時陷入僵局。命案未破也成為專案組辦案民警的一塊心病。
近幾年,濰坊市命案積案攻堅行動開展以後,昌樂縣警方再次將王某被殺案作為目標案件上馬攻堅。對於現場提取到的手印,警方進行周期性的比對,但是一直沒比中。藉助DNA新技術比對,民警發現此案的嫌疑人老家應該是昌樂縣紅河鎮的。昌樂縣公安局根據線索,迅速組織警力展開排查,經過進一步摸排,確定紅河鎮某村的趙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民警此時感到,案件已經出現了一點曙光。
據辦案民警介紹,「調查他(趙某)的難度是最大的,因為當時我們在村裡走訪的時候,村民反映,他很多年沒回來了,也沒聯繫,可能已經死了。」
受害人家屬原本以為案件會出現轉機,卻不曾想,得到的卻是嫌疑人趙某可能死亡的線索。後來民警又進一步查證發現,嫌疑人趙某在1999年與妻子離婚後長期在外,多年來與村裡人及家屬沒有任何來往,與兒子也沒有聯繫,辦案民警感覺到嫌疑人趙某可能是「假死亡」。
成功抓獲嫌疑人
辦案民警說,「村民反映他有可能死亡,但是我們通過查詢戶籍系統,發現他並沒有死亡,所以我們堅信他還活著。」
隨後,警方通過查詢戶籍系統,發現嫌疑人為假死亡。
為儘快將嫌疑人抓捕歸案,專案組民警將調查範圍外延,開展多方查證、信息關聯等工作,最終,昌樂縣勞務市場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辦案民警喬裝打扮,穿著便裝來到昌樂縣勞務市場,獲取到了相關信息。
勞務市場治安形勢複雜,人員流動性大。為確保抓捕行動萬無一失,今年11月8日下午,專案組圍繞犯罪嫌疑人的落腳點展開調查。經過八個小時的搜索排查,終於確定嫌疑人趙某就在昌樂縣寶都街道西村一處出租院落內。
「我們先把趙某居住的院落圍得水泄不通,另外一組民警從大門進入院內,組織人員對院內所有的出租房屋進行了檢查。」
當天晚上11點多,民警在院內的東南角發現了嫌疑人的身影,並成功將其抓獲。
但是犯罪嫌疑人趙某因為畏罪心理太強,一開始拒不供述自己殺人的犯罪事實。
真相
搶錢不成怕敗露將男孩殺害
民警採集趙某血樣到濰坊市公安局刑科所送檢,經連夜檢測比對,案發現場提取到的那一塊物證和趙某的DNA完全一致。經過36個小時的正面交鋒,在鐵的事實和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趙某最終如實供述了搶劫殺人的犯罪事實。
首輪攻堅取得突破後,專案組先後在11月11日、12日分別將另兩名犯罪嫌疑人趙某欣、王某才抓獲。經審訊,3名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至此,「2000.11.01」重大故意殺人案成功告破。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刑事拘留。
據犯罪嫌疑人趙某回憶,案發當天他和另外兩名同夥吃完飯,眼看時間還早,便一起出去「溜達」。聊天時,三人談起出去弄點錢花。此時,三人正好路過一個廢品收購站。「我們覺得做廢品收購的肯定有現金。」於是三人就悄悄潛入了廢品收購站。在收購站內,三人發現一個男孩在屋裡,於是用刀威脅其交出現金。但是翻箱倒櫃後,什麼也沒有找到。三人怕事情敗露,遂將男孩殺害。「我們都很緊張,怕他吆喝。」犯罪嫌疑人趙某說。
作案後,三人各奔東西,開始了四處逃亡,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聯繫過。
趙某說,看著公安民警和警車心裡就害怕,也會離得遠點。
點朵小花
支持嚴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PxboG4BMH2_cNUgQU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