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洗手日:若日常重視這種小細節,每年能拯救350萬兒童的性命

2023-10-15     漫說健康

原標題:世界洗手日:若日常重視這種小細節,每年能拯救350萬兒童的性命

每年的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旨在提高公眾對洗手重要性的認識,並促進全球範圍內的良好洗手習慣。

這個節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於2008年共同發起,目的是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推廣洗手作為預防疾病傳播的簡單有效措施。

世界洗手日的主題通常與衛生和健康有關,它強調洗手對於預防疾病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兒童和社區中易受感染的人群。

每年,全球有超過35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腹瀉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數據顯示:每年全球有超過350萬兒童因為這兩種疾病無法迎來他們的五歲生日而喪生。

然而,使用肥皂洗手可以挽救上百萬兒童的生命。

洗手不僅可以預防腹瀉和肺炎,還可以預防皮膚感染、眼部感染、腸道寄生蟲病、SARS和禽流感等疾病。

此外,洗手對於癌症病人和愛滋病毒攜帶者的健康也有益處。

因此,洗手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衛生措施,可以保護兒童的生命,同時也有助於其他人群的健康。

清水洗手,並不一定就能完全洗去所有細菌

清水洗手雖然可以去除一部分細菌,但並不足以完全洗去所有的細菌。

這是因細菌在手部附著的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一層稱為生物膜的保護層,使其更難以被簡單的清水沖洗掉。

此外,細菌還可以存在於手部的微小皮膚皺褶、指甲下以及手指之間的隱蔽區域。這些地方很難僅僅通過清水來徹底清潔。

為了更有效地去除細菌,建議採用正確的洗手方法:

1、使用肥皂

肥皂可以與細菌的脂肪膜結合,使其脫離皮膚表面,並隨水沖洗掉。肥皂的表面活性劑可以破壞細菌的結構,從而殺滅它們。

2、摩擦和揉搓

在洗手過程中,應充分摩擦和揉搓雙手,包括手指、指縫、指甲和手背等部位,可以幫助肥皂充分接觸並清潔手部各個角落。

3、持續時間

洗手應持續至少20秒,以確保徹底清潔。這段時間足夠肥皂和水起到有效殺菌和清潔的作用。

清水洗手雖然有一定的洗凈效果,但結合使用肥皂、摩擦和揉搓,並保持足夠的洗手時間,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細菌,從而減少疾病傳播的風險。

哪些情況下,務必需要及時洗手?

1、如廁後

如廁後是洗手的重要時刻,在上廁所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接觸到細菌和其他病原體,特別是腸道相關的細菌。

這些細菌可以通過手部接觸傳播給其他人或物體,導致疾病傳播。因此,如廁後應及時洗手,以去除潛在的細菌污染。

2、給孩子清洗屁股後

給孩子清洗屁股後是洗手的關鍵時刻之一。

嬰幼兒的排泄物中可能存在致病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因此在更換尿布或清洗屁股後,家長或照顧者應立即洗手。

這可以防止細菌通過手部接觸傳播給其他人或物體,尤其是在處理食物之前。

3、接觸食物之前

在接觸食物之前洗手至關重要。食物是細菌和其他病原體傳播的常見途徑之一。

如果在接觸食物之前沒有洗手,手部上的細菌可能會傳播到食物上,引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

通過在接觸食物之前洗手,可以有效地減少細菌污染的風險,保護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總而言之,洗手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衛生習慣,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特別是通過手部接觸傳播的病原體。

正確的洗手方法包括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持續20秒,並徹底清洗雙手的各個部位,包括指縫、指尖和手背等。

而今天的節日,就是為了提醒人們重視洗手,並在全球範圍內促進衛生意識的提高,從而減少疾病的傳播,改善健康狀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9728e521922549b45673a8cc18b1d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