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建議,大學生畢業後先啃老三年再工作,引網友熱議

2022-06-25   皮球兒媽媽

原標題:復旦大學教授建議,大學生畢業後先啃老三年再工作,引網友熱議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供學生上大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希望學生以後能過的更好一些,也希望藉助學生的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和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貧富差距明顯,依然有很多家庭的生活不是那麼好。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早已在家長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自己已經過了上學的年紀,因此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培養學生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數量原來越多,導致大學生就業也越來越困難。

官方之前針對本科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做過調查,只有415萬人確定了就業意向,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依然很嚴重。

「大學畢業應先啃老3年」,知名大學教授這樣建議

這幾年也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指的是哪些以「考研」、「考公」、「考編」為理由,拒絕參加工作的。

其實考研也好,考公也罷,競爭都是非常激勵的,大學生不工作安心備考也是正常現象。

但是有些大學在備考期間並不用心,導致二戰三戰還是沒有成功上岸,卻依然不放棄,也不出去找工作的

這種情況被很多網友稱為「新型啃老」,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啃老」這個詞在大家心中,一直都是一個貶義詞,會遭到很多人批判。

但復旦大學的教授卻表示,當代大學生畢業後應該在家先啃老3年,然後在出去工作。

復旦大學教授的話一出,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憤怒,尤其是身為家長的網友們,不少家長都想不明白,教授怎麼會發出這樣的言論呢?還有家長直言:教授以後都不要建議了。

復旦教授說的「啃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啃老

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都渾渾噩噩的,對自己的人生也沒有什麼規劃,到了畢業的時候,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非常的迷茫。

在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導致不少大學生雖然找到了工作,但是沒多久便離職了,這種情況對大學生的發展其實有很大的影響的。

應屆生的這個身份,是大學生的就業時的一個優勢,但卻被很多大學生草率的浪費掉了,因此復旦大學的教授才這樣建議大學生們。

希望大學生能用三年的時間去對自己進行重新定義,認清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在這三年大學生可以嘗試考研,考公,又或者是尋找好的工作機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如果三年過去,大學生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者是一份非常值得的工作,那就老老實實的出去打工賺錢。

聽了教授的解釋之後,很多網友表示贊同,覺的教授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但也有網友依然表示反對,覺得時代更新疊代的很快,在家裡呆三年,很可能就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

對於教授的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大學生還需要去辯證的看待。如果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裡呆3年,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對於哪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在家呆3年會給父母增加很大的經濟壓力,這一點大學生也要考慮到。

但不管怎麼說,先進行職業規劃,在找工作都是比較合理的

對於大學生來說,越早的進行職業規劃就越早收益,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之後,就把學習忘到了腦後,每天只想著吃喝玩樂這件事。

沒有目標自然也不知道怎麼努力,但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做好了職業規劃,就可以按照職業規劃一步一步的去努力。

為自己的未來增加優勢,比如大學生要想考公,在校期間除了要成努力學習專業專業之外,還要多參加一些活動。

提升自己組織、溝通、社交等能力,在面試的環節會給大學生增加一些優勢,又或者是大學生可以申請入黨,在考公的時可以享有優先錄取權利等等。

但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金只能多方面的考慮,不要跟風。

最後想說: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大學生是可以在畢業之後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啃老」,利用這段時間,想清楚自己未來應該何去何從,找准方向,在去行動,成功率會更大一些。

話題討論

你怎麼看待覆旦大學教授說的話?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