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和郭德綱之間,一直都是涇渭分明的。
從一人一馬到坐擁相聲半壁江山,郭德綱一路鬥爭,而于謙,似乎從來不染塵埃。
粉絲中他是有「三大愛好」的「謙兒大爺」,演藝圈內誰見他都叫一聲「謙哥」,比如吳京、馬未都等。
對於相聲,他說「榮辱興衰與我何干」;對於郭德綱,在被曹雲金懟的幾無翻身之力時,他置之不理,隻字不提。
每當有事兒,于謙都能「躲得遠遠的」,這也不妨礙相聲圈乃至娛樂圈,對這個「京城頑主」的喜歡,尊敬。
01、「京城頑主」
于謙不一樣,他一出生,就到了郭德綱最想要的「羅馬」。
1969年,于謙在一個「大戶人家」出生了!爺爺是知名學者,父親是大港油田的老總,母親是石油提煉方面的專家。
家境優渥,不缺書香。
因為工作原因,于謙早早被送到姥姥家住,一起生活的還有5個姨媽,他一來就是家裡的「香餑餑」。
他說,這陣仗,我得被慣成什麼樣。
於是,「京城頑主」迎來了他快樂的童年生活。
遛鳥養花,釣魚摸蝦,只要跟學習不沾邊兒的,他都干。
還因此被鄰居編排「八旗子弟,清朝遺風」,意為「玩物喪志,不務正業」。
在這樣備受寵愛,極儘快活的環境中,于謙有了人生第一個夢想:動物飼養員。
在這個夢想實現之前,他很快「臨陣倒戈」,13歲那年,他在收音機中,遇到了自己更加青睞的事物,相聲。
這一年,他不顧家人勸阻毅然退學,並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書香門第出了個「名伶」。
可相聲這條路,也是于謙順利人生的第一個「絆腳石」,剛學不久,于謙就被老師勸退了。
相聲班的開蒙老師王世臣教了幾天之後,給於謙的評價只有12個字:「死羊眼,一張臉,身上板,嘴裡顫」,並聯繫家長「沒有天賦,領回家去吧」。
在被老師「判死刑」之後,于謙那股不服輸、死磕的勁頭就來了,日夜練習,終於在一個月之後被老師認可:
進步很大,再看看。
就這樣,他留在了相聲班,並認識了相聲大家李金斗。
看著眼前這個性格好,又愛學的小伙子,李金斗心中歡喜,常常帶著他一塊喝酒,暢聊人生。
就是在這裡,于謙練就了為人稱道的好酒量,也給自己喝出了一個新江湖。
後來,李金斗的牽線下,于謙拜師石富寬,正式成為相聲圈內的一分子,並在結業後進入北京市曲藝團工作,端穩了體制內的「鐵飯碗」。
生活天差地別的兩人,很快就遇到了同樣的困境與寒冬。
02、低谷的扶持
時間來到了90年代,影視行業開始興起,穿花襯衫玩搖滾成了潮流,相聲也來到了低谷期。
在無數次被轟下台之後,于謙選擇了「打不過就加入」,再上台說相聲時就背上一把吉他,潮流又傳統。
然後,就迎來了「吉他相聲」的時代。
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況且節目效果也不理想。當相聲圈幾乎成為一潭死水,轉行與退圈同在時,于謙沒有躊躇,而是重拾舊業:玩!
相聲陷入黑暗時,他與幾個朋友一起組隊玩搖滾,是崔健與黑豹樂隊的鐵桿粉絲。
釣魚賞花,遛鳥野炊,他的黑暗時期,沒有苦悶,只有痛快。在恣意瀟洒中,于謙找到了新的出路:
既然影視行業崛起,那就去玩電影。
也是在劇組排練時,于謙遇到了自己的愛情,白慧明。
1998年,因拍攝電視劇《紅印花》兩人相識,並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年,29歲的于謙經歷了事業黑暗與快意人間,而白慧明還是個19歲的女學生。
見到白慧明第一眼,于謙就認定了要與這個姑娘,並在排練的4天內用盡招數,留下了彼此的聯繫方式。
兩年後,年齡相差10歲的兩人修成正果,走入婚姻,正式結為夫妻。
于謙,也第一次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03、與郭德綱相關
有了家室之後,于謙靠「玩」謀生的方法就不太可行,收入到了朝不保夕的狀態。
一個月400多的工資,根本不夠一家人的開銷。有時候外出跑劇組拍戲,不能回單位,工資也七七八八地扣,最低的時候,當月的工資條上只有1.2元。
此時,郭德綱的日子也不好過,師徒反目,夫妻離婚,事業低谷,三樣全占了。
在北京背水一戰的日子裡,他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他與于謙這對未來的「黃金搭檔」,正在一點點靠近。
2000年,北京曲藝團接了一次演出,而經常在劇組跑的于謙卻找不到搭檔。此時,單位借調來一名相聲演員,此人正是郭德綱。
在北京郊區的露天舞台上,兩人表演了相聲《拴娃娃》,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
初次攜手登台的兩人,竟意外地默契,甚至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
後來,于謙回憶道,與郭德綱的那次合作,喚醒了他心中最初的熱愛,這才是相聲最好的模樣。
而向來鋒芒畢露的郭德綱,對這個「臨時搭檔」也十分動心,被他身上的基本功和紮實勁打動。
後來,郭德綱成了于謙的同事,兩人成了團里的固定搭檔,表演的相聲《你好北京》還在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獲獎。
有了郭德綱這個「刺頭」,于謙終於將「玩兒」的重心放在了相聲上,並在2004年加入德雲社,正式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
2005年下半年,郭德綱開始火了,成了相聲圈裡有名的後起之秀。最多的時候,這對搭檔三天接待了70多家來採訪的媒體。
小園子裡也不再是零零散散的聽眾,而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在一陣陣叫好聲中,于謙後知後覺:
相聲這條路,終於走出來了。
兩個人,一個張牙舞爪,一個穩重安定。無論郭德綱將包袱飛到哪裡,于謙都能不聲不響將他拽回來,回到主題。
因此,在德雲社日益壯大,弟子一茬接一茬成長起來時,于謙也有了「相聲皇后」的這個稱號。
2006年,德雲社成立10周年,這是他們的高光時刻。
接連20多次的返場,每一次都能收穫掌聲與尖叫。江山大好,風光無限。看著眼前盛況,郭德綱忍不住表白于謙:我希望我們能白頭到老。
而這樣的歡喜,並沒有持續很久,一場接一場的風波中,德雲社迎來了至暗時刻。
別墅圈地、徒弟打記者、兒徒背叛、合伙人離開等等,隨之而來的,是德雲社和郭德綱被貼上「三俗」的標籤,陷入巨大的爭議中。
「只要郭德綱還在,我就不會離開德雲社。」
于謙給所有人一顆定心丸。而他的做法,卻給人以「躲很遠」的感覺。
而在談及自己在德雲社的地位時,他卻表示自己「只是個員工,拿工資和演出費,沒什麼地位」。
在德雲社曝光的股份劃分中,明確看到,上面沒有于謙的名字。
有人說郭德綱對於謙不地道。
但更多的一種說法是,對於德雲社,于謙根本不稀罕,他有的東西,郭德綱拍馬難追。
04、玩兒出來的巔峰
別看于謙在台上只是個捧哏,任由郭德綱「欺負」,走下舞台的他,不僅玩得「花」,還樣樣都玩得精彩。
比如,小時候「動物飼養員」的夢想。
喜歡馬就弄了個馬場,還曾經營過「天精地華寵樂園」,在北京有一個60多畝的樂園,當然,後來因為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拆除了。
從相聲舞台走下之後,他重回自己的老本行,在影視行業有了不大不小的圈子。
《戰狼》裡面奸詐的商店老闆,《老師·好》的老師苗婉秋,還獲得過「最佳男主角」的稱號。
愛好搖滾,他就抱著吉他走上舞台,唱自己最喜歡的《假行僧》和《花房姑娘》,鉚釘的皮衣和說相聲的那個「死羊眼」,完全聯繫不起來。
結語:
穿上大褂,他是「相聲皇后」于謙,是郭德綱的黃金搭檔。
脫下大褂,他可以是演員、主持人、動物園長、搖滾歌手……
差不多的年紀,相比於郭德綱的鋒芒畢露嫉惡如仇,于謙身上更多一分人淡如菊的氣質,似乎看淡了一切,遊戲人間。
有這樣的生活,他還怎麼可能「稀罕」德雲社的股份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