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 | 《後浪》的中正平和與怨而不怒

2023-06-12     影視獨舌

原標題:研討會 | 《後浪》的中正平和與怨而不怒

2023年6月12日刊| 總第3264期

6月9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後浪》研討會在京舉辦。

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駿出席會議並發言。會上,出品方和播出平台代表彙報了劇作的創製和播出情況,主創代表分享了創作感悟,專家學者圍繞劇作的題材、敘事、文化價值等角度展開深入探討,並對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建言獻策。

聚焦傳統文化,深入題材內部

四川是中醫大省,享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從上海引進耀客文化來川落戶,為四川量身打造中醫題材電視劇。

李曉駿稱讚《後浪》將傳統文化、生活哲理,時代傳承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新幽默的敘事風格, 在普及中醫知識的同時,也給傳統中醫理念賦予了年輕態的味道和層次。

談及創作初衷, 四川耀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昊表示,正是因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長期關注,我們才試圖用新的視角來表達傳統文化和傳承。傳承,關鍵就在於當下的年輕人。所以我們這部作品最終選擇的視角就是「年輕人學中醫的故事」。

東方衛視影視劇運營部總經理任劍偉坦言,《後浪》是東方衛視近六七年以來唯一一個從策劃、立項、開機到採購播出全流程參與的項目。在她看來,中醫劇確實難拍,《後浪》選擇中醫題材就已經將自己置於爭議之中。劇中中醫乾貨理論的輸出,幫助觀眾確立行業認知,正是對觀眾最大的誠意。

優酷副總編輯李德順介紹,電視劇《後浪》主創為此劇付出了巨大心血,編劇六六為了做這部劇去廣西中醫藥大學攻讀了碩士學位。前期籌備的付出和努力、在細節上的鑽研,最終造就了 《後浪》的熱播效果。

《後浪》的醫學總顧問劉力紅表示:「我單位同事說,我們費了很大力氣去宣揚中醫,弘揚中醫,還不如這樣一部劇引起的反響大。從專業性來看,劇作對如何生活,如何治心,怎樣治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寫得非常到位。」

編劇六六揭秘,劇中孫頭頭的名字改成孫大願,是因為個人內心有一顆弘揚中國文化的種子。 這部劇的海外熱播現象,也表明我們可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作為文藝創作者,這是我們未來的責任,成績是屬於過去的,責任是屬於未來的。」

劇中任新正的飾演者、著名演員吳剛說:「接這部劇之前,我誠惶誠恐。因為我是外行人,我從來沒有演過醫生,更沒演過中醫。」「不光我是外行,我們的主創應該也全是外行。要拍一部純外行的戲怎麼選擇?我選擇了信任,信任製作方,信任編劇。」

楊小紅的飾演者張萌分享感受時說,「拍攝途中我學到了不少養生知識。比如少看手機,提升睡眠質量,戒掉咖啡奶茶,降低慢性病風險。現在我的心態變得更加從容,可以說這是對於我個人的一次修行。」

開掘中國題材,創新敘事手法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該劇擔負起了藝術創作責任,找到了中國本土特色題材,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講好了中國故事。

在情感處理上,中廣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認為,該劇矛盾的產生到和解,都不同於一般劇作的強情節和快節奏。「它是中醫溫緩的火候,不是拍案而起,是中正平和的,是怨而不怒的。矛盾的解決也是心照不宣的,給人一種特別舒服的感覺。」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對故事舒緩的節奏也表示贊同,並且讚揚該劇是傳統文化資源的故事化、圖像化、思想化。故事通過三代中醫人的架構,書寫了三代傳承人的精神氣質,讓觀眾感受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初心。

在文化價值上,中央民族大學劉淑欣教授認為,電視劇《後浪》的播出引導人們對身體,對生命,對心靈,對人生價值更加真切地審視。故事包含了很多可探討的生活命題,劇情給出的結論是開放的而不是專斷的,體現了傳統中國智慧。

在人物塑造上,中國傳媒大學戴清教授借楊小紅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循環,揭示出劇作在對傳承班學員群像塑造、學員和病患的成長與開悟過程,點明人物所承載的豐厚精神內涵和象徵寓意。 病人的社會眾生相,提供了關於病患身心創痛的治癒與和解的艱難思考。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編輯牛夢笛先辨析了「後浪」的概念——是一種傳承的力量,是一群被寄予了年輕希望的新生的力量。在她看來,這部劇講述的是年輕一代中醫人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傳承故事。

劇評人李星文肯定了《後浪》對真問題和真困境的破解和觸達,故事的講述、醫案的呈現糾正了很多偏見。在與六六編劇的《安家》對比中, 他認為《後浪》是表現抽象的概念和內心波瀾的劇,要比《安家》里的房屋成交、爭單子等表現世俗關切和「 奪寶 」競爭更難寫。

前者講到的知識是陌生的,因為中醫還不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剛需,相信劇里很多案例是實有其事的,但果按照真人真事寫,情節就不太具備後者的衝突性和解惑感。如果醫案展現能像《豪斯醫生》一樣加強懸疑感,看起來會更加引人入勝。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認為,該劇從人文精神的角度,把對人和人性的全面理解作為中醫的根基。它不是簡單地比較中西醫的優劣,而是讓人們對中醫有了更接近本質的認識,進而對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不過,劇里依舊存在「技」的不充分,中西醫互補性關係不強等問題。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高度肯定了該劇在題材創新上的重要意義。在他看來。《後浪》寫的是中醫的傳承,實際上觸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發展問題。中醫是在治本,把人作為各部門有關聯的整體來把握,這便蘊含了中華哲學、中華美學。它們的基本原理是萬物相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易凱秘書長在總結髮言時認為,該劇首先選題獨到,充分說明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其次創作團隊態度端正,潛心耕耘,紮根題材;最後傳播方式創新,開拓了劇情和綜藝結合的新嘗試。在最後,他號召整個行業團結協作、抱團取暖,以面對輿情捆綁作品的不良情況。

文/安然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82ae8ab045c806d3fc8428063eb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