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錢還致癌,家家都有,看完趕緊扔!

2022-03-25     窈窕媽媽

原標題:浪費錢還致癌,家家都有,看完趕緊扔!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佩戴電子手錶,不僅打電話方便,也能隨時關注安全狀況。

可你知道嗎,孩子戴的兒童手錶可能是「行走的偷窺器」。

幾天前,央視的315晚會,曝光出驚人內幕——低配兒童智能手錶,使用時,能輕易地被人植入惡意程序。

一旦植入,「偷窺」便開始了。

「幕後操縱者」不僅能獲取孩子的實時定位、照片、通訊錄等關鍵信息,甚至能通過遠程控制獲取錄音和視頻。

這些信息,一旦被壞人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種兒童手錶銷量並不低,很多產品都是月銷10萬多台

所以需要家長擦亮眼睛,幫孩子規避風險:

首先,儘量購買大牌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其次,看是否有質檢證書,認準產品包裝上的3c標誌。

最後告訴孩子不要亂掃二維碼和下載app。

除了手錶,很多兒童產品也容易踩坑。要麼買了浪費錢,要麼產品本身暗藏危險。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那些「坑」娃的兒童產品。

希望大家都能買對產品,讓孩子遠離傷害。

最無用產品

買了就是浪費錢

1、肚臍貼

很多媽媽都被商家推薦過各種功能的肚臍貼,比如退熱貼、長高貼,防水貼之類的……可是買回家用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兒科醫生崔玉濤曾明確表示,退熱貼本質是物理降溫,因為只貼額頭,所以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可忽略不計;

防水貼,撕下來的時候大人都疼痛難忍,更別說皮膚嬌嫩的孩子;

至於長高貼,恐怕唯一的作用就是心理安慰。

肚臍,是寶寶脫離母體後身上的第一個「傷口」,護理不當容易讓細菌趁機而入。

所以,不建議給寶寶的肚臍亂貼東西,儘量不要購買各種肚臍貼。

2、驅蚊手環

馬上就到四月份了,天氣轉暖,蚊蟲也開始增多。

驅蚊手環沒有煙霧也無需插電,戴在手上就能驅蚊,不少家長想著買來給孩子用。

如果你也有這個想法,千萬打住!

我朋友給兩歲的寶寶買了驅蚊手環,拆開一股刺鼻味道撲面而來,寶寶戴了兩天,不但被蚊子咬了包,手腕上還出現了過敏症狀。

一查才知道,驅蚊手環並沒有相關的國家生產和檢驗標準,市場監督也缺少法律依據,所以該類產品一直處於監管空白地帶,經常被曝出安全問題。

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湖北29名學生因佩戴驅蚊手環出現中毒症狀,被緊急治療。

檢測發現,多款驅蚊手環都含有甲苯和二甲苯等有害物質,戴久了會對發育中的孩子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如傷害神經系統)。

另外,就驅蚊效果來說,驅蚊手環的覆蓋範圍有限,驅蚊效果也遠達不到預期效果。

在購買驅蚊產品時,不管是噴霧還是驅蚊液,都可以參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推薦的4 種驅蚊成分。

這 4 種成分分別是:

避蚊胺(DEET)——建議 2 個月以上孩子使用(濃度最好不可超過 30%)。

派卡瑞丁(Picaridin)——建議 2 個月以上孩子使用(濃度為5%-10%)。

驅蚊酯(IR3535 / 伊默寧)——相對溫和不刺激,建議 2 個月以上孩子使用。

檸檬桉葉油——建議 3 歲以上孩子使用。

當然,最安全、有效的防蚊方法還是「物理驅蚊法」,紗窗、紗門、蚊帳、電蚊拍以及手中可以常備的扇子,都是不錯的選擇。

3、防藍光眼鏡

市面上很多防藍光眼鏡宣稱能有效地過濾高能藍光,減輕藍光對眼睛的刺激,防止近視。

我身邊也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專門佩戴了防藍光眼鏡。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眼鏡真的有用嗎?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查閱了很多學術資料,結果發現——目前並沒有確切證據表明防藍光眼鏡有「防近視」的特殊功效。

相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選購不當反而會給孩子的眼睛帶來傷害。

想要保護視力,還是得靠科學用眼。比如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近距離用眼20-30分鐘,就要歇一歇、看看遠方等。

下面要說的這些產品可不僅是損害健康那麼簡單,嚴重了甚至會危及生命,能不買儘量別買。

最踩坑產品

有重大安全隱患

1、嬰兒搖床

2019年,美國費雪公司被爆出,生產的一款嬰兒搖床,十年間已導致超過30名嬰兒死亡。

這類嬰兒床傾斜度超過10度,內部是凹陷式,寶寶翻身、伏趴容易被凹陷卡住,從而引發窒息。

事情發生後,「費雪」緊急召回所有嬰兒搖床。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也建議:在孩子長到三個月大以後,或是會翻身以後,不能再使用這款嬰兒床。

然而,最近我去網上看了一圈,心裡咯噔了一下:國內竟然還有很多同款嬰兒搖床在售,銷量都不低。

所以我還是要提醒一下寶爸寶媽們:這類嬰兒搖床很危險,儘量不要給寶寶用。

如果一定要用這類哄睡神器,儘量選擇傾斜度低於十度的嬰兒搖床,並保證時刻看護。

2、游泳脖圈

前不久,湖南長沙,女嬰甜甜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戴著頸圈游泳。

兩小時後,家人發現甜甜臉色蒼白,脖子上有勒痕,送醫搶救後不幸離世。

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使用脖圈游泳會損傷嬰兒頸椎,甚至帶來致命的風險

上次帶兒子去學游泳,我發現很多家長還在給寶寶用游泳脖圈,內心一陣擔憂。

國內市場的游泳脖圈,主要有3點危險:

大部分材質為塑料,容易導致皮膚過敏;

內圈與嬰兒頸部接觸面積很窄,嬰兒游泳時頸部受到擠壓容易受傷;

另一方面,游泳圈內側光滑,使用時存在滑脫的危險。

考慮到這幾點,建議儘量別給寶寶使用游泳頸圈。

在寶寶玩水時,我們能給予的最大的安全感是,從他接觸水的那一刻,就寸步不離。做好有效陪護,不要聊天,不要玩手機。

3、抽繩帽童裝

前幾天,在小區遊樂場,一個男孩在滑滑梯的時候,衛衣帽子的抽繩卡在滑梯的縫隙里,纏住了脖子,不過好在大家發現及時,沒有釀成悲劇。

不少家長認為,帶有抽繩的帽子不易被風吹落,保暖又實用。

其實,這種帶有抽繩的連帽衣服暗藏危險。

如果帶子過長,容易被家具、電梯、交通工具或滑梯等遊樂設施的縫隙夾住,有可能導致窒息甚至死亡。

為了孩子安全,儘量別買選擇帶有抽繩帽的衣服。

4、嬰兒手套

有父母擔心嬰兒會抓傷小臉,會給嬰兒的小手戴上手套。

從嬰兒發育的角度看,手套束縛了雙手,不利於觸覺發育。

再者,裡面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循環。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手指可能會壞死

如果家長擔心寶寶抓傷小臉,可以在寶寶熟睡時小心仔細地替孩子修剪指甲(嬰兒指甲長得很快,大概3天左右就要給寶寶剪一次)。

最危險玩具

玩具能提高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發育,但有的玩具卻能給孩子帶來傷害。下面這些玩具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快查查你家有沒有,有的話建議儘快扔掉。

1、小型磁性玩具

磁力珠帶有磁性,能組合成各種形狀,對孩子的吸引力特別大。

在網上搜索磁力珠,不少產品打著「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的旗號進行宣傳。

翻看評論,發現很多家長是買來給不到十歲的孩子玩耍的,看得我直冒冷汗。

要知道,在外科醫生眼裡,磁力珠無異於「定時炸彈」。

磁力珠被吃進肚子裡,會在消化道內相互吸附,嚴重者可出現腸穿孔,甚至帶來致命風險。

儘量避免讓十四歲以下孩子接觸磁力珠,嚴禁3歲以內的孩子觸碰。

2、彈射類玩具

手槍、飛鏢等彈射類玩具一直受到孩子們的喜愛,這些玩具雖然玩起來刺激,背後卻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彈射玩具發射速度都比較快,對準眼睛等身體部位,容易產生射傷危害。儘量不要給孩子買這類玩具。

如果一定要買的話,要注意2點:

選購材質較軟、發射速度較慢的玩具。

叮囑孩子不要將彈射玩具對準他人,以免射傷。

3、彩色水晶泥

「史萊姆」這類水晶泥軟軟黏黏,可以捏成任意形狀,在玩具市場人氣很高。

然而這種產品,含有一種有毒物質——硼砂。

對孩子而言,誤食2克硼砂就能可能致死。

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殘留在手上的「軟泥」一旦與口部接觸,輕則過敏,重則致命。

我的建議是,不要購買!

4、氫氣球

氫氣易燃易爆,非常很危險,每年都有不少悲劇發生。

雖然國家早已明令禁止銷售手持氫氣球,但目前市面上仍有不少流動攤販銷售。

這些小攤販沒有固定的銷售場所,很難統一管理。

這類氣球遇到明火或高溫都會發生爆炸,一旦引燃,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再次提醒大家——

為了安全請勿購買「氫氣球」。

如果想買給孩子玩,可以選擇氦氣球(氦氣相對穩定,不會易燃易爆)。

購買時,一定要跟商家確認填充氣體是不是氦氣。

如果不是,堅決不買!

生活總是伴隨著各種意外,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小心一點,再小心一點。

畢竟安全問題一旦發生,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相關話題,以後我會繼續和大家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7415b721e95d5dbd62e23597061be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