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趙勝男
開啟新篇章
近幾年,當大家聊起關於永輝超市的話題,總是少不了「艱難轉型」、「縮水」、「兩難」等熱頻詞條,其經營逐漸在走下坡路,曾經一度面臨退市風險。
4月28日晚,永輝超市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為我們揭示了最新的發展動向。
報告顯示,2023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8.02億元,環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長24.07%,同比去年第一季度下降12.63%;歸母凈利潤7.04億元,同比增長40.24%。
從營收構成看,2023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的銷售額同比去年略有所放緩,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縮影,目前整個中國商超行業都不景氣。
為什麼?
受疫情及封控等因素影響,疫情三年的消費者養成了頻繁囤貨的習慣,當時形成了一個超市銷售的高峰,而從今年年初開始,不再有疫情封控,消費者囤貨習慣慢慢消散,商超業績自然表現得差強人意。
雖然永輝的線下生意放緩,但線上渠道銷售收入卻勢如破竹。線上業務方面,永輝超市2022年實現銷售額159.36億元,同比增長21.37%,占總收入比重為17.69%。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線上業務銷售額達40.2億元,客單價提升6%,這也反映了永輝超市線上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如今看來,掙扎翻身的永輝超市,盡顯落寞,但根據凱度消費者報告對零售商市場份額的統計,永輝超市是中國第二大零售商品牌,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時間中,永輝超市在中國零售市場占有5.7%的份額,僅次於高鑫零售集團的7.8%,高於沃爾瑪集團的5.6%。
成立於2001年的永輝超市,最初的定位是以「低廉價位、高品質服務、豐富的品種和國際化管理」為主要特點的「超市百貨平價店」,並且出生即正值國內商超行業高速發展時期,是中國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進現代超市的流通企業之一,後面僅用了9年時間便成功上市,算是行業內的一大標杆。
雖然近幾年受產品質量、大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永輝超市持續承壓,但也從未放棄過,積極求變。
轉型之路
隨著消費者的不斷升級和消費市場的變化,永輝超市開始朝著高品質、高端化的市場方向轉型升級,並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零售」戰略布局。
1. 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當今商業競爭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幾乎所有企業都有數字化轉型的概念,區別在於做深做淺。
為了推動數字化轉型,永輝超市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
2021年全年永輝科技投入達6.7億元,並組建了千人團隊的永輝大科技中心,永輝自主研發的全鏈路零售數字化系統「YHDOS」也已在福州等地進行了規模化投入使用。
永輝在2022年財報中稱,報告期內,通過智能訂貨、智能排班等工具的推廣應用及YHDOS系統全面上線,著力提升坪效、人效、品效,商品保持較高的上新和汰換速度,部分標杆門店人效提升30%-50%,略有成效。
此外,公司還通過加強了線下門店的數字化改造,提高了服務質量,提供更便捷的購物方式,推進線上線下互動與融合,讓線上的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線下的商品,同時也向線下引流,提高了線下門店的客流量,實現了線上線下的雙贏。
同時,通過建設自有電商平台和與其他電商平台合作,推進線上業務擴張,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提高品牌影響力。
目前來看,線上線下融合所帶來的成效可觀。
據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線上業務銷售額達40.2億元,客單價提升6%
據2022年年報顯示,全年線上業務營收159.36億元,占比17.69%,同比增長21.37%,營收額和占總營收比例都達到歷年最高。
2. 供應鏈升級
供應鏈升級能降低企業的生鮮損耗率、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同時還能減少中間加價環節建立成本優勢,並保證消費者最在意的新鮮度。
永輝超市作為生鮮業務起家的企業,深知供應鏈優化對於公司發展的關鍵性作用,若是生鮮損耗率高,便會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難點。
據西南證券研報數據,生鮮行業生鮮損耗率約為20-30%,而永輝超市生鮮損耗率僅為3-4%,遠低於行業水平。
這一成就得益於永輝超市覆蓋全國、深度下沉直至六線城市的供應鏈建設。
通過打通上游優質採購、強大的物流配送、冷鏈系統保鮮、門店到家等多個環節,永輝超市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並且藉助智能中台的幫助實現了供應鏈優化的高效運營。
供應鏈升級給永輝超市帶來的好處是可持續的。
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供應鏈升級,都是永輝超市在未來發展中所做出的正確選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在轉型變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遭遇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比如超市業態的探索。
3. 超市業態的探索
永輝超市近年大規模探索新的超市業態,如拓展mini店、倉儲店等等。
商超店面小型化是目前發展的一個趨勢。永輝於2019年12月開始試水mini店,定位社區居民家門口生鮮消費的永輝Mini開始大規模布局。
短短一年,永輝Mini社區生鮮店就開了近600家,由於發展過快,2020年上半年永輝Mini減少至458家,2020年下半年又再一次減至156家,到了2021年,永輝Mini僅剩下33家門店。據其2021年年報顯示,「永輝mini」店虧損達1.3億元。
到了2021年,永輝又開始嘗試倉儲會員店,但永輝的倉儲店與常規倉儲店不同。
首先是倉儲但非會員制,也就是沒有付費入場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消費;其次永輝倉儲店目前更多是基於原有門店的改造,而非通常的開新店獨立擴張。
由於變化不大,消費者永輝倉儲會員店的感知度並不高,起步效果並不明顯。
來到2022年上半年,倉儲會員銷售增長超過20%,逐漸開始有成效,後面具體如何還有待觀察。
彷徨但也未來可期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變得異常劇烈,永輝超市所面臨的挑戰不僅限於傳統實體店的競爭,還伴隨著客流分散、價格優勢減弱以及產品質量等問題。
1. 線下客流分散
消費者如今可選擇的購物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即時零售、社區團購、B2C電商平台等新興渠道陸續興起,永輝這種傳統商超正逐漸失去競爭優勢,選擇線下商超的消費者越來越少。
年輕消費者更加傾向於即時零售、社區店等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逛商場不再是主流趨勢。
2. 價格優勢減弱
在長達三年的疫情期間,很多消費者因為需要而養成了社區團購、線上購物的習慣。
而永輝曾經引以為傲的價格優勢,在社區團購面前不堪一擊。
社區團購除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燒錢補貼外,還因為從商業模式上繞過了生鮮零售的大多痛點,不需要自建實體店、不需要配送,不用庫存備貨、而其發明的「團長」角色,因為其本身就熟悉社區情況與社區居民有信任基礎,也將引流拉新成本降到了最低。
3. 食品安全問題
據人民網報道,2021年4月8日,永輝超市在福州、莆田等多地門店共有15批次的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氧氟沙星、恩諾沙星、鎘超標等(藥物超標+重金屬超標)。
這樣的食品問題曝光,是很令消費者心寒的。
這並不是個例情況,從2018年到2021年,幾乎年年上榜,如果食品安全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未來絕對會是隱藏的雷點。
或許是考慮到輿論聲音太大,永輝超市開始對供貨商嚴格把控,加強對上游供應鏈的管理,對商品尤其是易壞的生鮮產品提高檢測覆蓋率,在採購前進行嚴格檢測,對於檢測不合格的產品一律不得採購,加強了源頭——物流——門店的檢測追溯。也對公司食品安全檢測管理進行嚴格控制和技術升級。
是流於形式的舉措,還是切實的想要改善,需要時間來考驗。
總的來看,現在永輝超市面臨著各種問題和挑戰,革新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但好在永輝超市,有能力不斷革新、不斷優化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本次一季度的財報也證明了永輝的盈利能力仍然在線,線上生意已經逐漸走通,未來的永輝還會持續嘗試模式等方面的革新,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永輝超市會有機會重建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