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新能源仍未大批量完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當一部分想要在補貼退坡之前購買一輛新能源車、一部分車主已經完全相信新能源並且準備購買時,又將面臨選擇新勢力品牌還是傳統品牌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同從多角度解讀傳統燃油車企與新勢力車企的各自優勢。
造車理念
傳統廠商
傳統廠商的理念首先會「盡汽車製造商的本分」,其次才逐漸轉向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
雖然印象中電動車就代表著智能化,但其實電動車並不等於智能化的汽車,傳統車企去造新能源車的第一步是造一台安全、耐用的車,下一步才是智能化,首先的重點是造車,其次才考慮到便捷性。
新勢力廠商
新勢力廠商與自主品牌大同小異,毫不吝嗇對配置、用料、科技的配備,並且會以用戶思維、站在用戶角度的理念來完成整車的製作。
在近期各大廠商的宣傳中,會經常看到「全棧自研」的出現,全棧自研的意思是從上到下所有和產品相關的項目,都是車企自己獨立開發。
這背後的意義並非只與一家車企的命運相關,當技術成熟時、當自己強大時,國家也不會遇到技術被「卡脖子」的難題。
安全性
曾經對安全性的未知及盲目信任,已經逐漸轉變為理性的用數據,尤其是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的官方測試,無論在哪個維度都是目前值得信任的機構。
新勢力車企的成立時間雖然已有幾年之久,但相比數十年的傳統車企,還是太短,在印象分會弱於傳統車企,但傳統車企也並不是無可挑剔,比如某品牌的A柱事件,和另一品牌的「應試產品」左右A柱強度不同,讓消費者失望之後,也會更加注重分辨真正的安全性能。下面是幾款熱門的新能源車碰撞測試成績。
耐用性
雖然首任車主終身質保會有許多苛刻的條款,但「終身」二字的吸引力不亞於「鐵飯碗」。出於對新勢力品牌的不信任或許會被「終身質保」淡化一些,有可能也將對車輛質量的注意力轉移到整個集團的發展,難道是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早已有所預料?
大批量綠牌車真正還沒迎來真正的考驗對耐用性及可靠性的考驗,包括電池到壽命後,電池的處理會對車主產生何種影響。
省去發動機和變速箱等部件會讓出入修理廠的次數大幅減少,也省去與不良商家鬥智斗勇的經歷,但3年左右的燃油車同樣不會出現太多問題,讓子彈飛一會,讓時間給出答案。
購買渠道
大多數的新勢力品牌包括傳統廠商的部分新能源車都會選擇在商場進行銷售,傳統車企的4S店絕大多數都會選在較偏遠地帶,不過這對於買車的精力投入可以忽略不計,最大的不同在於直營和經銷商的兩種銷售模式。
傳統車企大多採用經銷商銷售的模式,雖然有指導價,但終端的銷售價格會和多種情況掛鉤,從而直接影響價格,並且還有限制區域銷售等制度。
新勢力廠商大多數為直營,最大的好處就是價格上的把控,全國統一的價格不必消耗太多精力去搜集信息,並且車輛的購買大部分會在上線完成,提車流程即為簡化,相比傳統廠商的多個小時的提車流程,新勢力提車環節優勢非常明顯。
總結
兩種不同車企的優劣不只如此,還是需要根據具體車型和自身需求去選擇,也有一大部分的消費者不在意品牌,但一定是給予這家車企足夠信任才會去真金白銀的購買,希望無論何種車企都能夠
還有許多沒有想到、沒提到或是有爭議的方面,歡迎發表不同見解與我共同探討屬於未來的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