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40年8月21日,墨西哥的一處宅院裡,前蘇聯紅軍之父托洛茨基滿是焦慮地,關注著萬里之外的國際局勢。
就在這一年的六月,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全面入侵蘇維埃。
數月之內,納粹德軍一路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蘇軍兵敗如山倒,莫斯科已經岌岌可危了。
眼看自己和列寧親手締造的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托洛茨基可謂是心急如焚。
托洛茨基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托洛茨基警惕地打開門後,發現來人竟是自己的好友麥卡德爾。
頗感意外的托洛茨基,正欲張口打招呼,誰料話未出口一把冰斧就迎面襲來。
托洛茨基猝不及防之下,被打得頭破血流,撕心裂肺的疼痛,使得他躺在地上痛苦地掙扎。
「砰」,又是一記重擊襲來,冰斧嵌入了他的後腦勺,托洛茨基徹底失去了意識。
彼時正值二戰要緊關頭,沒人有功夫深究這件事情的真相。雖然很多人都對兇手的身份心知肚明,但沒人會不識趣地去揭開那層面紗,畢竟大家都得指望那個人去頂住希特勒呢!
希特勒
直到1956年,赫魯雪夫開始反攻倒算後,這樁陳年舊案的真相才大白於世。
果然是你,史達林 !
在納粹德國兵臨城下的當口,史達林為什麼還要搞同室操戈呢?
革命知己
在人類近代革命史上,托洛茨基是一個無法忽視的思想巨人。
此人擁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哲學思辨能力。
筆者個人認為,在革命理論方面的貢獻,托洛茨基並不下於馬列。
尤其是他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被背叛的革命》一書,近乎先知般預判出了後來蘇聯滅亡的全部軌跡。
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先知吧!
托洛茨基出生於烏克蘭的一個富農家庭,從小就激情澎湃好打抱不平,尤其熱衷於改造社會的革命運動。
1896年,托洛茨基背叛自己的階級,加入了南俄工人同盟,正式投身工人運動。
兩年後,托洛茨基遭到沙皇政府鎮壓,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去服勞役。
然而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無法澆滅他心中那顆革命的火種。
在服刑期間,托洛茨基時刻關注著外面世界的一舉一動。
革命的失敗,讓托洛茨基開始反思了起來。雖然革命導師馬克思開創了共產主義學派,但彼時各家學說五花八門,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流派,能給世界革命提供系統的指導。
馬克思
托洛茨基在服刑之餘,也在認真衡量著各家學派的長短,但始終沒有找到讓他信服的思想。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篇名為《火星報》的讀物,裡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托洛茨基,讓這位自負辯才無二的天才少年深深折服,再一看署名:弗拉基米爾·列寧。
嗯 就是他了!
列寧的文章,讓迷茫期的托洛茨基重新找到了奮鬥的方向。
他下定決心要去投靠列寧!
列寧
蘇維埃的領導人但凡能活到革命成功的,幾乎都具備一樣天賦技能:越獄。
托洛茨基本人更是個中翹楚,自從看了列寧的文章後,托洛茨基便一刻也等不得地籌備越獄計劃。
機會很快就來了,幾天後監獄組織外出勞動,托洛茨基瞅准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躲開獄警視線輕鬆脫離隊伍。
然後又在一眼望去分不清東南西北的西伯利亞大冰原,準確無誤地找到火車順利乘車逃脫。
逃出生天后,托洛茨基按圖索驥找到了列寧,兩人一番交談讓列寧對這個小伙子大加讚賞。
隨即列寧就召開會議,要讓托洛茨基當火星報的編委。
此言一出,同志們異口同聲地表示反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個初來乍到的小年輕,憑什麼跟我們這些老同志平起平坐?
反對最激烈的就是普列漢諾夫,此人在革命陣營里資歷最老 ,就連列寧見了都得喊一聲前輩。
可這次列寧沒給老前輩面子,直接力排眾議將托洛茨基塞進了火星報的編委會。
普列漢諾夫
事實證明列寧沒有看錯人,托洛茨基文筆犀利入木三分,理論水平比起導師也不遑多讓。
在他的推動下,《火星報》很快就名聲大噪了。
日子就這麼一直過了5年,1903年,列寧所在的社會民主工黨出事了。
社會民主工黨實際上跟孫中山的同盟會一樣,就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思想並不統一。
當時黨內以普列漢諾夫為代表的一批同志,對革命的見解產生了分歧。普列漢諾夫們覺得革命不是打打殺殺,革命是人情世故,咱們應該跟資產階級坐下來攜手改良社會!
這幫人有一個名字,叫做孟什維克。
對於這些人筆者只能說,革命不徹底就是徹底不革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能搞得那麼儒雅 ,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沒有中間路線可走的。
雙方爭論了許久,誰也無法說服誰,最後以普列漢諾夫為首的孟什維克,跟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從此分道揚鑣。
說句題外話,孟什維克這幫軟骨頭,跟資本家拚命的勇氣沒有,對付自己人的膽量卻是大的很。
1918年,他們派人暗殺列寧,導致列寧晚年病魔纏身失去了對黨內的控制,從而埋下了托洛茨基跟史達林奪嫡的隱患。可謂是罪大惡極!
在這次分家事件中,托洛茨基的表現有點不盡如人意。
起初他是傾向於孟什維克一邊的,但後來不知為何又回歸到了布爾什維克懷抱。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按理說這樣的人就算不開除,也應該永不重用了。
可導師表示知錯能改還是好同志,對他的器重一如既往,兩人的關係絲毫沒有受到這件事的影響。
筆者不知道托洛茨基是怎麼想的,只知道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有搖擺過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托洛茨基也仍舊高舉著列寧的大旗。
即便曾經的戰友們,都已經背叛了革命的初衷,他也仍舊孤身奮戰到了最後一刻。
開國元勛
布孟兩黨分家後,托洛茨基跟著列寧,繼續奮戰在革命的第一線,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
革命成功後沙皇政府被推翻,彼時首都聖彼得堡內部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代表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偽·革命勢力孟什維克、真·革命陣營布爾什維克。
當時的俄國專制傳統深厚,無論是資產階級還是工人階級,都沒有掌權的經驗。
這可真是英雄造時勢的千載一時啊!
這也是為什麼革命能在俄國成功的原因,因為他的資產階級弱啊!
像西歐那樣的已開發國家,他的資產階級掌權多年早已根深蒂固,稚嫩的革命力量,是很難推翻他們的,也不會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只有在俄國這種雙方都處於稚嫩期的情況,才有可能放手一搏。
因此決不能能給,資產階級政府掌權的時間。
當時黨內只有列寧跟托洛茨基看到了這一點,兩人力主跟資產階級政府攤牌。
可是以季諾維也夫和史達林為代表的絕大部分人,都認為不能莽撞,要謹慎!
史達林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工人武裝對上政府軍沒有必勝的把握,孟什維克又是牆頭草,真到滄海橫流的時候,未必會站在革命一邊。
可列寧和托洛茨基,深知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道理,兩人強行壓制不同意見,毅然決然發動十月革命。
可以說,沒有托洛茨基跟列寧的堅持,就絕不會有後來的蘇維埃。
蘇聯建立後,很快就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圍剿,蘇維埃迫切需要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武裝。
列寧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把工人武裝和舊軍隊中同情革命的軍人混編在一起,組建了後來大名鼎鼎的蘇聯紅軍。
這支軍隊在接下來的內戰中,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掃平了內外反動勢力,為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托洛茨基也因此被後人譽為紅軍之父。
其實他何止是紅軍之父,他同時還是克格勃的創立者呢!
按理說,背靠這兩個強力部門的托洛茨基,應該是飛龍騎臉才對,怎麼後來就被他親手創建的克格勃給幹掉了呢?
人心向背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一下蘇聯開國時期,存在的路線之爭了。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近代革命歷史上,存在著一個叫做國際共產主義者的群體。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切·格瓦拉跟白求恩大夫,都是這類人。
白求恩
但鮮為人知的是,蘇聯第一代開國功臣集團,也是一群國際共產主義革命者。
列寧跟托洛茨基這幫人,之所以冒險發動十月革命,並不是為了解俄羅斯人民於倒懸,這只不過是他們的次要目的而已。
他們的真實目的,是想要拿俄國的軍隊和財力,去點燃西歐已開發國家的革命之火。
想必了解十月革命那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沙皇就是因為連年窮兵黷武,才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從而被革命黨給偷了家。
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同樣也是因為繼續戰爭,導致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這才失去了民心。
現在列寧他們也要干同樣的事情,甚至更加過分!
在他們看來,俄羅斯人民應該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只要世界革命成功了,俄羅斯的日子也會好的,這叫世界革命論。
這套理論對歷史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俄國這邊剛立穩腳,布爾什維克轉過年就到德國點燃了革命之火。
這把德國人給嚇得魂飛魄散,以至於一個月後容克貴族在德國敗相未露的情況下,居然投降了。
畢竟英法來了大不了割地賠款,共產黨來了那可是要命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列寧的這把火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可這樣間接惹惱了列強,去年還打得頭破血流的資本主義國家,轉年就一致對外出兵干涉蘇俄內政了。
世界革命派這種玩法,讓俄羅斯國內的本土革命派相當不爽。
他們可沒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麼偉大的覺悟,我們革命只想讓本民族過上好日子,至於解救其他國家的階級兄弟,那要量力而行。
幾年內戰打下來,本土派的力量是越打越強,畢竟你在俄羅斯本土打仗肯定得用本地人嘛!
也正因如此,雖然托洛茨基是紅軍之父,但他的主張得不到本土派的軍人跟黨員的支持。
與此同時,本土派也推出他們的代表人物:史達林。
史達林
不同於列寧這幫長年混跡於西歐各國的國際共產主義革命者,史達林這個人的革命生涯都是在國內度過的。
他對國際革命實在是沒什麼感覺,相反他更喜歡舉著國際革命的大旗,搞大國沙文主義。
以史達林為代表的這幫人,針對列寧的世界革命論,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一個叫做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我們姑且稱呼它為「一國論」吧!
「一國論」主張俄羅斯不能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要做好自己努力發展,等我們強大了再去解救其他階級兄弟。
後來的事實證明「一國論」絕對是死路一條。
史達林
因為兩大陣營強弱懸殊,這種穩紮穩打的做法,有利於強者發揮體量優勢,最後弱勢一方必死無疑,與其如此倒不如用列寧的「子午谷奇謀」冒險一搏。
等到內戰結束的時候,「一國論」集團已經呈現出尾大不掉的趨勢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世界革命派這邊最大的砝碼,列寧快不行了。
前面說過,孟什維克這幫窩裡橫的,曾在1918年派人暗殺過列寧。
當時列寧身中兩槍險死還生,病癒之後他又沒完沒了地投入革命工作。
終於,在1920年這位革命導師的身體垮了。
列寧晚年很多工作,都是靠著口授來完成的。這種情況下,對於權力的掌控必然不牢固,也就沒辦法為托洛茨基的接班扶上馬再送一程了。
再加上列寧病逝前連話都說不清楚,沒法明確確立接班人,這才導致了身後的繼承人存疑。
這導致世界革命派內部的季諾維也夫和布哈林等人,非但不能團結對外,還聯合史達林一起把托洛茨基給擠兌走了。
世界革命派就算團結一致,也未必乾的過史達林為代表的「一國派 」,更遑論分裂後了。
在不久的將來,史達林合縱連橫先後干翻了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開國老臣,蘇聯徹底背棄世界革命路線。
只有一個被驅逐在外的海外孤忠托洛茨基,依舊高舉列寧的大旗,孤軍奮戰到了最後一刻。
史達林作為背叛者,他比誰都清楚究竟誰才是列寧正統。
在德軍兵臨城下這種千鈞一髮的時刻 ,托洛茨基這種人實在是太危險了!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