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致癌的這種細菌,日常該如何被發現?臨床上,多數採取這3種

2023-10-24     漫說健康

原標題:可以致癌的這種細菌,日常該如何被發現?臨床上,多數採取這3種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菌群,通常是寄生在胃黏膜的組織內。

一旦感染這種桿菌以後,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脹、噯氣的等不適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是胃癌等疾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

並且這種桿菌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注意預防。那麼有哪些方法能夠檢查這種桿菌呢?

1、血樣檢查

可以通過抽血的方式檢測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就是檢測血清當中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

如果身體感染的幽門螺旋桿菌就會出現相應的抗體,在進行血液檢查以後會呈現陽性,不過這種陽性的表現多數是感染幾個月以後才能檢測出來。

如果是處於感染的初期,檢測的結果經常會出現假陰性,所以這項檢查方法一般是用於已經確診的患者再次複查。

2、胃鏡檢查

在進行胃鏡檢查時,可以取出活檢採樣做顯微鏡檢查。

這樣就可以判斷出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一旦確認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那麼檢查的結果就為陽性。

3、呼氣試驗檢查

這種方法是目前常見的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在檢查時受檢者只需要呼三口氣保留樣本,然後通過試樣檢查檢測出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情況。

這項檢查方法的靈敏度比較高,患者也不會感受任何的痛苦,是臨床上非常受歡迎的檢查方式。

為何確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後,還需要做胃鏡檢查呢?

在臨床上部分確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醫生還會要求再次做胃鏡的檢查,這就使很多的患者感到不解。

其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後,除了會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以外,還會導致胃黏膜萎縮、消化性潰瘍、腸上皮化生、胃癌等嚴重的疾病。

有相關的研究表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後,會使胃癌的發病率升高兩倍

所以在確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後,還需要通過胃鏡的檢查來判斷胃部是否還存在其他的疾病,這樣才能更好的對症治療,有利於根治幽門螺旋桿菌。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後應該如何治療呢?

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就是四聯療法。

所謂的四聯療法的就是應用兩種抗生素類的藥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加上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如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等,再加上一種鉍劑,如可三甲二枸櫞酸鉍等。

這四種藥物進行降低治療,一般是建議連用7~14天,這樣能夠提高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後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日常需要重視這種桿菌的預防。而想要了解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選擇上文提到的這幾種方法。

一旦確診,要及時治療,可以採用四聯療法,具體的用藥選擇可以參考上文,這種方法能夠很好的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5352365e1af5aeb55dcb6053204c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