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後悔開電車上高速,三分之二的人開油車,原因令人深思

2023-10-01     王新喜

原標題:國慶後悔開電車上高速,三分之二的人開油車,原因令人深思

文/王新喜

每到節假日,油車電車成必吵題,這個國慶,假期首日全國高速公路流量達到歷史最高值,但放眼望去,普遍是油車車主。但無論電車還是油車,都避不開被堵在高速的命運。

而新能源車主每到這個時候,開始後悔開電車上高速。有個重慶的網友自以為國道不堵車,誰知道,國道上100公里連個充電樁都沒有,並表示已經做好拖車的準備了。

電車充電樁不夠用的短板到今天還沒有解決。

每到五一、國慶,都有新能源車深夜排隊充電的新聞,在今年五一,有網友曝出在某高速伺服器,深夜12點半了,還有十幾輛純電車圍著6個充電樁排隊。

相同的故事又在國慶重演,在9月29日,河北高速服務區4個充電樁,夜晚幾十輛車在排隊充電,車主表示,要天亮才能排到。也有車主高速充電排隊三小時,問網友開電車有沒有後悔。

事實上,在車圈內,節假日不建議電車跑高速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根據此前數據顯示,在今天,還有三分之二的人開油車,在高速上,從視覺上來看,油車比例可能要超過三分之二,不少網友表示,在高速上,一路上沒看到幾輛電車。如果遇到高速大堵車,電車要哭死。

由於充電樁無法滿足當前高速出行的需求,這進一步激發了純電與混動的矛盾。有網友在國慶長假就指出兩個問題,首先是充電槍太少,希望服務區多建充電樁,其二是充電樁不夠用的情況下,建議混動、增程式不要和純電搶充電樁。

可以看出電車要淘汰油車,還任重道遠。

新能源車的競爭力是存在的,跑高速幾乎就是唯一的短板

其實,相對全球其他國家,中國的充電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來說已經非常完善了,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其實在平時已經夠用了,甚至大多數時間都是閒置狀態,這其實也給高速服務區出了難題,如果為了節假日那幾天滿足電車需求,大建充電樁,這無疑會導致平時更大的閒置與浪費。因此,到底該如何滿足電車車主上高速的需求,其實也是難題。

從當前來看,電池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續航瓶頸雖然沒有解決,但是也在逐步解決,續航里程也越來越長了。

由於國內新能源車全產業鏈已經布局完善,從三電到智能化,不斷支撐電車的體驗提升。有車主表示,如果買了電車,除了省油錢之外,電視,電冰箱,床,音響,根本就不用買了。我直接買個車,除了不能落戶,基本跟家差不多了。

電車真正的優勢還在於進化速度,短短几年,電車從電池電機、動力系統、輔助駕駛、人機互動到混動技術等方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車機智能化功能、自動輔助駕駛等比同等級的燃油車強等。

簡單來說,新能源車的競爭力是絕對存在的,智能化輔助駕駛以及空間內飾體驗等諸多方面都超過了油車。但關鍵的短板就在於跑高速。

加油3~5分鐘搞定,完全不用擔心續航的問題。電車車主節假日出行,最好是規劃好路線,包括下高速找充電樁,充好電再上高速,但隨著電車越來越多,充電樁不夠用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經常需要看剩餘電量,關鍵這還不准,找充電樁,往往又是壞的,找個能充的地方,一堆電車在那龜著。

這導致在節假日,高速服務區排隊盛況每到長假都會成為熱議話題,跑高速幾乎是今天電車的唯一短板。

國情的特殊性:跑高速的短板是國人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

事實上,因為國情因素,這個短板還恰恰是國人挺重視的一個問題。

中國國情有特殊性,這個特殊性首先就在於,在外地工作的很多買不起房,但買了車,沒房裝不了私人充電樁,這決定了電車私家充電樁的普及難度。現在到處都是充電樁,可還是不方便,高峰期排隊充電耽誤時間,買車回老家,長途出行恰恰是很多買車人的剛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加傾向於選擇油車。

其次,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多三四線的人都在一二線打工,每年的節假日都有如候鳥規律性的遷徙。

對於國人來說,五一、中秋、元旦、春節這幾個重大節日,很多人要麼回鄉團聚,要麼出去旅遊。這種規律非常穩定,電車的基建雖然非常完善了,但依然無法抵擋這種流量洪峰的衝擊。

如果放在歐洲,這個痛點可能並不強。因為歐洲國家,多是小國,五六百公里基本上都出國了。歐洲國家的國內出行大多數只能算是短途,因此,新能源車在歐洲普及還算是挺快的。

但在中國,地大物博,打工人天南地北的聚集到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節假日散落各地,500~1000公里的長途出行還算挺普遍的。而中國人的節假日統一,出行規律一致,除了節假日,上班族平時也沒有太多錯峰出行、休假的機會。

因此,高速出行的這個痛點,往往會在節假日放大。成為影響消費者買車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為任何基建都擋不住一個人口大國的傾巢出動。

而由於中國人本身節假日不多,平時除了這些節假日可以與家人團聚或者說出去旅遊之外,其他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工作或者學習。

因此,高速出行的另一個痛點又非常關鍵:節約時間。為什麼呢?因為假期本身就有限,如果7天假期,有兩天是在堵在路上,有一天的時間花在排隊充電的過程中,那麼這個假期對個人的心情、對整個假期規劃的影響其實很大的。

其實越在節假日,人們就越傾向於花錢買時間,這個時候油車的優勢又被放大了,因為它省下了很多充電的時間,如果前面有20輛電車排隊,意味著要排18~20個小時才能輪到。這個其實就是為什麼人們寧願多花點油錢也要早一天到家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安全性的考慮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當前,關於電車出故障導致的車門被鎖等情況也偶有發生。包括突然出故障黑屏的情況,我們也偶爾會看到相關的新聞。

有車主表示親身經歷過一次:坐一位客戶的電車,夏天在停車場上車後車輛無法啟動、無法開門開窗,系統完全沒有任何反應,折騰半個多小時才解決,我倆被悶得滿身透汗,體驗深刻。

此外,節假日跑長途的一大風險在於車輛追尾。電車追尾與油車追尾導致的安全性因素可能不一樣,由於電池碰撞起火的機率更大,這也讓電車跑高速發生碰撞而產生的危險性成為一些消費者的考慮因素。

因此,節假日的情況,其實解答了當下為何依然有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買油車。

如果電車一直是節假日長途被棄用的選項,就談不上是汽車的未來

從當下還有三分之二的人開油車這個現實來看,新能源車要達到淘汰油車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一個交通工具,人們的核心痛點在於,從A點到B點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在這個痛點已經解決的情況下,那麼可能是智能化、輔助駕駛以及空間內飾等相關方面的升級的需求。

新能源車目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幾乎全部體現在節假日高速長途出行的短板中,這個是油車一個非常關鍵的優勢,這個優勢的存在,依然能影響到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

當然,我們需要看到的一個現實是,新能源車還在發展過程中,比如17年18年的新能源車,用不了幾年電池就衰減50%。但近幾年電池技術進步,很少聽說衰減這麼嚴重的電車了。而且近幾年電車續航越來越長,充電越來越快。說明電車作為新興事物,還在發展期,尚未到達產品成熟階段。

但總的來說,在當下,大部分說電車省錢的,基本上都沒有考慮節假日長途出行的時間的價值。從今天來看,電車的創新要回歸到本質:車本質上是一個交通工具,是服務人的出行剛需,怎麼把車服務人的出行剛需這個功能做好,無論距離多遠,把人從A點送到B點這個能力做到讓車主無後顧之憂,才是電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電車一直是節假日長途被棄用的選項,那麼就談不上顛覆油車,更談不上是汽車行業的未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4c48aadc49a4363776ac2790c5f87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