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四川檢察機關依法懲處電信網絡詐騙

2023-11-23     大邑檢察

原標題:【人民日報】四川檢察機關依法懲處電信網絡詐騙

來源:新華網

《人民日報》11月23日版面圖

四川檢察機關依法懲處電信網絡詐騙

形成懲治合力 統籌推進治理

涉案「金主」滯留境外無法抓捕,境外客觀證據無法收集,涉案資金來源及去向無法確定……這起由四川南充檢察機關辦理的「4·01」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涉及21個互不關聯的犯罪集團(團伙),涉案人員1800餘人,且均為在境外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後回流的境內人員,從辦案之初,便遇到不少打擊跨境犯罪中的現實難題。

如何在現行法律、司法解釋、刑事政策框架下破題,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建立「由供到證」同步收集、固定主客觀證據,形成證據鎖鏈的辦案模式。到了審查起訴階段,更堅持主客觀證據相結合的審查標準,準確認定犯罪事實;嚴格把握兜底條款的屬性,明確適用順位及條件,準確適用法律。

據介紹,該案辦理過程中,四川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優勢、充分依託聯席會議機制,縱向、橫向協調聯動,形成懲治合力,高效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截至2023年8月,公安機關共移送審查起訴79件521人,檢察機關提起公訴58件439人,法院已審結29件129人,涉及罪名主要為詐騙罪、偷越國(邊)境罪。

「南充『4·01』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是迄今四川省打處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規模最大、團伙最多、涉案人數最多的一起案件。」四川省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羅江說,近年來四川檢察機關堅持全鏈條縱深打擊,依法嚴厲懲處跨境、團伙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依法嚴厲懲處轉帳洗錢、技術支撐、組織偷渡等源頭性、支撐性「黑灰產」犯罪。

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的背後,往往存在一些社會治理風險問題。對此,四川檢察機關結合辦案中發現的社會治理薄弱環節,加強統籌推進、能動履職,主動做好「後半篇文章」,剷除電信網絡詐騙滋生土壤。

現實中,有人用自己的銀行卡幫別人「走走帳」,就能輕鬆獲得一筆佣金,殊不知自己成了不法分子的「幫凶」,甚至涉嫌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由於社會閱歷不足、法律意識淡薄,容易被販卡團伙拉攏利誘,成為犯罪『工具人』。」四川省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陳王莉說,四川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在精準打擊涉未成年人「兩卡」犯罪的同時,依法能動履職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涉「兩卡」犯罪。

前不久,四川省蒲江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未成年學生轉移資金竟多達420餘萬元。原來,未成年人李某某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同學提出的「輕鬆掙錢」「掙快錢」「掙大錢」的利誘,同意使用自己的銀行卡幫助轉移「網絡賭博資金」,共獲利3000元。

針對案件中暴露出的未成年人銀行帳戶監管漏洞,檢察機關發現當地存在未落實未成年人獨立開戶標準、轉帳限額過高、風險預警不足等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對轄區內7家商業銀行、46個網點的未成年人帳戶全面清理,對發現的90餘個問題逐一整改,並進一步加強管理措施。目前,蒲江全縣未成年人銀行帳戶管控率達100%,利用未成年人銀行卡實施的網絡犯罪案件零發生。

「深挖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根源,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問題和重點行業,及時發現網絡治理風險盲區。」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羅春梅表示,結合檢察辦案發現涉「兩卡」犯罪背後的社會治理問題,四川省檢察機關近年來共向教育、電信等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40餘份,共同築起預防電信網絡犯罪「防護牆」,有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人民日報 張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428d1309a764325d0fbffdd4c9a45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