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入朝前夕,偉人為啥突然換帥?

2024-05-16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50年6月25日,在史達林的默許下,金日成越過三八線準備統一南韓。

26日,美軍第7艦隊開進台灣海峽,毛主席十分窩火。

9月15日,眼看金日成完成統一大業近在咫尺時,「聯合國軍」仁川登陸一舉扭轉乾坤。

10月初,金日成敗退到鴨綠江一帶,「聯合國軍」已經對我邊境構成威脅。

毛主席毅然派遣黃永勝,配合彭德懷抗美援朝。

就在發兵之際,林彪突然找到毛主席,要求用鄧華取代黃永勝,毛主席同意了林彪的要求。

這一臨陣換帥的決定,立即引發軒然大波,毛主席為何要臨陣換帥呢?

遲來的發現

鄧華和黃永勝是同一年出生的,參加革命的時間也差不多。

論資歷,兩個人不分伯仲,但是鄧華的軍事能力被發現得比較晚。

抗戰勝利後,後來被改稱四野的東北民聯成立,東北民聯在林彪、彭真帶領下,打得杜聿明節節敗退。

杜聿明

1947年冬天,林彪決定讓東北民聯兩個縱隊三戰四平,林彪估計敵軍不足兩萬。

彼時擔任遼吉縱隊司令員的鄧華,認為林彪的估算可能存在誤差,應該再加一個縱隊攻打四平。

林彪思考了一會兒後,認為沒有必要,只增加了一個師。

結果戰鬥展開後,敵軍果然如鄧華所料,冒出來近四萬人馬。

最後我軍以傷亡一萬三千多人代價,殲滅了敵軍一萬七千多人。

林彪在戰後總結會上三次自我檢討,鄧華也首次引起了林彪的注意。

第二年,遼瀋戰役開打,林彪認為固守錦州的范漢傑人馬不多,決定先搞定侯鏡如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後,再收拾范漢傑。

鄧華認為塔山一帶無險可守,先打侯鏡如沒問題,但是廖耀湘一旦增援錦州成功,錦州城就不好打了,建議先打侯鏡如,再打范漢傑,最後收拾廖耀湘。

林彪採納了鄧華的建議,以犧牲一萬多、受傷三萬多的戰損,一舉斃敵五萬多,活捉三十二萬多,接受投誠九萬多的輝煌戰績,取得了遼瀋戰役大勝仗。

東北民聯乘勝追擊,11月,平津戰役戰役正式開打,鄧華又一次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前委原計劃讓鄧華指揮第2、第7和第9縱隊,先拿下塘沽和大沽,然後再攻打天津。

鄧華

彼時的鄧華已經升任第44軍軍長,他經過實地偵察後認為,塘沽東面靠海,有蔣介石的艦炮攻擊,其它三面不是鹽池就是水渠,沒有任何隱蔽物,無法包圍。

鄧華建議先打天津,防止陳長捷逃跑,而塘沽只需要少量兵力進行監視就可以了。

林彪再次聽從了鄧華的建議。

結果天津陳長捷不經打,僅僅29個小時就全殲了守軍,活捉了陳長捷。

塘沽的五萬國民黨守軍見勢不妙,撒腿就跑,跑得慢的三千多人被第44軍全部殲滅。

天津解放後,鄧華升任第15兵團司令員,此後還兼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

1950年5月,鄧華同葉劍英一起指揮了海南島戰役,解放了海南島。

葉劍英

年少有成

與鄧華相比,黃永勝可以說是一出場就十分耀眼。

黃永勝以前叫黃敘錢,黃永勝這個名字是毛主席給他取的。

1927年,他16歲的時候,跑到崇陽縣民團當兵。

民團後來加入了秋收起義大軍,黃敘錢也隨軍來到了井岡山,不久就當上了班長。

有一次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敵軍偷襲到了新四軍軍部和紅軍前委,此時要請示連長已經來不及了。

黃敘錢當機立斷,帶領全班戰士英勇作戰,打退了敵人,才使新四軍軍部和紅軍前委幸免於難。

黃永勝

彼時毛主席是前委書記,十分高興,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叫黃敘錢。

毛主席一聽,樂了:我們紅軍打仗不圖錢,你以後就叫黃永勝好了。

你還別說,此後黃敘錢打仗還真有點永遠勝利的感覺。

因為多次立下戰功,1932年,22歲的黃永勝就當上了師長。

不過,第二年紅軍改編時,又讓他去當第3團的團長,這一次,他又立了一大功。

彼時郭炳生是第1師的師長,也是黃永勝的直接上司。

有一天,郭炳生突然帶領兩個團的人馬去投靠國民黨。

兩個團三四千人呢,黃永勝知道後,勃然大怒,帶領第3團全團戰士直接就追了過去。

一打二,這個勇氣真不是吹的,那兩個跟著投敵的團,一看黃永勝這架勢,立即全部跟著黃永勝回來了,只有郭炳生一個人去投了敵。

如此勇猛的黃永勝,幾乎打的都是硬仗,當年年底的第5次反圍剿戰就異常激烈。

由於李德的錯誤指揮,第5次反圍剿一開打我軍就處於不利局面,第二天就丟失了黎川。

戰鬥到11月,我軍的傷亡已經十分慘重。

12月,黃永勝奉命攻打丁毛山。

雖然經過十天十夜的戰鬥拿下了丁毛山,但18個連級幹部,只有5人活下來,第3團的幹部犧牲人數達到了驚人的45人。

第5次反圍剿最終失敗,紅軍不得不進行長征。

黃永勝在長征中參加了直羅鎮戰鬥等戰役,長徵結束升任紅2師師長。

而真正讓黃永勝一戰封神的戰役,則發生在1947年。

彼時東野第8縱剛剛成立,黃永勝擔任司令員。

在召開成立大會的時候,陳誠就給他送了「一份大禮」。

陳誠命令部隊攻打第8縱的駐地,黃永勝當機立斷,會不開了,先幹掉敵人再說。

激戰正酣的時候,陳誠命令國民黨第49軍增援。

陳誠

黃永勝邊戰邊退,把第49軍引誘到楊仗子一帶時,估計敵軍只有兩個團,決定一鍋端。

第8縱有一萬五千人,圍殲敵軍敵軍六千多人,簡直小菜一碟。

結果,8月22日圍住第49軍的時候,才發現是四個團有一萬二千多人,而且敵軍增援部隊正在趕來。

弄不好,第8縱會被敵軍反包圍。

黃永勝命令部隊立即撤退,並且把電話線也給全部拆除了。

黃永勝還沒有走出指揮所,敵軍一連串的排炮就打在了指揮所附近。

散亂的排炮並不像有目的的攻擊,黃永勝認為這表明敵軍開始撤退。

他立即命令部隊停止撤退,馬上轉回來進攻。

但是電話線已經拆除了,無法通知到各師團,黃永勝就命令指揮所全體人員分頭跑步去通知。

楊仗子一戰,第8縱一萬五千多人,僅僅一天時間就殲滅了敵軍一萬二多人,黃永勝一戰封神。

在隨後的遼西戰役中,三戰三捷,兩周時間,以二萬五千多人,再次殲滅敵軍一萬六千多人,深得林彪厚愛。

既然黃永勝如此能打,林彪為什麼要臨陣換帥呢?

毛病一大堆

黃永勝打仗確實是一把好手,但是身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黃永勝的第一個問題是配合性非常差。

他一生中除了懼怕毛主席和林彪,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

同黃永勝合作過的同級別官員,無不怨聲載道。

1932年,黃永勝擔任紅36師師長,鄧華擔任政委。

鄧華比較平和,兩個人勉勉強強還過得去。

第二年,紅軍改編,紅36師改為紅3團,兩個人的衝突還是爆發了。

軍團政委聶榮臻和軍團長林彪商量後,把林龍發調到了紅3團當政委,鄧華則去了紅2團。

1936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黃永勝和鄧華又走到一起了。

黃永勝擔任第685團團長,政訓處主任是鄧華,師部是第115師,聶榮臻是師政委,林彪是師長。

聶榮臻

第二年,第685團前往山西增援平型關部隊。

走在半道上,因為軍事問題,兩個人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黃永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沖鄧華大吼:「憑什麼都是你說了算?還用我這個團長幹什麼?」

彼時聶榮臻和林彪剛開完洛川會議,聽說此事後十分震怒,直接擼了黃永勝,讓楊得志頂了上來。

到了解放戰爭的時候,黃永勝擔任第8縱司令,程子華與黃永勝搭檔。

程子華更是去找了林彪三次,要求把黃永勝調換一下。

程子華

程子華第一次找林彪時,比較委婉,說黃永勝不管正事,每天就知道跳舞和打牌。

林彪給程子華講述了黃永勝的戰功,叫程子華讓著他點。

沒過多久,程子華又來找林彪了。

他說黃永勝不僅不過問部隊的具體事務,還蠻橫霸道,什麼都是他說了算。

林彪哈哈一笑,說無「肚」不丈夫嘛,當領導要有肚量,搞山頭主義可不行。

程子華又忍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來找林彪了。

這一次,他就把黃永勝好色的事情,一股腦兒地告訴了林彪。

林彪這一次,雖然給程子華說了劉邦任用韓信的故事,但是還是擔心兩個人不和影響戰鬥,就把段蘇權調過來負責第8縱。

但是段蘇權過來後,第8縱就沒打什麼勝仗了。

遼瀋戰役之後,林彪不得不再次讓黃永勝重新回來領導第8縱。

有人說黃永勝既然這麼能打,派他同彭德懷去朝鮮正好啊。

其實不然,彭德懷未必能夠鎮得住黃永勝。

就像粟裕鎮不住許世友一樣,三野、中野還得靠陳毅掛個名。

而且,黃永勝還有第二個大問題,公然違抗軍令。

1946年5月份,軍區司令李運昌命令黃永勝,帶兵去加入熱河保衛戰。

但黃永勝認為應該先打赤峰,他不像鄧華那樣給領導先通個氣,直接帶兵就去了赤峰。

結果導致承德和熱河,全部被敵人攻陷。

當然,事後證明黃永勝的做法確實是正確的,但是這種公然違抗軍令又不打招呼的做法,遇上彭德懷這個暴脾氣,兩個人非得幹起來不可。

黃永勝還干過一件,更離譜的事情。

1950年,黃永勝已經是第13兵團的司令了,上級讓他帶兵駐守廣州。

有一天,第13兵團交了一個到香港辦事的申請到黃永勝這裡。

黃永勝一看,兩眼放光,立即就批了。

批了就批了吧,黃永勝自己也想去香港溜達一圈。

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去不好玩,而且也沒有正當的理由,不過,這難不倒黃永勝。

他先跑回去給妻子項輝方說,軍隊馬上要解放香港了,派他先去收集情報,從項輝方手裡騙了幾千港幣。

黃永勝拿著這些港幣,找到政委吳富善和袁昇平,也是扯的同樣的謊,讓兩個人陪他到香港收集情報。

這兩個人深信不疑,就跟著黃永勝去了香港。

本來這件事情做得還算保密,沒想到他們一行前腳剛走,譚政就過來找黃永勝,沒找到。

問兵團其他人,都說不知道。

譚政以為黃永勝在家裡,就去他家裡找人。

項輝方滿臉疑惑地說:「不是你們派他去香港了嗎?」

譚政一聽,大吃一驚,沒有這個計劃啊,當即打電話問林彪。

林彪聽了既驚訝又憤怒。

身為軍團長,還如此無組織無紀律,黃永勝一回到廣州,就被林彪召見。

一見面,林彪就劈頭蓋臉把黃永勝臭罵了一頓,還揚言要立即撤了黃永勝的職。

一個暴脾氣、敢於違抗軍令,還任性無紀律的黃永勝,跟隨脾氣火爆、紀律嚴明的彭德懷到朝鮮去打仗,這風險確實有點大。

林彪同羅榮桓,劉亞樓商議後,認為鄧華才是最佳人選,就向毛主席提出了用鄧華取代黃永勝的建議。

毛主席一聽恍然大悟,欣然同意。

鄧華後來也不辱使命,輔助彭德懷打贏了這場立國之戰。

參考資料:

胡光曲《鄧華:唯一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全過程的首長》

人民資訊《開國上將黃永勝,晚年鋃鐺入獄,後定居青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3fa88875912f0d7a74ca350e350e0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