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分離焦慮」,可能比孩子更嚴重,趁著暑假一同做好準備

2022-07-21     糖果媽媽

原標題:家長的「分離焦慮」,可能比孩子更嚴重,趁著暑假一同做好準備

分離焦慮又稱離別焦慮,是指孩子因與家長分開,而出現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假期過後,四腳吞金獸們即將成為幼兒園的寶寶,部分家長覺得終於解脫了,也有家長開始焦慮起來。

糖媽和幾位家長聊天后發現,她們焦慮的不是未來需要花多少錢,而是「孩子離不開我怎麼辦」?

家長也有分離焦慮,而且可能比孩子更嚴重

糖媽曾經送小糖果去幼兒園報到時,看見許多家長偷偷掉眼淚。送娃之後不回家,而是站在門口打開幼兒園的監控一直看。

在網上流傳那些,家長爬上圍欄的照片一點都不誇張,真的會有家長保持那個姿勢,在幼兒園門口觀察很久。

家長們從前與孩子幾乎24小時相處,如今孩子即將上幼兒園,捨不得是必然的。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心態已經是分離焦慮了。

提到分離焦慮這幾個字,很多人以為只有孩子才會這樣,其實每個年齡的孩子,家長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

他們雖然是成年人,但分離焦慮的程度可能比孩子更嚴重,只是很難被發現而已。

有分離焦慮的家長,通常有哪些表現?

說自己捨不得和孩子分開,是最明顯、最簡單的分離焦慮表現。家長並不知道,或不願承認自己有分離焦慮,卻在一舉一動中透露著焦慮。

堅信孩子無法照顧好自己

孩子上幼兒園要考察自理能力,入園前園方會進行簡單的考核,可無論孩子做得多好,都有一些家長會始終認為,孩子在外面無法照顧自己。

明明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已經會自己吃飯,上廁所和穿衣服了。但送孩子去幼兒園後,還是反覆叮囑老師幫忙。

這類家長的內心深處,是不敢相信孩子真的不需要自己了。正是因為看到孩子越來越獨立,才會焦慮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讓孩子晚一些上幼兒園

媽媽見過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沒過多久卻退園了,原因是家長覺得孩子太小,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

大部分孩子在3周歲以後就可以上幼兒園,並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有分離焦慮的家長一直擔心,孩子不能離開自己的照顧。

內心深處,是捨不得孩子太早上幼兒園,想把他多留在自己身邊一段時間。

別小瞧家長的分離焦慮,這種心理狀態不僅讓他的生活一團糟,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消極暗示。

家長的分離焦慮,會給孩子帶去哪些消極暗示?

上幼兒園是孩子必須要邁出去的一步,在幼兒園有了好的基礎,後續中小學都會受到積極影響。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看到小朋友們還有各種玩具,短暫的悲傷很快就會消失。若家長始終沉浸在分類焦慮走不出來,會對孩子產生消極暗示。

打消除孩子的積極性:孩子起初對幼兒園的所有事情都充滿好奇,但家長因為自己的分離焦慮,不斷去否認和嚇唬孩子,導致孩子覺得幼兒園生活無趣又可怕。

與老師和同學產生隔閡:有分離焦慮的家長過於敏感和緊張,平時問孩子的問題是比較負面。

例如,老師有沒有打你?同學有沒有欺負你?或是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就鬧到幼兒園,就會讓孩子跟老師和同學的關係越來越差。

孩子反而變得焦慮了: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強,許多孩子原本並不焦慮,而是被家長的焦慮情緒所感染。

成年人的世界本來就已經很難了,為了避免在開學季產生分離焦慮,這個暑假就要開始做好準備,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對分離。

家長和孩子一起消除分離焦慮,趁著暑假行動起來

習慣一種生活模式需要時間,趁著暑假做好心理建設,等到孩子入園時就不慌了。

首先,控制住自己「大包大攬」的衝動

有些事情孩子已經會做了,家長還是控制不住去幫他,這種行為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

孩子不需要家長幫忙,並不代表他嫌棄家長,反而是我們教育成功,引導得當的結果,應該感到開心和驕傲。

當我們適應了不去頻繁伸手過度幫助,孩子可以自己做許多事情後。家長內心對他的信任感增加,就不會有太嚴重的分離焦慮。

其次,接受親子關係的變化

孩子在每個年齡段,與家長相處的方式不一樣,上幼兒園之前他喜歡賴在父母懷裡,幼兒園認識的小夥伴後,精力會慢慢轉移到其他的人和事上。

孩子並非不愛我們了,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愛我們。作為家長也不能像從前哄嬰兒那樣,去哄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

趁著這個假期,和孩子一起摸索新的相處方式,慢慢適應後就不會有焦慮心理了。

糖果媽媽心裡話:

我們不能將孩子鎖在身邊一輩子,這種牽絆有距離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有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家長,而是家長離不開孩子,該放手時適當放手才是明智的選擇。

【今日話題】大家曾經有過分離焦慮的表現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3b0c9041fe5db0e6b111e04c07a8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