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要在勝利日炸毀克里米亞大橋?俄方:他們將遭到致命報復

2022-05-09     佐羅軍事

原標題:烏克蘭要在勝利日炸毀克里米亞大橋?俄方:他們將遭到致命報復

烏克蘭要在勝利日炸毀克里米亞大橋?俄方:他們將遭到致命報復

據環球網援引多家俄媒消息5月7日報道稱,拉脫維亞軍官斯萊丁斯在接受本國媒體採訪時聲稱。有消息稱在俄羅斯勝利日閱兵當天,烏克蘭將瞄準克里米亞大橋發動襲擊,因為西方國家已經提供同型裝備,使得烏軍重新獲得這類打擊能力。

據悉,自克里米亞大橋建成以來,該大橋旋即便成為烏軍的潛在打擊目標之一,就在上月底,烏方高級官員就有過此類表述,但無一例外都遭到俄方的嚴厲回應!

克里米亞大橋,又名刻赤海峽大橋,系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樑,全長19公里,其中跨海部分達7.5公里。東西兩端分別連接坐落於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刻赤市及俄羅斯塔曼半島上的克拉斯諾達爾市。

沙俄末期,在刻赤海峽興建大橋的計劃被提上日程,可隨後爆發的一戰,又迫使分心乏術的沙俄政府無奈放棄。1944年,蘇聯政府又開始著手修建,不幸的是,因先期修築的浮墩於次年被浮冰所撞毀,獲悉此事後的蘇聯政府只好取消該工程。

時間轉至2010年,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與烏總統亞努科維奇就興建大橋一事簽署雙邊意向書,可隨後接踵而至的烏克蘭危機,又讓俄羅斯的期望徹底落空。

2014年3月,隨著克里米亞危機的落幕,該半島的控制權也重新回到俄羅斯手中,因此興建克里米亞大橋,就成為彼時俄政府大力推動的重點工程之一。

2016年2月,克服了諸多困難後,克里米亞大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耗資達2270億盧布(約合225億人民幣),公路橋率先於2018年5月建成開通,鐵路橋則於2019年2月竣工運營。而在俄羅斯國內,上至總統普京,下至平民百姓,都將新建成的克里米亞大橋視為「世紀工程」的最佳代表及「千年夢想」的首次實現,其戰略地位與自身價值不可言喻。

可是在烏克蘭及北約陣營眼中,克里米亞大橋卻成為重挫俄政府的不二目標!在大橋建成後不久,用心歹毒的美媒便教唆烏軍稱,可出動戰機空襲該大橋,這一消息隨後便招致俄方的強烈回應。俄政府對外表態稱,任何襲擊克里米亞大橋的行徑都將被視為恐怖主義,俄軍將會動用一切手段予以反擊。

同樣,俄國內不少專家直接譏諷美媒的報道,稱其純屬白日做夢,他們指出,克里米亞大橋屬於黑海艦隊責任區,海上防禦將由他們承擔。防空方面,則由部署在附近的S-400及「鎧甲」系列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代勞。此外,俄方還在此地部署有可全天時戰備執勤的水下蛙人及大批沿海觀察站點,因此,克里米亞大橋在防禦這一點上來說,可謂稱得上是固若金湯。

同樣在上月下旬,烏方高級官員又拿克里米亞大橋做起文章,隨後便迅速惹來梅德韋傑夫與佩斯科夫的激烈回嗆。前者提醒該要員稱,希望他能明白俄方報復的目標是什麼。後者則指出,這將是不可接受的舉動。兩人的回應都很明確,一旦針對克里米亞大橋的襲擊構成且發生的話,烏克蘭將會遭受前所未有的報復打擊。

至於俄軍報復的目標,或許不僅限於第聶伯河水電站,基輔水庫大壩等等,也有可能是基輔、利沃夫、敖德薩等地居民區。總之,被徹底激怒的俄羅斯,任何報復行徑都有可能,且難以預測。

此外,烏軍手中能對克里米亞大橋構成切實威脅的現役裝備,除此前頻頻亮相的「圓點-U」近程彈道飛彈與「海王星」岸基反艦飛彈外,所剩無幾。與此同時,烏軍工企業大力推進的「雷霆-2」近程戰術彈道飛彈系統,也能遂行上述打擊任務,但問題在於,該型飛彈仍在測試階段。加之俄烏戰事的衝擊,導致其正式定型、批量生產、乃至於服役列裝,都將不可避免地滯後。

「雷霆-2」近程彈道飛彈,由大名鼎鼎的南方設計局操刀開發,研發工作始於2003年,但因後續烏克蘭軍費預算有限曾幾度陷入停滯。為此,南方設計局又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以此拉攏外資使其獲得新生。

在2016年,烏克蘭打動了沙烏地阿拉伯的芳心,簽署價值達3億美元的合同,該型飛彈的研製工作便走上快車道。飛彈全長7.2米、彈徑0.95米、全重3~4噸、彈頭全重480千克,最大射程480~500千米,最小射程50千米。

多次亮相國際防務展上的「雷霆-2」近程彈道飛彈的外形布局,幾乎與俄制「伊斯坎德爾」系列如出一轍,且據烏媒報道稱,該型飛彈的零部件國產化率已達94%。可配備集束彈頭、子母彈頭、高爆彈頭等在內的多種戰鬥部。制導系統上,該型飛彈配備有新型制導系統,其中包含有一套獨立的慣性導航系統與光學導引頭(或是雷達導引頭),在其引導下,使得飛彈在晝夜條件下能精確命中目標。

「雷霆-2」近程彈道飛彈的圓機率誤差CEP,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35~50米,另一種則是2~200米。其所配備的五軸底盤TEL發射車,具備一定越能性能,全長15米、寬3米、戰鬥全重約50噸,車體後部搭載有雙聯裝發射架,採用垂直發射模式。其最大公路行駛速度為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800~1000千米,車組成員共3人。

除發射「雷霆-2」外,南方設計局還宣稱,可通過在TEL飛彈發射車上換裝雙聯裝發射架,由此可配備射程達280~700千米的陸基巡航飛彈,該型飛彈外形與蘇/俄制KH-55空射巡航飛彈極為相似,但它的處境卻比「雷霆-2」更為艱難,只有展出模型,至於研製與測試細節,至今仍未見報端。

值得注意的是,拉軍官斯萊丁斯在採訪中談到了北約軍援,他認為在西方同型裝備的加持下,將使得烏軍重獲對克里米亞大橋的打擊能力,這點極為重要。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北約軍援的力度及密度呈直線式上升,從此前的單兵武器已經拓展到當下極具殺傷力的各式重型武器。

可在飛彈領域,除向烏軍提供各型可攜式防空/反坦克飛彈外,北約陣營就一直保持著克制。即使英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反艦飛彈時,其型號也僅僅只是射程達數十千米,能對海上小型目標形成有效威脅的「硫磺石」系列而已。

這就意味著,隨著俄烏戰事的加劇,或者是不利態勢朝著烏軍蔓延時,北約陣營將會提供更大殺傷力及威懾力的武器,以此緩解局面,比如說,各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等。自然,這將給俄羅斯帶來不少麻煩,因此這名拉方軍官的表態值得警惕,或許此時此刻,北約陣營內部已在積極就此事展開磋商及籌備。

襲擊克里米亞大橋一事,不論是前線也好,還是後方也罷,俄軍的警備等級力度只高不低。因此烏軍若想發動襲擊,可謂是難如登天,同理可推測,如果在這天克里米亞大橋被烏軍所襲擊,那對俄羅斯舉國上下來說,都將是一個不可接受的恥辱!猛烈的報復打擊將是烏克蘭無法承受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33acf5cdd004fb7c1ed132ea1e1ba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