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中國:很少能看到胖子,圖3女知青真漂亮,圖9根本買不起

2022-09-30   小慕說熱點

原標題:70年代的中國:很少能看到胖子,圖3女知青真漂亮,圖9根本買不起

【準備去勞作的人們】這是一組反映上世紀70年代中國老照片。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前夕,儘管當時中國人的收入很低,但是人們依舊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依舊在努力工作。相信大家看完這組照片後,就會對當時的中國有著更為直觀的認識。

【村莊房屋牆壁的宣傳標語】70年代時,我國農村流行一種叫做「勞動布」的深藍色布料。為了穿起來與眾不同,女孩們會把布料放到開水裡煮,目的就是要讓布料掉色,變成淺藍色。用燙過的布料做成衣服,再把沒有燙過的布料做成一塊塊補丁,縫在褲子的膝蓋和屁股上,一是為了美觀,二是為了耐穿。

【漂亮的女知青們】知青是特殊時期的一群人,廣義上指的是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當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動員、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參加生產勞動,接受再教育的運動。知青下鄉受到了一定的鍛鍊,但是幾乎都中斷了學業。

【社員們去勞作】70年代的中國人,你很少能在馬路上看到胖子,大家所穿的衣服都差不多,稍微好點的可能是「的確良」。那時候最為時髦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了,最好的牌子是「鳳凰」和「永久」牌。不過,街上難得一見進口車,要是誰家裡擺著幾輛自行車,也是件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女民兵們,眼神犀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這首詩真實再現了女民兵的精神風貌。70年代女民兵們個個英姿颯爽,精神飽滿,形象健壯,給人更多是滿滿的正能量。不愛紅裝愛武裝的中國女民兵,那股颯爽英姿的勁頭至今讓人感懷。

【工農兵學員們】從1970年到1976年,全國各所大學共招收工農兵學員約94萬人,他們並不是通過考試,而是推薦方式。這些人的情況主要是,「這些人基本沒有經過考試,只要有初中程度,在工廠、農村、軍隊里呆過兩年以上,經過單位推薦,領導批准,學校接收,就可以上大學。」

【北冰洋汽水】相信很多70年後、80後都喝過北冰洋汽水。早在1961年,北冰洋汽水的銷售利潤已經達到了878萬元,當時北京普通工人的一個月工資也才40塊錢。北冰洋的主要優勢在於它是一款真正的果汁汽水,汽水中加入了新鮮研磨的桔醬和從桔子皮里提取的桔油,非常受消費者歡迎

【賣冰棍的小攤】這樣的賣冰棍小攤位,在當時中國隨處可見。那時冰棍很便宜。一根冰棍最多一毛錢,有的地方甚至一毛錢兩根。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能吃上一根冰棍,成為當時很多孩子們最開心的一件事。

【商場裡的電冰箱】當時電冰箱是極其昂貴的存在,一台要2000多元,要知道當時企業職工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幾千元,一般人根本買不起電冰箱。資料顯示,上個世紀70年代,萬寶成為我國第一家電冰箱生產企業。到了1979年,萬寶打造出我國第一台家用電冰箱,並率先從新加坡引入國內第一條電冰箱生產線。

【南京火車站】這張照片中的年輕人都穿著「的確良」上衣。「的確良」是一種化纖布料,即對一苯二甲酸乙二酯,通常用來做襯衫短袖。從現在角度來看,它既不環保,又不舒服,也不算太漂亮,夏天透氣性差,不吸汗,而且一碰水就容易走光,然而「的確良」的出現讓沉浸在灰暗色系十幾年的中國人頓時眼前一亮,年輕人趨之如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