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提及資本市場,支持長期資金入市,2800點關口A股改革密集落地

2024-07-25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正式發布。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決定》五次提及資本市場,內容涉及完善基礎制度、強化風險監管、促進穩定發展及擴大對外開放,可謂全面定調。整體政策方向與2024年新「國九條」引導的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一致。

《決定》指出,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基礎制度,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支持長期資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完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規範約束機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

此外,《決定》進一步稱,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已開發國家單邊開放。

交銀國際認為,此次會議提出了「2029年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在5年內完成超過 300多項具體改革舉措,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央的改革決心,也預示改革的緊迫性。預計未來幾年將迎來改革舉措的密集落地。

7月25日,A股呈現弱勢震盪,滬指收於2886.74點,下跌0.52%。

全面定調

可以看到,與三中全會結束後的公報相比,《決定》全面且詳細。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第一時間予以了解讀,從宏觀到行業,再到未來的投資方向。

中金公司發布報告指出,中長期改革紅利結合我國經濟的高質量建設,是我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基石。本次《決定》多方面提及資本市場建設,包括「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支持長期資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有序擴大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等。

在中金公司看來,《決定》體現了我國在金融強國建設尤其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領域的高度重視,結合此前新「國九條」及「1+N」資本市場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發展也有助於更好服務我國發展戰略,增強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決定》對A股市場的定調,體現了黨中央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長遠規劃。其核心在於強調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性和健康發展,旨在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提升市場功能,增強市場活力。

從《決定》的內容來看,這些措施的共同目標是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中國式現代化藍圖將持續引領金融創新,聚焦「改革、創新、人民」三大核心。

《決定》為2029年和2035年描繪發展藍圖,強調顛覆性技術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將長期激發中國資本市場深層次活力。而把「科技」自主自強的新質生產力放到了比較高的地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核心支撐。

陳興文認為,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創新驅動的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增長的關鍵。金融體系要做「助力者」,而不是「套利者」,根本任務是為實體經濟的繁榮提供堅實的支持。這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將資金投向那些能夠促進經濟創新和升級的領域,而不是僅僅在金融系統內部進行循環和套利。

同時,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將金融資源集中投入到那些能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生產力中,是實現金融強國戰略的重要途徑。因此,金融行業的根性屬性將往「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助力者與橋樑」的屬性上傾斜。

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決定》中進一步提出,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同時,證監會在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也提出,要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適配性,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對此,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4月30日政治局會議首提「耐心資本」並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從三中全會《決定》來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一級市場投資資金被賦予「耐心資本」的角色,政府投資資金也將起到重要的牽引作用。

關於「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郭磊表示,這一點可能代表著當前階段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思路。具體包括支持長期資金入市;強化退市制度;完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行為規範約束機制;完善分紅激勵約束等。投資和融資協調將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內生穩定性提升。

在陳興文看來,《決定》鼓勵長期戰略投資,摒棄短期炒作投機主義的重要指導,更是奠定中國股市從融資市往投資市傾斜與「投融平衡」的重大戰略規劃。只有戰略層面對資本市場的定調,才能從根性上徹底改善中國資本市場的環境。

陳興文認為,《決定》強調資本市場改革,旨在實現投資與融資的協調發展。這涉及支持長期資金進入市場,加強退市制度,規範大股東行為,以及激勵分紅政策。這些措施將增強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同時,天使投資等一級市場資金和政府投資將發揮關鍵牽引作用。

陳興文認為,當下的困境在於長期戰略政策指導難解短期市場的低迷。目前制約市場發展的頑疾主要包括市場信心不足,增量欠缺,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投資者保護機制不夠健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市場功能不能有效發揮,投資者信心不足,市場活力和效率有待提升。

陳興文指出,《決定》中提出的政策措施,正是針對這些頑疾開出的「藥方」,旨在從根本上改善市場環境,提升市場功能,增強市場活力。A股在會後進入弱勢震盪,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於改革措施的觀望態度,更是對短期市場增量與提振的渴求。

但從長遠來看,資本市場的未來改革必然將對A股產生積極影響。陳興文指出,改革的方向是將A股市場引導向「長期戰略投資」方向,這將有助於減少市場的短期投機行為,提升市場的穩定性和投資價值。隨著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將得到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也將逐步恢復,為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改革有望加速落地

交銀國際認為,三中全會提出了「2029年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在5年內完成超過300多項具體改革舉措。長期來看,這一方面這有助於提升經濟增長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也將降低資本市場的長期風險溢價,有助於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成長。

短期來看,三中全會對於短期經濟目標的兼顧「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這很可能意味著下半年各項政策將更偏積極,這有助於提振市場表現。

交銀國際指出,對資本市場而言,長期仍需密切關注圍繞新質生產力上中下游作為投資策略的主線(支持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金屬原材料、優勢高端製造、自主可控且受益於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機械設備、半導體國產替代等)。

瑞銀證券則認為,《決定》中的政策措施能夠及時落地且順利實施,將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防控金融風險、釋放部分增長潛力、並提振投資者信心。措施的實際落實、政策清晰度和可持續性將是關鍵所在。投資者可能要看到更多細節,才會進行布局。

對於未來的投資,陳興文建議,可聚焦三大領域,首先,聚焦高股息紅利股,因其防禦性成為長期持有的優選,政策規範分紅、回購行為,增強其投資邏輯。

其次,地緣環境風雲變幻,資源為王時代下的有色金屬、煤炭、石油等資源品因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量價齊升,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投資潛力大。

最後,新質生產力中的"未來產業"值得長期期待,如9大賽道。隨著政策落地與「中國智造」的戰略推演,無風險收益率可能下降,為科技成長股帶來利好,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