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題材如何破局?

2022-07-06     e族搞笑

原標題:電競題材如何破局?

又是一個電競大年。

正在爆了?

到了《你是我的榮耀》上場之時,有了更加強大的原著和主創班底背書,市場反響顯然也出現了一些轉變。

鑒於該劇僅開播三天,目前豆瓣平台還尚未開分。但從主流評價來看,作為一部帶有電競元素的甜寵偶像劇,《你是我的榮耀》是基本合格的。

一方面,在偶像劇維度,該劇並未罔顧邏輯無腦發糖,在目前已經播出的故事開篇部分著重刻畫了兩位主角的情感升溫過程;另一方面,在電競題材維度,《你是我的榮耀》也尊重了電子競技遊戲的基本邏輯,並未出現過於失真的遊戲橋段。

在我們看來,這部作品暴露出的眾口難調,其實也正是近幾年來電競題材影視作品的普遍性問題。

再看電競影視

事實上,早在2008年,電競就已經開始出現在影視領域。

這一年,由盧正雨執導,以「魔獸人皇」SKY(李曉峰)為原型的電影《電競之王》橫空出世,儘管口碑不佳,最終仍斬獲了2億元票房。

沉寂8年後,2016年,同樣聚焦選手成長並邀來SKY和前WE成員草莓(魏漢冬)共同出演的網絡電影《電競高校》上線,並在同年推出了第二部作品。此外,該年還誕生了一部名為《電競紀元》的電競題材網劇。

2017年,電競題材影視作品再添新成員。以「WE五虎」真實故事為藍本改編的網絡電影《超能電競:傳奇一代》與電競題材網劇《夢想x計劃》相繼出世,其中後者還在豆瓣拿到了8.0高分。

不難發現,早期電競題材影視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更注重職業性。但電競作為新生事物,原本就屬於小眾文化,加之這一階段開發水平參差不齊,最終導致了這批早期作品中並無出圈的爆款級項目。

至此,電競題材影視作品也衍生出了兩種大相逕庭的開發方向。一類是自《微微一笑》開啟的電競元素偶像劇,另一類則是繼承了早期電競題材作品風骨的正統電競題材劇集,像2019年的網劇《全職高手》,去年上線的口碑劇集《穿越火線》都是代表之作。

按照近年來電競題材影視項目表現,像《全職高手》《穿越火線》這類以主角電競經歷為主線的職業化電競題材作品口碑相對較高,但由於內容更加男性向,導致了這類作品熱度相對更低,打破圈層成為國民爆款的機率也較低。

而主要服務女性觀眾的偶像化電競題材作品,則大多將電競作為背景元素,淺嘗輒止,這類項目普遍熱度更高,但由於容易忽視對電競情節的刻畫,以及情感、電競比例把控的差異,口碑很容易成為這類項目的短板。

此外不難發現,目前的電競影視作品開發邏輯仍然是以「IP+偶像+情感+電競」為核心,只是不同項目會根據受眾群體而調整情感和電競的比重。無論是職業化還是偶像化的開發角度,整體都存在一定內容同質化的問題,且對電競職業群體的刻畫略顯懸浮。

一塊難啃下的蛋糕

如今,電競早已脫離了圈層文化層面,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新興行業之一。在此風口下,電競也成了影視行業爭相追捧的新題材類型。

一方面,電競題材既具備創新精神又符合許多年輕受眾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深耕電競題材作品,也能夠促進影視項目與相關電子遊戲的跨界聯動,成為遊戲IP化開發的一環,擁有可觀的附加商業價值,也可通過遊戲實現熱度、流量反哺。

此外,由於電競行業本身就經歷了從小眾走向大眾的漫長曆程,電競題材影視項目同樣也面臨著「打破圈層」的困局。

IP、偶像、情感,這無非都是輔助電競元素更加大眾化的手段之一,卻並不一定是電競題材影視的最優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2ffb627ca012d0859e7925258337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