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國聯署支持古特雷斯

2024-10-14     環球時報新媒體

圖片說明: 10月13日,黎巴嫩南部納巴提耶鎮,一名真主黨消防隊員在遭以色列空襲的商業街上對著一家被炸毀的商店噴水滅火。

本報駐美國、英國特約記者 蕭 達 紀雙城王 逸

「我們對以色列日前宣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為『不受歡迎的人』表示深切關注和譴責,此類行動破壞了聯合國履行其調解(中東)衝突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職責的能力。」據英國《衛報》12日報道,聯合國104個會員國和非洲聯盟聯合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對以色列進行譴責並表示「對秘書長及其工作全力支持」。與此同時,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40個派遣國12日發表聯合聲明,就最近以軍對聯黎部隊的襲擊表示強烈譴責。13日凌晨,以軍坦克「強行闖入」聯黎部隊營地。除了極個別國家外,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都強烈反對可能將地區拖入全面戰爭的擴大軍事衝突行徑,要求立即停火,儘快讓衝突降級。不過,以色列仍持續在黎巴嫩和加薩走廊等加強軍事攻勢,並準備對伊朗實施「致命攻擊」。美國《國家利益》雜誌11日告誡稱,以色列的「驕狂」或譜「悲歌」。

以外長稱不會撤回決定

據英國《衛報》12日報道,100多個國家聯合簽署的這封公開信譴責稱,以色列此類行動可能「進一步推遲國際社會結束一切敵對行動,並建立通往『兩國方案』的可信道路的努力」。信中表示,「對秘書長及其工作全力支持」,並稱「秘書長的努力反映了國際社會共同希望結束暴力,並通過有意義的對話尋求中東持久和平的願望」。

公開信後所附名單顯示,104個聯合國會員國和非洲聯盟簽署了這封公開信,在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法國、俄羅斯簽署了這封信,但美國和英國未簽署。此外,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也未參加聯署。紐西蘭前總理海倫·克拉克13日就紐西蘭政府對聯合國秘書長「缺乏支持」感到震驚。她稱,古特雷斯是因為「履行職責」而「遭到以色列政府嚴厲攻擊的」。

對這封公開信,以色列外長卡茨12日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宣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是「不受歡迎的人」並禁止他進入以色列,是因為後者沒有譴責伊朗日前對以色列的飛彈襲擊以及「他的反猶太和反以色列行為」。卡茨聲稱,近90%的以色列人同意他的決定,「古特雷斯可以繼續嘗試收集聯合國會員國的簽名來支持他自己,但該決定不會改變」。

「針對聯合國的新戰線」

與此同時,聯黎部隊40個派遣國12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最近針對維和人員的襲擊」。據法新社12日報道,由波蘭駐聯合國代表團主導並由義大利、印尼、印度等國簽署的這份聯合聲明稱:「鑒於該地區不斷升級的局勢,我們認為聯黎部隊的作用特別重要。因此,我們強烈譴責最近對聯黎部隊維和人員的襲擊。這種行動必須立即停止,並應進行充分調查。」其他簽署國包括加納、尼泊爾、馬來西亞、西班牙、法國和中國等。

10日和11日,聯黎部隊多個營地遭到以色列軍隊襲擊,先後有4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受傷。聯黎部隊12日再次發表聲明稱,11日晚,又一名維和人員遭襲擊受傷。13日,聯黎部隊發表聲明稱,兩輛以軍主戰坦克當天凌晨約4時30分破壞拉米亞營地大門,強行進入營地。在聯黎部隊提出抗議後,以軍坦克才離開。聲明稱,以軍此次闖入聯黎部隊營地又一次公然違反了國際法和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

據法新社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3日發表聲明,要求聯合國秘書長「立即將駐黎巴嫩維和人員撤離」。內塔尼亞胡稱,他對聯黎部隊士兵受傷「感到遺憾」,以軍曾多次要求聯黎部隊撤離,但「一再遭到拒絕」,這為「真主黨恐怖分子提供了人肉盾牌」。他還警告稱,要防止維和士兵受到傷害,「最簡單的辦法是讓他們遠離危險區」,這「應該現在立即完成」。

「以色列開闢針對聯合國的新戰線。」《華盛頓郵報》稱,以色列捲入了多條戰線的衝突,除了打擊哈馬斯、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組織、伊朗等之外,最近以色列把聯合國也加入到攻擊對象的行列中。報道稱,這是以色列與世界上最重要國際組織之間矛盾的最新爆發。報道列舉近來以色列對聯合國的一系列攻擊:以方把聯合國斥為「非法機構」,把聯合國秘書長列為「不受歡迎的人」,阻止聯合國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

以色列對聯合國的一系列攻擊,特別是連續兩天襲擊聯黎部隊,引起國際社會普遍譴責,多國緊急召見以色列大使,並要求對此進行調查、追責。不過,美國總統拜登直至當地時間11日下午,才在記者追問下對此表態。在白宮就颶風災害舉行的記者會上,有記者追問拜登「美國是否要求以色列停止襲擊聯合國維和部隊」,拜登僅用兩個單詞簡單地回答稱:「絕對,肯定。」不過,他並未對以方此舉進行任何譴責。

伊朗:捍衛國家利益「沒有紅線」

以色列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在中東多條戰線持續猛攻,甚至把聯合國也作為攻擊對象。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色列如此「強硬」背後,是個別大國的包庇縱容。

路透社12日報道稱,此前拜登政府一邊呼籲「停火」,一邊力挺以色列。但如今,美國公開放棄了停火呼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日前表示:「我們確實支持以色列發動這些攻擊,以削弱真主黨的基礎設施。」報道引述國務院前官員奧爾特曼的話稱,美國希望看到真主黨被削弱,但必須權衡挑起地區戰爭的風險。

除黎以衝突外,國際社會更擔憂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可能引發中東全面戰爭。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2日報道,有美國官員聲稱,以色列可能將對伊朗的打擊範圍縮小至伊朗的軍事和能源基礎設施。暫無跡象表明以色列將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或實施任何暗殺計劃,但美國官員強調,以色列尚未就如何和何時發動襲擊作出最後決定。

美聯社13日稱,美國官員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向以色列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美國官員稱,目前美國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但上周晚些時候曾就此進行了討論。對此,伊朗國家電視台稱,這將是美國首次在以色列部署「薩德」系統,可能是以色列襲擊伊朗的準備工作之一。

近來,伊朗展開緊急外交活動,準備應對以色列可能的襲擊。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近兩天密集訪問了沙特、卡達、伊拉克等國。他13日訪問伊拉克時表示:「我們已經為戰爭做好了充分準備。我們不怕戰爭,但我們不想要戰爭,我們想要和平,我們將為加沙和黎巴嫩的公正和平而努力。」阿拉格齊當天還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雖然我們為遏制本地區爆發全面戰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我要明確說的是,我們在捍衛本國人民和利益方面沒有紅線。」

英國《金融時報》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一名高級顧問日前警告,如果以色列敢襲擊伊朗的核設施,德黑蘭方面可能會改變其核政策。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員會成員博魯傑迪稱,伊朗正考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議會正就此事進行嚴肅辯論。

一些美國媒體也勸告以色列「不要驕狂」。《華盛頓郵報》稱,以色列強硬派的「驕狂」令人感到擔憂。儘管以色列的實力超過對手,但它仍然是一個較小的國家,目前看不到任何純粹的軍事解決方案可以解決以色列的根本安全問題。報道稱,以色列必須從停火開始實現政治解決,而不是擴大與伊朗的衝突,淪為自己「傲慢野心的犧牲品」。

「以色列應謹防驕狂」,美國《國家利益》11日以此為題刊登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利普納的文章稱,以色列再次處在十字路口,要求以色列接受停火的國際壓力日益強烈。如果內塔尼亞胡把以色列拖入黑暗,把與友好國家相連的所有橋樑都燒毀,以色列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吟唱悲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29ac311a8d3d77448e875c3425a04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