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官宣…影響有多大?

2023-03-18     瀋陽地鐵第一時間

原標題:央行突然官宣…影響有多大?

據央行官網17日傍晚消息,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易綱3月曾談及降准

就在2023年3月3日,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2018年以來14次降准,大概是把平均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個多百分點的法定準備金率,不像過去那麼高了。但是,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今年央行將繼續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貨幣政策總的取向,但是具體的政策工具怎麼使用,要綜合考慮,相機抉擇。

一是堅持以我為主,把國內的目標放在首位。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和需要,統籌增長和物價,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工具。二是統籌短期和長期,強化跨周期調控和逆周期調節,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線,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三是統籌國際與國內,既立足國內,調控有度,又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加強預期管理,兼顧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為何降准?影響多大?

為何降准?

中信證券分析稱,2023年以來資金利率中樞回升、資金利率波動加大,核心原因是信貸需求回暖消耗較多超儲,流動性水位下降。近期央行行長易綱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降准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式有效,因而市場對3月降准存在一定的預期。如果經濟偏弱,央行則會通過降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如果經濟偏強,則通過MLF補充流動性。如果年內後續經濟持續強勁修復,MLF超額續作或是常態,觸發降准或許需要更多基本面走弱的因素。

民生證券分析,從易綱行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的表述看,央行操作邏輯框架很清晰,寬信用需具備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金融機構需要長期穩定的負債來源,降准無疑是更為有效的操作方式。而當前經濟金融環境回暖的持續性和斜率仍存不確定性,故央行的積極引導不能缺失,其中關鍵是加強資金向實體流動的引導。回顧總結,央行歷次降准通常出於兩個目的: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二是對沖流動性波動,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核心仍是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今年年初以來,銀行信貸投放加快,受此影響,銀行負債成本上升,有必要通過降准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同時,當前央行短期工具餘額不斷上升,MLF餘額超過5萬億元,有必要通過降准投放長期資金,穩定資金供需。降准之後,短端利率將明顯下降,同時長端利率也將隨之下行。

此外,明明也強調,目前經濟復甦基礎還不夠穩定,人民銀行通過降准釋放了政策信號,將進一步通過信貸增長支持經濟復甦。

央行降准,短期市場流動性或增加,影響幾何?

光大證券指出,在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動性期限最長、成本最低,可有效緩解貨幣創造過程中的流動性約束,因此政策效果頗為明顯。

據中國證券報梳理,以下是2015年以來人民銀行宣布降准後首日A股的走勢。

數據截至2022年12月5日

對於債市而言,華安證券認為,降准對債市的實際作用在減弱。其次,還要關注所謂「利好出盡」的反向影響。資金寬鬆、降准降息是當前多頭看多債市的理由之一,在全年降准空間預期有限的情況下,降准公告後的博弈行為值得關注。

來源: 新晚報、央行官網、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證券報、券商研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295bf7de4940ce9431f1909e8f0d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