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票房超兩千萬美元
4月21日,恐怖經典續集《鬼玩人崛起》在全球公映。
其中,《鬼玩人崛起》的北美首映票房超過2千萬美元,迅速覆蓋影片低廉的投資預算,續寫這一系列以小博大的勝績。
在第一部亮相逾40年後,《鬼玩人》業已成為恐怖類型中的金字招牌,還衍生出美劇、漫畫和遊戲等相關產品,未來有望催生更多影視新作。
首周票房趕超成本
據The-Numbers統計,《鬼玩人崛起》在零點場便進帳250萬美元,優於去年的同類型黑馬《危笑》(2百萬美元)。隨後《鬼玩人崛起》鋪開至北美3402家影院,首周末共斬獲2450萬美元,單館收益達到7202美元,擊敗另一部新片《盟約》占據榜單次席。
在系列內部,這一成績與2013年的《鬼玩人》翻拍版(2578萬美元)相差約127萬美元,距離改寫開畫紀錄只有一步之遙。而在今年亮相的R級恐怖片中,《鬼玩人崛起》也足以排到第二名,僅低於3月份的《驚聲尖叫6》(4445萬美元),遠超位居其後的《教皇的驅魔人》(901萬美元)。
從口碑來看,《鬼玩人崛起》的爛番茄新鮮度達到84%,主流媒體稱讚影片在滿足長期粉絲期待的同時,運用各種「時髦」元素讓系列得以向前發展;而表征觀眾喜好度的爆米花指數則為80%,與IMDb上的7.3分(1.6萬個評價)較為一致。若以翻拍版的收官成績(5424萬美元)為參照,《鬼玩人崛起》可望向5千萬美元發起挑戰。
《鬼玩人崛起》由李·克羅寧導演,山姆·雷米出任執行製片人,卡司包括莉莉·沙利文和阿麗莎·薩瑟蘭等新面孔。影片將故事場景從原本的森林轉移到城市中,描述一對感情疏離的姐妹在重逢後發生變故,不僅被迫與附身肉體的惡靈展開殘酷的生死戰鬥,更必須面對如噩夢般的家庭成員。
受到《鬼玩人崛起》的擠壓,由蓋·里奇執導的《盟約》在2611家影院拿到638萬美元,以單館收益計僅為前者的1/3強;雖然比上月初的《金爆行動》(314萬美元)高出逾一倍,但與蓋·里奇通常千萬美元的開畫成績仍有差距,在競爭激烈的市況中前景並不樂觀。
在老片方面,《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維持現象級的續航表現,第3周下滑35%至5993萬美元,無懸念完成票房榜三連霸,北美累計數字更達到4.36億美元,未來將衝擊5.5億美元的目標,
而前一周公映的《教皇的驅魔人》、《雷恩菲爾德》和《玲芽之旅》均爆出六成左右的跌幅,反倒是A24新作《博很恐懼》由4家影院擴映至965家,周末預估收成環比飆升近8倍,由此升入單片前10名。
憑藉《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和《鬼玩人崛起》的合力,北美周末大盤依然維持在1億美元以上,為今年第9次達標。截至23日,北美月度總票房已錄得7.62億美元,遠超去年全月的5.71億美元,
在還剩一個完整周末的情況下,4月有望最終迫近9億美元關口,成為史上當月的第三高成績,僅次於連續超10億線的2018和2019年,彼時由兩部《復仇者聯盟》坐鎮4月底。
據Comscore統計,《鬼玩人崛起》共登陸59個國家和地區,首周在全球收穫逾4千萬美元,其中墨西哥(190萬美元)、英國(180萬美元)、巴西(150萬美元)、法國(130萬美元)、印度(130萬美元)和義大利(103萬美元)等市場成績亮眼,接下來還將進軍德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大銀幕。
考慮到1900萬美元的低廉成本,《鬼玩人崛起》在院線端便可順利回籠投資,繼續書寫這一恐怖系列的勝績。
系列化延續高人氣
在第一部公映40餘年後,《鬼玩人崛起》開畫旋即突破千萬美元,印證這一系列跨越世代的吸引力。
1981年,初出茅廬的山姆·雷米以《鬼玩人》一鳴驚人,迅速成為恐怖片迷眼中的邪典神作。在雷米的家鄉底特律首映後,《鬼玩人》起初被美國的主流發行方拒之門外,但次年參與坎城電影節並得到歐洲片商青睞,於1983年1月率先進入英國院線,並在推出錄像帶後登頂暢銷榜。
直到當年4月,《鬼玩人》才從大洋彼岸回流本土,由新線操盤登上北美大銀幕,最終累計至240萬美元,全球票房更達到2940萬美元,相當於製作成本的78.4倍。
不過,《鬼玩人》也掀起一場頗為浩大的「文化戰爭」。據BBC報道,即便在英國已被評為X級並刪減49秒後才得以公映,但《鬼玩人》的VHS版本依然受到保守派的猛烈抨擊,不僅令錄像帶發行商Palace Pictures坐上被告席,還促成更為緊縮的新《錄像法》出台。後來《鬼玩人》申請VHS的重新評級但被拒絕,因而直到1990年都在市場上難覓蹤影。經過10多年的拉鋸戰,《鬼玩人》終於在2001年獲准以18級推出完整版。
除英國外,《鬼玩人》在芬蘭和當時的西德也先後遭遇禁令,並一度受到好萊塢大廠的冷遇,最後被直接評為NC-17級(17歲以下不宜)。
在《鬼玩人》大獲成功後,山姆·雷米趁熱打鐵執導兩部續集,分別是1987年的《鬼玩人2》和1993年的《鬼玩人3:魔界英豪》。但從票房來看,這兩部影片均難以企及前作的高度,再加上山姆·雷米逐漸轉向商業巨製,《鬼玩人》在一段時間內曾淡出公眾視野。
2013年,由費德·阿爾瓦雷茲執導、山姆·雷米監製的《鬼玩人》翻拍版公映,以1700萬美元的投拍預算換回9901萬美元,再度彰顯這一系列歷久彌新的號召力。此外《鬼玩人》還將戰線拓展至小螢屏,於2015至2018年間出品三季美劇,並得到粉絲的正面評價。
《鬼玩人2》和《鬼玩人3:魔界英豪》
隨著《鬼玩人崛起》再次收穫票房佳績,這一系列未來的動向也頗為引人注目。據《鬼玩人崛起》製片人、同時也是原三部曲主演的布魯斯·坎貝爾透露,針對電影中的關鍵道具「死亡之書」,山姆·雷米和他的兄弟伊凡正在撰寫一部類似《聖經》的總綱,以便未來的編劇或導演基於其上來創作,從而更好地在故事之間形成串聯和呼應。
坎貝爾還表示《鬼玩人》新作可能將以兩到三年的頻率推出,而不會像《鬼玩人崛起》一樣間隔10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鬼玩人崛起》曾一度計劃在HBO Max直接上線,直到去年華納兄弟才決定將其投放至院線。事實上,包括此前的《偷家派對》和《魔力麥克3:最後之舞》在內,這是華納兄弟今年第三次將原本直供流媒體的電影轉攻大銀幕。
目前這三者合計票房已接近6千萬美元,足以涵蓋各自的宣發成本。再加上去年派拉蒙在《危笑》上博取超額收益的案例,好萊塢將電影項目從線上移至線下的趨勢還在延續。
《偷家派對》和《魔力麥克3:最後之舞》
這也體現在製片商發行影片數的變化上。在第一季度,北美地區共公映了185部電影,比去年同期的134部提高近四成。進入4月,僅前三周亮相的影片就超過100部,多於2022年全月的96部。
充足的新片供應也助推整體市況的抬升:自2月中旬以來,北美周末大盤一直維持在9千萬美元以上,為2019年春季後首見。另據The-Numbers測算,回流北美影院的觀眾比例已達到2019年或之前的約90%,這三項指標正呈現互相促進的向上螺旋態勢。
此番《鬼玩人崛起》首映超業界預期,有效吸納在《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輻射圈之外的受眾群體,也體現了大銀幕在提升品牌影響力上的獨特優勢,有望催化更多中小成本影片的網轉院實踐。
文|陳鑌
編輯|張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