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續增強創新策源能力?
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何妙招?
賦能建圈強鏈的「科技路徑」是什麼?
校地合作怎樣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如何能賦能現代農業?
在昨天(3月17日)召開的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金牛區、雙流區、邛崍市科技主管部門相關代表進行了發言交流。談成效、話未來,如何凝心聚力加油干?區(市)縣共享發展經驗,對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進行謀劃。
如何持續增強創新策源能力?
天府新區構建起策源轉化體系
提升「三大能力」
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相繼掛牌,成都超算中心納入國家超算中心序列,兩個大科學裝置獲批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26所高校達成合作,入駐104個高層次創新團隊……四川天府新區科創和人才局黨組書記、局長石建分享了新區近年來在提升創新策源轉化功能上的實踐與體會。
目前,天府新區已初步構建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策源轉化體系,提升了「三大能力」——具體來說,通過加快建設「實驗室」、抓緊落地「大裝置」、著力壯大「國家隊」、優化擴大「高校圈」,做強策源支撐能力,為科技創新「蓄能」;通過打造科技服務業高地、打造技術支撐平台、打造金融服務平台,做強轉化服務能力,為科技成果「釋能」;打造成果孵化轉化載體、打造科技成果應用場景、創新成果異地轉化機制,做強成果承接能力,為產業發展「賦能」。
石建表示,接下來,四川天府新區將繼續圍繞「做優做強創新策源轉化功能」這一核心主線,從強化資源統籌協同能力、推動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導入、提升重大平台創新效能三方面,努力打造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如何加快高企培育?
成都高新區「三管齊下」
實現高企數量和規模「雙提升」
高新技術企業在推動技術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1年,成都高新區全年凈增高企超600家,高企數量突破3300家,其中上市高企34家、營業過10億元高企47家,實現高企數量和規模「雙提升」。
成都高新區科技人才局局長宋大勇介紹,實現「雙提升」背後,是成都高新區突出「高企上量」「高企上規」「規上企業高企化」三項重點工作的持續努力。具體來說,通過「對標一流找差距」「緊盯目標抓重點」「整合資源建生態」,實現「高企上量」;通過「持續完善全生命周期科技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全流程線上開展科技創新政策兌現」「創新開展科技企業創新積分試點」「深化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實施創新資本連結工程」等措施不斷優化服務,實現「高企上規」;通過「系統謀劃大攻堅」「分類施策促申報」「錨定重點求突破」實現「規上企業高企化」。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優化完善高企培育政策、強化培育認定培訓輔導、提升協調聯動工作效率等多個方面,繼續在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上勇攀高峰,完成2022年高企培育工作目標。」宋大勇介紹道。
科技如何賦能建圈強鏈?
金牛區深耕特色產業
軌道交通產值達千億級別
2021年,金牛區聚焦重點產業鏈條,深耕本區特色產業,在軌道交通產值、電子商務交易額上達千億級別,基本建成了星軌智谷、茶花新界等高品質科創空間,並在2021年全區中國百強縣排名升至第45位。
顯著成績背後是金牛區在人才、產業等要素上的重拳出擊。據金牛區新經濟和科技局局長黃大君介紹:匯聚科技資源,金牛區建成了一批以「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重點產業發展上,已引進中航智「傾轉旋翼無人機」等項目;在創新主體孵化上,成功孵化了西南交通大學高溫超導磁懸浮等多個高能級「創新單元」。
「2022年,金牛區將不斷提升科技工作能力水平,為成都產業建圈強鏈貢獻更多金牛力量。」黃大君說道。
校地合作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雙流區深化院校企地合作
高能級轉化平台加快聚集
近年來,雙流區深化院校企地合作,攜手推進科技成果市場化。通過高效建設科技成果孵化載體、積極打造科技成果對接平台、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據雙流區新經濟和科技局局長楊婉妮介紹,雙流區科技成果轉化規模不斷擴大,可供轉化的科技成果不斷積聚,2021年全區專利授權超5000件;技術合同交易規模不斷增長,合同成交總金額達到51.4億元,增長16.8%;高能級轉化平台加快聚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級跨高校院所中試平台、技術概念驗證中心紛紛落地。
「下一步,雙流區將在深化院校企地合作,助推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再上新台階。通過推動科技成果供給實現增數量到重品質的內涵式提升等措施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抓緊抓實。」楊婉妮說道。
科技如何賦能現代農業?
邛崍現代農業成效凸顯
將加快打造西南種質資源中心
種業是農業的「晶片」,近年來,邛崍發展現代農業成效凸顯,天府現代種業園評估為優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成功申報新一輪國家制種大縣,入選農業部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名單。
據邛崍市經濟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長羅志軍介紹,為提升種業園區功能承載能力,邛崍市搭建重大種業功能性平台,啟動配套資源圃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承載能力;為培育產業創新支撐,已引進簽約中國油料所西南研究中心等項目,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平台展示推廣品種達2000餘個;同時優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構建多維度人才支撐體系、「管委會+園區公司」管理機制。
下一步,邛崍還將加快推進西南種質資源中心、西南種業創新中心等載體建設,繼續全力打造中國西南種業中心。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