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國「油畫第一村」探尋新機遇

2024-10-2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20日刊登題為《中國「油畫第一村」逆境求存》報道。報道內容如下:

在歐陽峰不到10平方米的畫室正中央,擺放著一幅一米高的寫實白菜油畫。畫中的白菜色彩鮮艷,菜葉紋路和光影細膩逼真,讓人感覺仿佛實物就在眼前。

擁有超過40年繪畫經驗的他告訴《聯合早報》,「白菜」是「百財」的諧音,有招財的寓意。與白菜擺件相比,一幅白菜油畫更能帶出高端感,受到不少富商的青睞。

歐陽峰的畫室位於深圳大芬油畫村。在這個面積約0.4平方公里的區域,像歐陽峰這樣的畫室就有上千家,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

大芬村因臨摹油畫產量驚人而享譽世界。數據顯示,大芬村的油畫業產值在2007年已達到4.3億元。後來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海外對臨摹油畫的需求下降,許多畫手轉向中國市場,產業迅速反彈,油畫業產值2018年攀升至45.5億元的峰值。而由於疫情影響,該產值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如今,走進大芬村,迎面而來的拉客聲不再是推銷油畫,更多是邀請遊客體驗油畫創作。在大芬村的大街小巷,畫架和座椅隨處可見。

為了吸引遊客前來體驗,畫手們各出奇招。有的在悶熱天氣打出「有空調房」的招牌,有的則展示與風靡全球的遊戲《黑神話:悟空》相關的油畫作品。

根據畫布的大小,遊客花20元至50元,便能在畫手的指導下親自繪製油畫。題材可自由選擇,材料也均由畫手提供。

在大芬村經營畫室超過20年的黃飛受訪時說,體驗油畫的業務是近兩年才興起的,這已成為大芬村約七成畫手的副業。

此外,也有不少畫手出售油畫以外的產品,包括陶瓷、書法、漆扇等,有的甚至直接在畫室里開起直播間。

還有業者抓住網際網路流量趨勢,將畫室空間改造成「明星體驗館」,陳列明星肖像畫作、專輯封面擺設和潮流玩具等,吸引了不少年輕遊客付費參觀並打卡留念。

大芬村真正進入國際視野,是通過紀錄片《中國梵谷》。紀錄片的主角是擅長臨摹梵谷名作的趙小勇。在片中,面對關於「中國梵谷」是否有自己原創作品的提問,趙小勇無言以對。這一刻的沉默,引發了他對臨摹藝術的反思,從而堅定了踏上原創之路的決心。

如今,趙小勇的畫室牆上掛的幾乎都是自己的原創作品,題材涵蓋他的繪畫經歷、他與梵谷的微妙聯繫,以及大芬村和深圳的社會風貌等。

趙小勇認為,過去人們追求的是溫飽,但在新時代,精神層面的追求逐漸顯現出來。

他說,藝術創作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領域,可以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

他說:「大芬村和這裡的畫手們正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這種發展趨勢已經在許多作品中體現出來,(原創油畫需求上升)只是時間的問題。」

孩子們在大芬油畫村體驗油畫創作(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1831ba584a8b42fb653dac17f63a2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