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了,手機,電腦,新能源汽車。縱觀鋰電池的發展歷史,也就三十年左右,在中國發展鋰電池之前,這個行業早就有歐美日韓多家巨頭了。但是目前發展最壯大的卻是比亞迪寧德時代這些中國廠商。
如果你也好奇為什麼中國鋰電池企業能夠逆勢而上反超大佬,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各國是如何對待鋰電池的發展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全球石油危機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得到了大力發展,為首的就是美國。全球最牛的電池研究實驗室貝爾實驗室就是鋰電池技術的研發先鋒。這也讓美國湧現了一批鋰電池大佬公司,比方說A123,但這樣的優勢卻在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煙消雲散,在這之前,A123的產線一直分布在中國或者韓國,被迫遷回美國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血虧了一把,並且後期還出現了鋰電池技術缺陷召回問題,這讓美國鋰電池行業一路急轉而下。
再說說日韓。韓國LG和三星都是科技巨頭,鋰電池研發自然要做的。政府支持,技術也有。只是韓國大財團都想讓自己支持的公司分一杯羹,於是內鬥起來了。而日本也是最早搞鋰電池的一批國家,技術紮實疊代更新快,為首代表就是索尼,在20世紀末,日本鋰電池甚至占領了全球鋰電池市場的九成。只可惜後期錯把寶押注在了氫燃料電池上,導致鋰電池的研發進展緩慢。
再來看看我國的鋰電池廠商,雖然起步晚,但是目前已經是世界先列的水平了。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就是目前的領頭羊。這兩家企業靠著不斷降低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並且不斷鞏固自身技術把國產鋰電池賣到了全世界。
說到底,在這個科技廠商大洗牌的時期,只有著紮實的技術才能真的立足發展。
就像是被譽為相機界的「愛馬仕」的徠卡相機。為什麼徠卡能夠有口皆碑。還是自身對於光學鏡頭和相片色彩獨到的理解啊,這就是廠商的硬實力。靠著技術和良心的產品起家的中國廠商還有小米,上個月徠卡與小米合作的消息傳出,真的挺讓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