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讀懂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邏輯

2024-06-18     北青網

本報評論員栗玉晨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密集出台和抓緊落實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對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對工業、投資和消費的帶動作用較為明顯。隨著經濟穩中向好各種因素不斷累積,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希望日漸充盈。把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的大勢,把握我國發展仍具有的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我們一定能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國家統計局6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生產穩定增長,需求持續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平衡,轉型升級持續,運行總體平穩。透過一組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清晰邏輯。(相關報道見A3版)

從糧食生產看,今年大部分地區光溫水匹配比較好,夏糧有望再獲豐收。從工業看,九成地區、八成行業、近六成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7.5%,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從服務業看,「五一」假期旅遊出行明顯增多,帶動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生產指數增速都比上個月加快。

從消費看,受「五一」假日、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顯效、「6·18」提前開賣等因素影響,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從外貿看,前5個月,進出口累計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家用電器、集成電路、船舶等產品出口額均實現較快增長。此外,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CPI同比漲幅與4月份持平,環比呈現季節性微降,降幅小於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

在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的大背景下,每一個數據的背後,都可見錨定全年目標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的定力,可見統籌穩增長、促改革、防風險,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努力。

近期,多個國際機構、國際組織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長預期。世界銀行上調2024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到4.8%,比上期的預測值高出0.3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上調到了5%,比前期預測值提高了0.4個百分點。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充分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

信心來自於創新的動能不斷培育增強。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加快融合,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同時,新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新產業、新產品、新模式持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1-5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快於全部投資7.5個百分點。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培育成長,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2.8%、15.5%。一些新產品的產量,比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信心來自於國內需求的持續恢復。今年以來,文旅等服務消費需求保持活躍,市場銷售不斷擴容提質。相關部門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和國內遊客的出遊總花費繼續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國潮旅遊持續升溫。下一階段,隨著促消費政策的落實落細和消費場景的創新拓展,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信心來自於宏觀政策效力的持續顯現。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密集出台和抓緊落實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為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對工業、投資和消費的帶動作用在最近兩個月的數據中都有所體現。有關部門和地區積極適應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和優化相關政策。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落地落細,相關政策效能還將進一步釋放,持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時間即將過半,各項工作都在紮實推進之中。隨著經濟穩中向好各種因素的不斷累積,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希望日漸充盈。把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的大勢,把握我國發展仍具有的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我們一定能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11704fbb313fc897e141eefebc2cf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