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拋出連環炸

2023-11-17     市界

原標題:阿里拋出連環炸

2023年,註定是阿里巴巴的多事之秋。

在度過了一個「寡淡」的雙11後,11月16日晚,阿里公布了2023年三季報,收入2247.9億元,同比增長9%;經營利潤335.84億元,同比增長34%。數據還不錯,但阿里同時連續向市場拋出了數個重磅消息,令人跌破眼鏡,也引發了股價的連鎖反應。

當晚盤前阿里巴巴就出現了大跌,最終每股報收79.11美元,跌9.14%。一夜之間市值蒸發202.74億美元(約人民幣1468.39億元)至2014.76億美元,總市值只比拼多多高500億美元。11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開盤繼續大跌,截至發稿前跌幅超過10%。

阿里拋出的連環炸首先是,在「一拆六」後,被市場寄予最大關注和期望的阿里雲,其上市計劃被緊急叫停。

對此,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美國近期擴大了對先進計算晶片出口的限制,給雲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了不確定性。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而決定不再推進。同時,阿里巴巴稱:將堅決加大對阿里雲的持續戰略投入,確保阿里雲專注於「AI+雲計算」發展戰略。

與阿里雲同步被叫停IPO的,還有最近屢次因「主動降價」等新聞被推上風口的盒馬。阿里在財報中表示,盒馬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暫緩,其正在評估確保成功推進項目實施和提升股東價值所必須的市場狀況和其他因素。

在阿里「1+6+N」的新架構中,被納入「N」序列的盒馬一度因業務最獨立、需要集團協同較少,被視為可能最快進入IPO流程的板塊。如今盒馬IPO折戟,一位零售業人士向「市界」透露,9月盒馬便傳出了IPO擱置的傳聞,只是如今實錘落地。

當晚,對市場更直接的刺激還是馬雲的套現計劃。據美國SEC披露,馬雲家族信託將於11月21日出售共計1000萬股、價值8.707億美元(約63億元)的阿里股票。這則創始人「用腳投票」的深水炸彈一出,讓無數阿里人及股東度過了一個不眠夜。

兩大王牌項目IPO受阻、馬雲急於套現,這些連環信息的拋出,無疑讓阿里的「一拆六」是否成立,還能否順利推行下去,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合時宜的減持

「『一拆六』之後,同事們人心浮動。許多人在業務整合中被優化,集團又不斷強調年輕化戰略。大家現在士氣有些低落。」一位阿里雲員工對「市界」說。

從財報的整體表現看,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阿里可以說頑強地守住了陣地。不過落腳到競爭最為焦灼的淘天上,阿里的表現與這個平淡的雙11一樣,亮點乏善可陳。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淘天集團營收976.54億元,較上年同期僅增長4%。其中除了批發商業板塊,即最近因性價比火爆「出圈」的1688,營收5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以外;淘天核心的國內零售商業板塊合計增長只有3%。

阿里幾大業務板塊中,第二大業務板塊阿里雲也僅增2%,收入為276.48億元;表現最好的是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同比大增53%,收入為245.11億元;其次是菜鳥,同比增長25%至228.23億元;本土生活收入155.64億元,同比增長16%。

從仍在減少的員工數量上也可看出,阿里的組織結構性劇變還遠未落幕。

截至2023年9月30日,阿里員工總數為224955人,該季度繼續減少3720人。而截至上季度,阿里員工較2021年底巔峰期已減少超過3萬人,縮水比例接近12%。不過,在彼時的2021財年和2022財年中,阿里的營收增速還分別達到了40.72%和18.93%。如今的危急時刻,阿里未來「降本增效」壓力想必會更加沉重。

巨輪迷航之際,馬雲家族信託的減持無異於雪上加霜。

實際上,截至2022年2月,馬雲持股已降至4.5%,低於5%,因此阿里財報不必再單獨披露其持股變化。而在阿里2019年11月重返港交所時披露的招股書中,馬雲家族直接或間接持有阿里股份約為6.1%,共計約12.78億股。

(2019年阿里巴巴招股說明書)

據公開信息,這6.1%的股份被馬雲分四種方式持有。馬雲家族信託以馬雲作為委託人,馬雲和家人作為受益人,通過家族信託控制JC Properties Limited(BVI)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BVI),分別持有阿里巴巴開曼約4.19億股和約3.98億股。

實際上,隨著過往幾年馬雲在阿里集團的不斷淡出,他一直在穩定地減持阿里股票。

據媒體整理信息:2014年阿里巴巴IPO後,馬雲曾在2014年9月到2019年11月期間,減持了約價值400-500億元的股票;2019年11月到2020年7月,減持了約300-400億元。減持後,馬雲的持股比例從6.1%降至2020年的4.8%。

不過彼時阿里風頭正盛,馬雲的減持並未掀起市場風浪。

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馬雲又減持了大約50-100億元股票,截至2022年2月,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4.5%。

與過往相比,馬雲此刻減持63億元或許不足為奇。但當它與阿里一系列運途不順的信息放在一起參詳,意義就變得非同尋常,引發的市場情緒也被成倍放大。

業內人士分析,馬雲此時減持阿里股票非常不合時宜,但他仍然執意減持,或許是真的需要錢。

阿里雲煩惱纏身

如果說馬雲套現操作引發股價大跌是市場的過度反應,阿里雲被叫停IPO對阿里來說,才是真正的棘手問題。

畢竟在數日前,阿里雲剛剛經歷了一次「史詩級」的崩盤宕機。11月12日,雙11剛過,阿里系全線產品集體「崩了」登上熱搜。兩個多小時里,許多人使用淘寶、支付寶、餓了麼、閒魚、釘釘等軟體都出現了問題。

據業內猜測,這很可能是由於技術後台的一次「鑒權」bug所引發的事故。為何會出現這樣「牽一髮動全身」的底層技術漏洞?這次故障對正風雨如晦的阿里雲來說,來得極為「不合時宜」。

在10月31日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剛剛驕傲地表示:全國80%的科技企業和超過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雲上。此次重大事故的「打臉」,無疑將引發業界對於阿里雲穩定性,進而對於公有雲安全隱患的長久思考。

何況今年以來,阿里雲的麻煩已經夠多了。

一方面,面對華為雲在政企雲業務的節節深入,阿里雲顯得進退失據。某種程度上,在雲棲大會反覆強調與80%科技公司的深度綁定,只是阿里雲對政企雲久攻不下的無奈站位。

在市場份額上,阿里雲也在失去城池。截至去年第四季度,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從38.6%跌至了32.6%。在最新三季報中,阿里雲收入增速日趨緩慢,僅同比增長2%。

今年上半年,阿里雲又被曝出核心人才流失等問題。5月,阿里雲一季度首次出現收入負增⻓,集團隨即降本增效,給出了裁員7%的指標。旋即伴隨著「一拆六」戰略出台,阿里大中台被拆,該業務更成為阿里雲的人員優化重災區。

凡此種種,在幾天前的阿里雲大崩盤事件中,各個討論區都瀰漫著「人員優化」是否是阿里雲穩定性下降的討論。

此外,隨著阿里雲前CEO張勇上任半年就黯然退場,阿里雲此刻也面臨著「權力真空」問題。

前述阿里雲員工對「市界」表示,新任阿里雲CEO吳泳銘應該只是位過渡領導。在雲棲大會上,吳泳銘沒有在主論壇發表演講。大會開場前,一張可被用來討論「誰是C位」的照片在媒體中間流傳。照片上,走在C位的是蔡崇信與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最近數月來,王堅屢屢代表阿里雲出席各種活動和簽約儀式。但他一直表示:自己在阿里沒有擔任職務。

而眼下,「無人領導」的阿里雲發生的重大事故將由誰來「背鍋」負責,也被打上問號。畢竟在2022年12月,阿里雲曾在香港發生過大規模服務中斷事件,被內定為「P0」級別事故,並直接引發了時任CEO行癲的離職。

在此種種不利條件的影響下,阿里雲IPO的暫緩固然有財報會上所說的外因作用——美國的晶片出口限制延續,對於國內雲廠商提供算力支持提出了嚴峻挑戰。

但內因更是阿里雲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阿里雲還需要修煉內功,也還難以與集團資源切割。最起碼,如果仍想謀求一個美好估值上市,阿里雲絕對不能承受重大事故再次發生了。

巨輪駛向何方

與阿里雲剎車、馬雲套現的兩大新聞相比,盒馬IPO暫緩只能算做一條「靴子落地」的消息。

早在阿里剛公布「一拆六」時,盒馬便被率先傳出將於今年11月完成赴港上市。不過到今年9月,便已有「盒馬IPO擱置」的傳聞出現。

在此傳聞中,盒馬IPO僅能拿到4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與2022年前後60億甚至100億美元的目標相去甚遠。對於該傳聞,盒馬彼時的態度是「不予置評」。

如今,來到臨近此前盒馬的上市目標節點,阿里也終於放出了實錘消息。

盒馬為何拿不到理想估值?據前述零售業人士對「市界」表示:一方面,今年港股流動性表現較差,企業估值普遍不佳。另一方面,今年零售、食品公司的活躍度也一般,老鄉雞、沃隆食品等公司均做出了主動終止IPO的動作,阿里做出這個選擇並不意外。

不過,雖然盒馬難以在今年走完IPO之路,但盒馬CEO侯毅的雄心卻在明顯升高。

年初,侯毅宣布「盒馬鮮生」實現盈利後,也明確喊出了GMV劍指1000億的目標。據晚點報道,2022年盒馬GMV約為450億元,2021年約為340億元。侯毅進一步表示:盒馬要在未來十年,服務10億消費者,實現全國10000億元的銷售、建立1000個盒馬村。

今年,盒馬一改需要自負盈虧、謹慎開店的態度,進入了加速狂奔模式;先後重啟了社區超市盒馬MINI店,並推出了主打精品超市定位的新業態「Freshippo Best」。

與之同步,盒馬展開了瘋狂開店模式。7月,盒馬在北上廣深等8座城市同時開出12家門店。8月,在上海、杭州、重慶等地開出7家門店。9月,盒馬開出了16家「盒馬鮮生」門店、3家盒馬mini門店、9家盒馬奧萊門店,1家盒馬黑標店Premier、1家杭州亞運會媒體中心體驗店,合計30家門店,盒馬以平均每天1家新店的速度布網。

10月13日,盒馬更出台了被稱為「成立八年最大變革」的降價活動,宣布將線下門店的5000多款商品價格下調20%,並將逐步擴展至線上。

雖然這一降價活動引發了許多供應商和會員的強烈不滿,但盒馬的擴張之心看起來已堅如磐石。

不過,比起前途未卜的阿里雲和盒馬的IPO,由蔡崇信親自操盤的菜鳥目前來看,IPO進度還依然走在正軌。財報顯示,菜鳥集團已申請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並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A1文件。蔡崇信在財報會上表示:「雖然IPO交易的成功取決於市場狀況和相關審批,但我們對菜鳥的業務基本面充滿信心。」

在財報會上,阿里CEO吳泳銘也同時公布了阿里的新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1688、閒魚、釘釘、夸克。並表示,這些戰略級創新業務將以獨立子公司的方式運營,打破以往在集團內的定位限制,用更獨立的策略去面對最廣闊的市場,集團將以3-5年為周期進行持續投入。

吳泳銘在財報會上還表示,面向未來阿里將有三個重要優先級方向: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平台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並強調阿里將根據市場規模、商業模式及產品競爭力,梳理既有業務的優先級,定義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對於前者將保持長期的專注力,持續投入資源,以確保長期生命力和競爭力。對於後者,將通過儘快盈利或其它多種資本化方式,實現這些資產的價值。

不管阿里最終會駛向何處,但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帝國在未來的時日中,震盪還將成為常態。

作者 | 李 原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賈天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112c783aa1939901df75ebdba4a9a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