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 | 回顧天津直博會,關鍵詞不限於「拆機」展示、「增量」應用、深度合作與新賽道

2023-09-23     看航空

原標題:早讀 | 回顧天津直博會,關鍵詞不限於「拆機」展示、「增量」應用、深度合作與新賽道

「一周熱點」

9.11-9.23

在這裡

看全球航空

點擊此處,聆聽本期早讀

除了全譜系的直升機模型、重點展示的新機型之外,會有哪些新意,會展示哪些與直升機相關的新展品?這是本屆天津博會開幕前,筆者心中的期待與好奇的點。

橫向來看,如2022年珠海的中國航展、今年的長春航空展上,都不乏直升機的身影;而對比往屆,闊別4年後的這一屆直博會有哪些新亮點呢?

做直升機用途的增量

走遍航空工業展區,筆者收穫的第一個深刻印象便是「將直升機拆開」了。

從一個個小展台上「攤開」展示的飛行控制系統、直升機電力系統、健康管理系統、綜合處理與網絡系統、液壓燃油與環控系統、多功能合成孔徑雷達、毫米波感知與防撞雷達、高溫碳基復合材料剎車盤、旋翼剎車裝置、掛彈架、魚雷深彈掛架系統;到在一架拆開的直升機模型上周身「披掛」的浮標投放裝置、雷達偵察/告警/干擾設備、紅外定向干擾設備、雷射主被動復合飛彈逼近告警設備、干擾彈投放器、蒸發循環製冷系統、地形/氣象感知與綜合防撞系統、空中受油裝置、光電轉塔、搜索燈、電動絞車、擔架和醫療設備等。

以及,還有另一分展區的飛機電力系統、飛機防火系統、飛機空氣管理系統、發動機點火系統、發動機電加熱系統等,雖然這些系統的前綴是飛機,但它們又無不可平移到了直升機身上,並應用廣泛。

隨著我國直升機工業的發展,昔日的一個個短板都在補齊,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能在直升機內裝進什麼,如何持續挖掘直升機的廣泛用途。

站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設備面前,我們難以抑制會想到,當我國直升機產業,在達到譜系完整這一發展目標、直升機作為飛行平台在綜合性能上趨於成熟穩定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

我們能在直升機這一飛行平台內裝進什麼?這些設備能執行哪些任務、有著哪些用途?

這些設備中,如飛行控制、電力系統、液壓燃油與環控等系統等無疑是直升機最為核心關鍵的系統設備,離了它們直升機就飛不起來、飛得不安穩,所以它們是「基本盤」。

而如浮標投放裝置、雷達偵察/告警/干擾設備、告警設備、電動絞車等則算是在「基本盤」基礎上「做增量」,做直升機的應用上的增量,不論是軍用還是民用。

比如有了醫療轉運生命體徵維持設備、擔架等AC332就可以化身醫療救護機;有了地形/氣象感知與綜合防撞系統、搜救燈、電動絞車後,AC332就有了執行搜索救援任務的硬體基礎;而浮標投放裝置、魚雷深彈掛架系統的展出,自然讓我們聯想到艦載直升機具備了更為強大的反潛攻潛能力;告警/干擾設備、飛彈逼近告警等設備就意味著我們的直升機有了更強的防護能力、戰場生存能力;地形/氣象感知與綜合防撞系統將增強直升機複雜地形、氣象條件下的出動能力;空中受油裝置則賦予直升機平台更遠的航程、作戰半徑。

正是這些配套設備的完善、豐富,才能支撐起應急救援的需求。

這一屆直博會,展示了我國直升機工業在邁過了解決有無問題的第一步後,正在通過這些機載設備來實現整機性能、功能和應用上的大步跨越。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AC系列民用直升機整機的綜合性能達到「可堪大用」的標準時,還要面臨著與國際直升機廠商展開市場競爭、挖掘應用場景、向用戶推介與獲得認可等多方面的壓力與挑戰,前路很長。

「應急救援」成為核心關鍵詞,即將「應急救援」作為直升機重點的應用場景。

核心詞:應急救援

本屆直博會期間,《民用直升機中國市場預測年報(2023—2032)》發布。

根據這一文件數據,2022年我國民用直升機總飛行時間約20萬小時,各應用領域中業務量最大的是石油服務,年飛行量超過4.5萬小時。

而在航空應急救援領域,目前業務量最大的是航空護林,年飛行量超過2.3萬小時,對比之下醫療救護、航空搜救等業務量較小,年飛行時間不足5千小時。可見,「將直升機用起來」這一點在我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關於直升機能被用來幹什麼這個問題,本屆直博會給出一個重點方向是「應急救援」。

與本屆直博會同期舉辦的中國直升機發展論壇以「直升機助力新時代應急救援事業創新發展」為主題。

而且圍繞「應急救援」,我們也在直博會現場看到諸多與此密切關聯的展品,特別是醫療救護領域。

剛剛過去的8月26日,AC332直升機搜索救援構型完成了首飛。

在航空工業展台,以真機形式展出了AC313A和AC332兩型民用直升機,醫療轉運生命體徵維持設備、擔架、電動絞車、搜索燈和光電吊艙等全套任務設備也集中展出。

而在空客展台展出的則是山東應急塗裝的H135直升機,重點推介的應用場景也是醫療服務,並且輔以這樣的介紹:「山東省航空救援公共服務體系,13架直升機和12個航空救援保障基地的建設部署,實現山東省內航空救援80公里飛行半徑全覆蓋。」

在北京警航展台,展板做了這樣的介紹:

北京警航直升機在警務飛行之外,也還有應急處置、山區救援、醫療救助、消防滅火等應急救援任務,並且有著著重強調「特別是在實施空中緊急救援等方面,更是突出空中優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不止於此,展館內一些中小型國際航空製造企業重點推介的自家王牌產品,也多是航空繩索、弔掛設備、燈光照明、醫療系統等,直升機在執行應急救援任務中所必需的配套裝備。

北京警航展台的警用直升機型號為萊納奧多的AW189直升機。

在Bucher的緊急醫療系統宣傳頁中,格外強調了該公司的緊急醫療系統可以在多種構型之間進行轉換以執行不同的任務。

國際廠商深耕中國市場

而路過一個個國際廠商展台,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個瞬間是「賽峰在中國」的展牌。

根據賽峰的數據,其在中國有著2千餘名員工,20多家實體,涵蓋了服務與維修、銷售與行政、研發和生產等方面的業務。

賽峰的發動機產品既包括賽峰與GE合資的CFM國際的渦扇發動機(CFM56和Leap系列),也包括賽峰的渦軸發動機,此外賽峰在中國還有起落架、機輪、剎車、短艙、座椅等業務……

小小的一塊展板,展示了這家國際航空製造企業在中國業務深耕和發展的縮影。

雖然我們都清楚,在中國這片大市場上怎麼能少了這家國際航空製造企業的身影,但當賽峰官方給出詳細數據、地點分布時,這份籠統的印象才更為具象。

同樣類似的瞬間還有在緊鄰貝爾的陝直股份展台上展出的貝爾407直升機。

一方面在外觀上,這架直升機採用了極具中國特色的火紅「騰龍」塗裝;另一方面,這架直升機見證了貝爾直升機在中國市場深耕後的業績——它是貝爾在中國交付的第100架貝爾407。

也是在本屆直博會上,貝爾直升機與陝直股份宣布再簽協議,將開設其北美地區之外唯一一條貝爾407直升機總裝線。

貝爾展台展出的貝爾429和貝爾505直升機。

陝直股份展台上貝爾407直升機,是國內首架「中國龍」塗裝。

那麼,再看陝直股份展台上顯眼的「可租可售、現機交付、管家服務、綜合保障」這一宣傳口號,可見國際廠商在推動中國市場銷售的同時,也在合作、帶動一些中國企業來為用戶提供「售前」「託管」「售後」等全產業鏈的服務。

正是中國市場的開放、發展、共贏的機遇,吸引著國際企業的抱團參展、謀求合作,如加拿大國家展團、義大利國家展團,而一些企業的介紹詞也是直達人心——「您有需求?我有方案!」

義大利國家展團的展台宣傳冊上如是寫道:「您有需求?我有方案!」

普惠發動機公司展台的重點是PT6渦軸發動機,60年的使用下來已累計100萬飛行小時。這組數字也是其作為行業領先者的一個表征了。

相近的角度之下看空客H135和國產的AC332直升機。國際直升機廠商在中國的持續深耕,客觀上是對作為後起者的國產民用直升機來說有著的壓力與挑戰。

新變革觸手可及

根據年報數據,我國民用直升機機隊的主力是輕型直升機,占比達到40%;以活塞直升機為主的超輕型直升機同樣有著高達37%的占比。

帶著這組數字,我們最後來看本屆直博會上航空工業展台的明星新品——AR300全電多旋翼飛行器。

其展板介紹到:「旋戈-300是一款全電驅動六旋翼飛行器,配備高性能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採用全復合材料機體結構,基於模塊化設計理念,能夠快速實現有人及無人狀態轉換,在旅遊觀光、城市交通、物資運輸等民用領域,以及戰場投送、火力打擊、情報獲取等軍事領域具有獨特作用。」

不妨暢想一下,超輕型直升機被AR300這類「新形態」垂直起降飛行器所取代的那一天……

AR300/旋戈-300是全電驅動六旋翼飛行器。

從另一視角來說:在直升機這一品類,國際廠商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行業優勢地位和深厚的經驗技術積澱;因此,發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對於我國的航空工業、直升機工業來說也是一次「切換賽道」的機會,是在新興航空技術領域與國際同行並跑的機遇。

無人直升機未來同樣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而AR500家族已交付用戶使用,在森林消防、海事巡航監管、通信保障等有所應用。

「電動」是近年來的熱門航空新技術,圖為中國航發展台展出的80千瓦航空混合電推進系統。

在本屆直博會期間,航空工業召開的第三屆「領航」學術論壇中,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城市空中交通等正是論壇的主題之一。

所以,在當下國際航空領域eVTOL方興未艾、我國航空工業同樣在聚焦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一起期待下一屆「直博會」會上,看到更多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出現……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鄭宇航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波蘭持續提升國防開支,軍貿展會下單多套航空及防空系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0b66b80371839c5d1ebdaaaaf0a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