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2024-06-30     求是網

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求是》雜誌編輯部

歷史如潮,大道如砥。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103周年誕辰。6月27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致以節日的問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團結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勇毅前行,取得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歷史接力一棒接著一棒,黨和國家事業一程連著一程。當時光的指針指向2022年的金秋十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行進到關鍵一程的關鍵節點,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10月16日,曾見證無數重大歷史時刻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再次激盪時代強音,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起點、新征程、再出發。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號角,發出了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的偉大號召。《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所作報告的一部分。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事業所處歷史方位,鮮明提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進行深刻闡述。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是新征程上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幟,也必然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7月15日至18日,我們黨將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重溫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的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理解把握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高頂層設計,必將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鬥,以更加堅定自信、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圖為嫦娥六號返回器回收現場。 新華社記者 貝赫/攝

2023年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面向「關鍵少數」,圍繞「如何認識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講授開年「第一課」。回望黨團結帶領人民推進現代化進行的艱辛探索、走過的光輝歷程、作出的歷史貢獻,總書記話語鏗鏘:「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實現現代化,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然而,從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戊戌變法的「改良圖強」,再到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振興實業」方案,多少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壯歌以行。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自覺肩負起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長征,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規律,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等,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在戰略上不斷完善,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實施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戰略支撐。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上下求索,正道滄桑。經過數代人不懈努力,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曾經一窮二白,連煤油、火柴、鐵釘都要進口的國家,如今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並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擁抱世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走過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經新時代非凡10年的奮鬥,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清晰勾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

——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並從「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等5個方面作出深刻闡釋。

——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總書記從領導力量、旗幟道路等9個方面作出概括,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關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任務。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此基礎上,總書記進一步對二〇三五年和本世紀中葉的發展目標作出宏觀展望,明確黨的二十大之後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大勢,科學把握我們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鮮明提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

黨的領導是管總、管根本的

「要促進中國現代化,需要哪些先決條件?」

1933年7月,愛國報人史量才創辦的《申報月刊》出版創刊周年紀念特大號,刊載「中國現代化問題特輯」,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條件和方式開展廣泛討論。在這場思想大辯論中,許多進步人士認識到,實現現代化最根本的條件是要有堅強的政治基礎,在強有力的政黨領導下,中國才能真正走上現代化道路。

「只有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2020年10月13日,在廣東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面對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堪稱宏偉的規劃圖,習近平總書記駐足感慨。規劃中一系列當時根本無法企及的夢想,早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一化為現實,今日中國的現代化程度遠超孫中山先生當初的設想。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歷史和實踐一再表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這個堅強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領導直接關係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是管總、管根本的」。

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鬥目標行穩致遠。黨根據中國式現代化不同階段主要任務的發展變化作決策、抓落實,既堅持、豐富和發展理論,制定、調整和完善路線方針政策,又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從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黨勇於開拓創新,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著力破解各方面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久動力。黨的領導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群眾路線,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彙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強大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探索前所未有,征程充滿挑戰。越是形勢複雜、任務艱巨,越要把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發揮好。新征程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根本的是要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出明確要求:「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

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如今,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這條路,該如何走?世界的目光,注視著東方。

「千萬工程」繪出萬千詩畫村莊、造就萬千幸福城鄉。圖為2024年5月30日拍攝的山西省河津市僧樓鎮小張村全貌。 人民圖片 閆鑫/攝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就這一發人深省的「現代化之問」,給出中國答案:「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國人民對發展道路的自主選擇。」

縱觀歷史,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曲折坎坷。20世紀中後期,一些發展中國家不顧國情和歷史條件,全盤照搬西方模式,結果水土不服,大多陷入經濟長期停滯、社會政治動盪的困境。歷史的教訓十分深刻:照搬沒有出路,模仿導致迷失。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黨在百年奮鬥中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的事情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沿著這條路,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正確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只有這條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這條道路,看準了、認定了,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要始終保持清醒堅定,保持強大前進定力,「無論遇到什麼風浪,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都要一以貫之,決不因各種雜音噪音而改弦更張」。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著眼新征程新使命,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明確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4年4月22日,正在重慶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親切地和社區居民嘮家常,語重心長地叮囑,要「為解決民生問題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每年辦一些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近年來,重慶市巴南區已實施近百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3.7萬餘戶。圖為2024年6月18日拍攝的經過改造的花溪街道先鋒新村小區。 人民圖片 李攀/攝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是為人民利益奮鬥的政黨,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回望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幹革命、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了人民的利益,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我們黨始終堅定不移、頑強奮鬥。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書寫了人民至上的嶄新篇章。新時代,從「一個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共同富裕;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全面深化改革,到「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的抗擊疫情鬥爭;從「向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的反腐敗鬥爭,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法治建設;從「把老百姓關心的事一件件辦好」的諄諄囑託,到「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莊嚴承諾……正是因為堅信「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秉持「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情懷、「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的決心,始終同人民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正是因為篤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無論走得多遠、發展到什麼程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永遠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提出明確要求:「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風從海上來,港興通天下。港口,對外開放的門戶,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

山東日照港,在時代大潮中奮楫揚帆、後來居上,迅速成長為「最年輕」的5億噸級港口、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年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從寂寂無名到異軍突起再到挺立潮頭,正是改革開放的神奇力量,造就了這座深水良港。

改革開放後,山東日照港在時代大潮中奮楫揚帆、後來居上,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年輕」的5億噸級港口,年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圖為2024年1月10日拍攝的日照港貨櫃碼頭。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2024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山東考察第一站,就來到日照港。面對精神飽滿、志氣昂揚的港口人,總書記感懷萬千:「你們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從中,我們應當堅定一種信念,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直面新矛盾新挑戰,衝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動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不竭動力源泉。同時,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今日中國,「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橫琴,「未來之城」雄安等一座又一座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地標,拔地而起、日新月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等,一大批改革試驗田,探路先行、活力迸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江河戰略」,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區域重大戰略」,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一片片改革的高地、一個個開放的前沿,不斷拓展著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時空布局,奏響了新征程上改革開放雄壯激昂的大合唱。

中國要前進,就要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世界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會動搖」,「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幹,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對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提出明確要求:「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中央全會、中央深改委會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全國兩會、地方考察等多個重要場合,深刻闡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今年以來,總書記多次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在全國兩會上,強調「要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在湖南考察時,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在山東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提出「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即將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總書記引領下,新征程上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向更深層次挺進、向更高境界邁進,必將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共產黨人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

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這樣描述共產黨人的鬥爭。對那些「安於現狀,不求甚解,空洞樂觀」的同志,他大聲疾呼:「到鬥爭中去!」

偉大的勝利,總要經過生死攸關的考驗;偉大的事業,往往要依靠艱苦卓絕的鬥爭來成就。一路走來,在血與火的鍛造中,在時代大潮的搏擊中,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黨鮮明的特質和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十分複雜,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複雜形勢、艱巨任務、嚴峻考驗,習近平總書記警醒全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揚偉大歷史主動精神,以非凡的氣概、頑強的意志、高超的智慧,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揚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一仗接著一仗打,一關接著一關闖,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方面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偉大勝利,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主動權。

「康莊大道並不等於一馬平川。」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防範化解的矛盾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複雜。習近平總書記諄諄以告:「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要求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對堅持發揚鬥爭精神提出明確要求:「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繼續前行。」奮進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上,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來源:《求是》2024/13

作者:《求是》雜誌編輯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04f9c08b7381abfd5a9a081b5669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