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影市的恐怖片風潮還在繼續。
在北美,《驅魔人:信徒》以2650萬美元無懸念登頂,創下系列有史以來的最佳開畫,但主流媒體投出的「爛番茄」恐成隱憂;在第一部《驅魔人》公映50年後,好萊塢一直嘗試拍攝續集或前傳,無奈多次努力均未獲理想成績,此番重啟無疑備受業界關注。
首映奪魁刷新紀錄,口碑低迷後勁堪憂
據The-Numbers統計,《驅魔人:信徒》在零點場進帳285萬美元,比前一周的《電鋸驚魂10》略有提高。從6號開始,《驅魔人:信徒》鋪開至北美3663家影院,周五票房便達到1183萬美元,為《修女2》後首部破千萬的新片。隨後《驅魔人:信徒》堅守頭名位置,首周末報於2650萬美元,單館收益為7233美元。
這一成績顯著高於19年前的《驅魔人前傳》(1805萬美元),在該系列的重啟作品中占據先機。但在今年亮相的恐怖片中,《驅魔人:信徒》的表現難言突出,排在《驚聲尖叫6》、《潛伏5:紅門》、《修女2》和《人工殺姬》之後,這四部的開畫數字均不低於3千萬美元。
不過《驅魔人:信徒》的口碑堪憂,爛番茄新鮮度低至22%,影評人認為其試圖回歸系列起點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缺乏新的想法和恐怖元素」,作為計劃中的新三部曲開篇並非吉兆;而《驅魔人:信徒》的爆米花指數同樣只有59%,可見觀眾對這部最新作也不買帳。疊加IMDb上的5.1分(6.6千個評價),《驅魔人:信徒》的續航力不容樂觀。
除《驅魔人:信徒》外,迪士尼借30周年的契機將《女巫也瘋狂》帶回大銀幕,在1430家影院拿到161萬美元,得以躋身榜單前十名。另外,由A24發行的《狄更斯:音樂劇》在7家影院便斬獲22萬美元,單館收益超過3.15萬美元,在今年所有電影中高居第8位,為兩周後擴映打下了基礎。
在老片中,《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2:超能大冒險》順降至次席,次周下滑50%到1133萬美元,累計數字則達到3845萬美元,將很快趕超前作逾4千萬的成績。相比之下,《電鋸驚魂10》和《A.I.創世者》的跌幅都接近六成,在市場競爭中被領跑者進一步甩開。
來到星期一,適逢「原住民日」(即原「哥倫布日」),《驅魔人:信徒》較周日下跌近58%至238萬美元,以不到8萬美元的微弱優勢留在榜首。而傾向家庭客流的影片則明顯受益,《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2:超能大冒險》、《藍甲蟲》、《忍者神龜:變種大亂斗》和《芭比》都同比提升逾三成。
由於《驅魔人:信徒》獨木難支,北美周末大盤下滑15%至逾7249萬美元,但比去年《鱷魚萊萊》首秀時仍略有進步。截至9日,月度總票房累計至近1.33億美元,考慮到以泰勒·斯威夫特為首的新片陣容頗為強盛,有機會趕超上年由《黑亞當》領銜的全月成績(4.69億美元)。
據Comscore統計,《驅魔人:信徒》共登陸53個國家和地區,北美之外的收益超過1786萬美元,與本土合計則達到4506萬美元以上。具體來看,《驅魔人:信徒》在墨西哥(374萬美元)、英國(214萬美元)、義大利(123萬美元)、西班牙(97萬美元)和印度尼西亞(88萬美元)等市場奪魁。接下來《驅魔人:信徒》還將陸續進軍比利時、寮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柬埔寨和韓國等,並定於12月初在日本院線亮相。
恐怖經典地位難撼,系列化嘗試屢失利
今年距離第一部《驅魔人》公映已整整半個世紀。1973年12月26日,由威廉·弗萊德金導演的《驅魔人》甫一登場就掀起觀影狂潮,北美總票房達到驚人的1.93億美元,甚至超過1939年的曠世傑作《亂世佳人》(1.895億美元)。憑藉對惡靈附體和驅魔場景的驚悚呈現,《驅魔人》也奠定影史最經典恐怖片的地位,成為啟發後世無數同類作品的鼻祖。
《驅魔人》取得的空前成功讓華納兄弟喜出望外,很快在1977年6月推出《驅魔人II》,導筒則轉交給約翰·布爾曼,但這次嘗試被證明是失敗之舉。《驅魔人II》首周末在703家影院進帳674萬美元,無奈災難級的口碑迅速吞噬了其後勁,最終本土止步於3075萬美元,不到前作的六分之一。時隔十餘年,20世紀福斯於1990年發行由威廉·皮特·布拉蒂執導的《驅魔人III》,導演曾是原版的編劇兼製片人;雖然第三部的風評有所提升,但其成績比《驅魔人II》更為低迷,正式宣告續集製作難以為繼。
《驅魔人》《驅魔人II》(圖源:豆瓣)
事實上,在各部續作接連遭遇慘敗後,《驅魔人》愈發展現出跨世代的吸引力,並促成華納兄弟展開多輪重映。早在2000年,《驅魔人》的導演剪輯版便登上大銀幕,開畫數字接近818萬美元,最終北美以3967萬美元收官,彰顯影迷對經典原版的喜愛。隨後《驅魔人》又在2010年、2021年及今年數度重映,推動累計收益達到2.33億美元。
進入新世紀,好萊塢片商對這一恐怖片經典仍心存希冀,但調整了《驅魔人》系列的開發方向。2004年8月,由雷尼·哈林導演的《驅魔人前傳》在暑期檔末段登場,本土票房達到4182萬美元,超過除原版外的其他作品。相隔僅9個月,華納兄弟又推出另一部由保羅·施拉德執導的《驅魔人前傳》,於2005年春季在家庭錄像渠道發行,5月份則在院線產出約25萬美元。
在不到一年內接連出現兩部《驅魔人前傳》,這一罕見操作背後還有個曲折的故事。據syfy報道,《驅魔人III》製片人詹姆斯·G·羅賓遜在90年代末便醞釀新作,並曾招募約翰·弗蘭克海默和連姆·尼森分別擔任導演和主演。但弗蘭克海默在2002年7月離世,於是羅賓遜又找來保羅·施拉德和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加入;不過施拉德交出的初剪版本未能讓羅賓遜滿意,導致所有拍攝素材被擱置。之後羅賓遜選擇雷尼·哈林來重新運作,並將除斯卡斯加德外的其餘卡司全部替換,再僱傭新編劇將原劇本改頭換面,最終拍出在院線率先公映的《驅魔人前傳》。但這個版本並未贏得影評人的青睞,於是施拉德重新得到機會將初版完成,由此又一部《驅魔人前傳》得以面世。由同一個故事核心產生出兩部不同電影,這樣的現象在好萊塢也實屬罕有。
04版和05版《驅魔人前傳》(圖源:豆瓣)
不過這次重啟未能讓《驅魔人》系列實現翻盤,又經過十餘年沉寂才重新浮出水面。此番環球影業耗資3千萬美元投拍《驅魔人:信徒》,並早早確定續集《驅魔人:欺瞞者》將在兩年後公映,足見片商對再度激活《驅魔人》系列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威廉·弗萊德金於今年8月去世,他的遺作《凱恩艦譁變》翻拍自1954年的同名電影,併入圍威尼斯影展的非競賽展映單元。在《驅魔人》誕生前兩年,威廉·弗萊德金還曾執導警匪片《法國販毒網》,並藉此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一代電影大師仙逝,但傳世經典永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