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助力圓夢,小女孩的遺願清單實現了

2023-06-19     VRPinea

原標題:VR助力圓夢,小女孩的遺願清單實現了

如果註定只能是一場美夢,

那就讓VR將它帶進現實!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6月19日訊)「今天一個特別的小女孩變成了美人魚,雖然她只能在陸地上待兩個星期了,但她在海里找到了她的永久腳蹼。」這是英國社會公益組織VR Therapies的一則推文,在剛剛過去的5月,他們滿足了一位身患絕症的4歲小女孩Zainab的夢想,幫助她實現了「像美人魚一樣游過海洋」的生日願望。

故事的開始很俗套,一位社區老師聯繫了VR Therapies組織的創始人Rebecca Gill。她告訴Gill,她學生的4歲小妹妹Zainab被診斷患有晚期癌症已經一年了,這位「人生體驗卡」即將到期的小姑娘,一直有一個成為美人魚、在海洋中游泳的夢想。她的家人、朋友想要幫助她完成這個最後的願望,因此,他們決定向VR Therapies求助。

(VR Therapies組織社交平台截圖)

在很短的時間裡,Gill和她的夥伴們,就為Zainab小姑娘準備好了一場專屬的「美人魚」生日派對。兩名學生志願者從倫敦趕到現場提供幫助,Gill的朋友甚至把自己打扮成了美人魚。他們準備了禮物、裝飾品、美人魚服裝,還有一頂手工製作的貝殼王冠。與此同時,還有一群VR開發者在加班加點地為Zainab創建美人魚的VR體驗應用。所有的志願者們共同為Zainab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在派對當天,Zainab和她的家人們在美人魚歌聲中走進了滿是海洋、水母和海豚貼紙的派對房間。為Zainab穿上美人魚禮服、戴上頭飾後,她就開始和哥哥一起,通過虛擬現實設備在海里與海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盡情玩耍。幾天後,當Zainab和家人再次來到VR Therapies,他們又再次共同嘗試了各種VR體驗,並且,Zainab還獲贈了一個預裝好《the mermaid adventure(美人魚歷險記)》的VR頭顯。

(Zainab獲贈的VR頭顯)

Zainab的家人們很感謝志願者團隊所做的一切,他們說:「Rebecca,我們非常感激你和你的團隊對我們的善意和同情,我們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Zainab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們將在餘生中珍惜這些回憶和照片。」

VR Therapies平台

VR Therapies組織成立於2018年,總部位於英國,是一個社會公益組織。該組織致力於利用沉浸式VR技術來實現、滿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願望。他們相信通過技術的力量,可以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允許人們打破界限,體驗超越身體限制的事情。」是他們的宗旨。

(VR Therapies宣傳海報)

VR Therapies的創始人Rebecca Gill是一名護士,在看到有太多人無法通過傳統治療方法獲得幫助之後,她就開始尋找新的治療方案。她發現了虛擬現實(VR),創立了VR Therapies,目的是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來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促進康復。

在VR Therapies官方網站的介紹上有這樣一段話,大意是:無數神奇的經歷將在這裡得以實現。你可以在無垠大海中與海豚共舞,也可以遊覽非洲大草原和大象一起漫步,還可以用星星或是火焰充做畫筆作畫,甚至可以自由行走在月球之上……

(VR Therapies官網截圖)

VR設備實現弱勢人群願望的意義

Gill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帶著接受化療的兒童在太空中飛行,帶著不能走路的人與海豚一起游泳,帶著患有痴呆症的老人沿著記憶之路旅行」。這其實也可以看作是虛擬現實設備能夠為弱勢群體提供的幫助,在普通人手中只是娛樂工具的VR頭顯,對於那些特殊的人群來說,卻可以幫助他們去往到不了的遠方,觀賞見不到的風景。

對於老年人群體來說,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無疑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早在幾年前,就有來自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VR技術可以檢測早期阿爾茲海默症,甚至比目前使用的「金標準」認知測試檢測結果更準確。此外,VR技術還能夠幫助老年人完成「遺願」,甚至是直接留下個人的數字孿生形象,作為家族歷史的人形時間膠囊。

(電影《歸來》劇照)

對於危重症患者來說,他們長期面臨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摺磨。通過VR設備,可以讓他們沉浸到遠離現實的虛擬環境中去,實現一些早已力不從心、無法成真的願望,比如登上高山、探索海底等劇烈運動;再比如欣賞一場音樂會、觀看一場足球比賽等精力高度集中的活動。而這些體驗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正好能夠為他們提供一絲心靈慰藉。

對於殘疾人群體來說,VR設備會是他們重拾生活信心的一把鑰匙。去年7月在流媒體平台HBO Max上線的,VR長篇紀錄片《We Met In Virtual Reality(我們在虛擬現實相遇)》中,就有提到這樣的案例。有一個名為Helping Hands的虛擬社區,這個以手語和失聰群體教育為核心的社區有超過2000名成員,每天都有不同的手語課程可供學生學習。

(Helping Hands)

對於殘疾人群體來說,VR設備也可以在康復治療和恢復訓練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過VR設備,因意外不幸肢體殘疾的患者,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身體功能的適應和恢復。例如,一個下肢殘障者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進行步行訓練,促進肢體運動和平衡能力的恢復。這樣的康復訓練方式,不僅可以提供有趣個性的康復療程,還能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儘可能快速地幫助患者完成適應性訓練。

除了上述弱勢人群之外,VR設備還可以幫助長期臥床的病人體驗戶外運動,進而重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幫助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與他人建立平等的社交關係,進而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和社交自卑;幫助無法親身參與大部分活動的特殊病患者,體驗各式各樣的自然風光、文化風俗,進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使用VR設備的孩子們)

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VR設備對於弱勢群體而言,無疑會是一個「初次」或者「再次」體驗世界的優質工具。但是拋開現實只談理想,就是純粹的耍流氓。相較於一般性的義工慰問、生活補貼而言,使用VR設備幫助弱勢群體,無疑很增加很大一筆的成本投入。包括設備成本、使用教學的精力投入、前期的專項應用開發和後期的設備維修等等,都必須納入考量範圍。

再有一點,就是一些復刻過世親人的行為,會不會涉及社會倫理的問題。以及如何避免這樣的技術,淪為詐騙團體行騙的新型手段。都是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共同解決的問題。

結語

虛擬現實具有一股很特別的能量,可以幫助人們渡過苦難,可以讓那些看似天方夜譚的夢想成為現實。這樣看來,VR技術或許可以自稱為圓夢大師了,因為有它的存在,能讓更多的人相信奇蹟的存在。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e6bfa314334ed7d4b7ea3e13e76f3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