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學術報告會在滬舉行

2024-01-16     東方網

原標題:「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學術報告會在滬舉行

東方網記者范易成1月16日報道: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日,由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辦、上海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新春學術報告會近日在滬召開。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探討了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新思路和實踐路徑。

報告會現場

本次學術報告會由1個主論壇和6個平行的分論壇組成。論壇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形式,來自國內多所知名師範院校的專家、全市的基礎教育學校校長、一線各科教師和教育學部各個院系、中心等共計5000餘人參與。

在主論壇環節,圍繞教育研究相關話題,首都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孟繁華教授從「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基礎教育生態的恢復與重建」「高等教育結構的變化」三個重大問題展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上海師範大學張民選教授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上海的實踐歷程;西北師範大學劉旭東教授介紹了教育研究的學科化等不同的研究方式,他認為,高質量教育研究是符合教育本性的研究,可以切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助理於偉教授從「要用理論的視角觀察和研究世界」「要把實踐的經驗做法提升轉化為理論」「建立學術共同體的重要性」三個方面提出了基於中國國情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模式建議。

聚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問題,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蔡丹教授分享了校家社如何協同育人,促進學生積極發展。他以心理學的「最近發展區」「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提出「家長要配合好學校、落實履行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而社會要提供豐富的社會職能和社會環境」等建議;上海學前教育學院李燕教授分析了幼兒園教師工作時面對不同類型的壓力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李燕指出,教師在面對阻礙性壓力時,個體產生消極情緒,進而減少工作的投入。而在面對挑戰型壓力時,積極情緒會更多,進而提高對的工作投入度;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孔令帥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所應遵循的內在邏輯和基本特徵,並從價值引領、制度保障、文化賦能、技術支撐、內外聯動等維度提出了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袁雯教授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與碰撞,激發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共同推動學科的發展與進步,並藉此回應國家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期待,更好地發揮教育研究對強國建設的助力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e32b68fde4e1a6f2e3c73d575bdfb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