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縣城市社區服務中心:以「五心」解鎖小區治理的「幸福密碼」

2023-07-14     延安發布

原標題:洛川縣城市社區服務中心:以「五心」解鎖小區治理的「幸福密碼」

近年來,洛川縣城市社區服務中心黨委積極探索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路徑,以黨群服務中心為載體,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創新「五心」工作法,打造「和·家園」服務品牌,實現服務「零」距離,不斷提高城市小區基層治理水平,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黨建聯心 夯實工作基礎

圍繞「居民群眾得實惠、駐區單位得便利、社區工作得支持」的目標,整合社區內外多家企事業單位成立黨建聯盟,建立「黨建共融、資源共享、服務共做、區域共治、事務共商」聯建機制,採取集中式、自髮式、訂單式、組團式的形式,建立居家養老、職業發展、心理疏導等優質服務項目。依託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運用「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服務群眾機制,圍繞落實城市社區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由社區進行前期徵詢、收集並進行分級分類辦理,對社區層面能解決的由社區協調現場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社區「吹哨」、縣級領導協調組織召開聯席會議、相關部門「報到」參加會議,實現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合力研究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形成陣地「聯合」、組織「聯片」、資源「聯調」的城市黨建新格局。在疫情、防汛期間協調縣級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合力解決居民反映的熱難點問題27項。

機制順心 細化社區服務

構建「三長」聯動機制。將全縣134個小區細化設置一級網格106個,二級網格248個,三級網格426個,並設立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充分發揮「三長」在基層治理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協助社區工作者開展防疫政策宣傳、幫居家隔離人員跑腿代辦等工作,築起全民抗疫長城;協助社區工作開展安全隱患排查上報,提升社區平安建設工作水平;特別是在小區矛盾糾紛化解中發揮特長,用接地氣的方式開展身邊群眾工作,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鄰里關係和諧穩定。落實「四單」服務機制。利用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認領任務制度,結合在職黨員從事職業、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個人意願和社區需求,為全縣2722名在職黨員設崗定責,形成「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愛心存單」的工作機制,增強在職黨員支持、配合、參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消除基層社區治理與服務的「空白地帶」。

自治安心 引導共商共治

在城市基層治理中,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居民自治,全面推行「1+1211」小區治理模式(「1」指小區黨支部,「1」指以人民為中心,「2」指小區業主代表大會和業主大會,「1、1」分別是指業委會和監委會),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為抓手,全力打造示範社區、小區。各小區黨支部從社區居民的所思、所需、所盼著手,督促業委會和物業每季度定期召開1—2次會議集中研究、有針對性地解決小區路不平、水不暢、燈不亮、環境髒亂差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難點問題,達到共同管理事務、參與決策決定的效果,引領居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形成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構架。目前,共創建文明示範社區(小區)5個,辦理群眾熱難點問題53件。

服務貼心 根植為民情懷

積極整合轄區內外資源,與轄區駐社區單位、醫院、學校、愛心企業、社會組織等進行有效銜接,通過專業服務、志願服務、集中服務、上門服務、網格服務相結合的五種服務,針對不同群體科學設置社區服務功能。針對高齡、空巢、孤寡等特殊人群,設置代辦、送餐、助醫、夕陽紅餐廳等居家養老服務功能;針對在職人群,設置家政服務、就業指導、法律諮詢等服務功能;針對青少年,設置心理疏導、課後託管、課業輔導等服務功能;針對困難弱勢群體,設置幫扶救助、醫療康復、法律援助等服務功能。設立綜合辦事服務窗口,服務人員做到業務「一口清」和「一崗通辦」;節假日社區活動室全天開放,方便社區居民辦事等等,切實解決他們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用情、用力、用心扮演好居民「貼心人」的角色。

文化悅心 凝聚發展合力

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平台,以居民生產生活需要,以7支社區「金蘋果」志願服務分隊為主體,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每月至少開展1次內容豐富的志願服務;藉助社區道德大講堂和文化活動陣地,成立文體民間社會組織,定期舉辦知識講座、廣場舞、健身操培訓等主題活動,為居民打造休閒娛樂、心理健康、互動交流的新陣地;大力開展爭創文明小區、文明樓棟、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示範評選活動,挖掘、推出居民身邊的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不斷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建設。

來源:延安黨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dd4979f2c59c3bfdde2cfcf40af9f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