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於「實」 以中國實增益世界惠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世界啟示述評

2022-03-05     中青山西

原標題:聚焦於「實」 以中國實增益世界惠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世界啟示述評

時代之變疊加世紀疫情,世界經濟動能趨弱、復甦乏力,亟需新的理念與行動帶來繼續前行的力量。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中國腳踏實地發展實體經濟,增強創新實力,厚植務實合作,經濟底盤愈發堅實,抗風險能力更加強大,不僅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動力源,更給各國推動經濟更強勁復甦、實現可持續增長帶來重大啟示。

習近平經濟思想聚焦於「實」,從勞動價值論出發,統籌經濟學與哲學關於價值的雙重意蘊,把經濟活動的起點、主體牢牢錨定在生產、製造、創新等勞動性活動上,為新時期人類發展引領航向,向充滿不確定的世界注入實實在在的發展動力。

聚焦實體經濟,錨定發展根基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國家要提高競爭力,要靠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中國經濟穩步向前指明方向,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邏輯帶來啟示。

虛實之間辨得失,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成效在疫情條件下尤為顯著。

新冠疫情暴發伊始,抗疫物資全球緊缺。汽車企業生產口罩、材料企業生產消毒液……中國製造企業迅速「跨界」轉產,既滿足國內需求,又出口支持全球抗疫。中國製造業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貢獻得到再次印證。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這反映了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在中國和西方國家經濟構成中的差異,以及「實體為本」與「脫實向虛」鮮明對比,展現了中國經濟的硬實力。

中國以實體經濟為基底,一肩挑起「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多年穩居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第二大消費市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超過30%。

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中國經濟砥礪前行,成功經受疫情挑戰的嚴酷考驗。

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疫情危機下的中國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為陷入深度衰退的世界經濟帶來寶貴亮色。

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超出預期,經濟總量突破110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占全球經濟比重超18%,世界經濟「穩定器」「動力源」的作用愈加凸顯。

「中國供應鏈在疫情下經受考驗,為提振世界經濟復甦信心起到關鍵作用。中國具備全球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這樣感慨。

激發創新實力,增強發展後勁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科技對提高社會生產力的貢獻更加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發展階段和要素條件之變,推動中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為世界經濟轉型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哈薩克南部,位於戈壁草原的江布爾州扎納塔斯,天高地闊、勁風拂面,蔚藍的穹廬下白色風機鱗次櫛比。

這個中亞最大風電項目由中企承建,不僅有效緩解哈薩克電力緊缺和失衡局面,還讓當地「居民有了新工作,財政有了新稅收,城市有了新生命」。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中國攜手合作夥伴,不斷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生動詮釋勞動創造價值的深刻內涵。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在通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今年2月,中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通過英國通用設計審查,將用於英國核電項目建設,這對於英國彌補能源缺口、支持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從「中國商品」到「中國服務」,中國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賽道上持續領跑。從遙遠的非洲到東南亞近鄰,中國依託雲計算、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優勢孕育的新業態煥發生機,不僅促進各方商品貿易,還提供了現實可行的發展範本。

依靠強大的數位技術支持,中國-東協合作不斷向電子商務、智慧城市、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遠程醫療等領域延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漸入佳境。

東協秘書長林玉輝表示,預計到2025年,東協國家數字經濟將從2015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提高到8.5%,相信中國的支持將為東協數字化轉型注入新活力。

一個創新步伐加快、發展質量更優的中國,必將產生更廣泛、更強大的輻射效應,帶來更大合作機會,讓更多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

厚植務實合作,共享發展成果

「以前坐渡船過河要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現在幾分鐘就可以過橋。」望著家門新開通的湄公河大橋,31歲的柬埔寨女公務員達達努喜不自禁。

去年末,中企承建的斯登特朗-格羅奇馬湄公河大橋通車,從此天塹變通途。這座友誼之橋是「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國厚植務實合作、拓展共贏空間的又一例證。

中外務實合作大道上,不僅有基礎設施「硬聯通」,還有規則標準「軟聯通」、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在農場田間、廠房工地,中外建設者揮灑汗水,播種希望,在創造價值過程中心心相印。

「老師,我知道!」幾內亞比索一間教室里,一隻只手高高舉起,學員們爭先恐後搶答中國專家的提問。中國農業技術專家組進駐這個西非國家20餘年,完成2.2萬餘人次技術培訓。一大批「飛不走」的技術人才脫穎而出,有力推動當地經濟振興。

「中國將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使更多國家和人民獲得發展機遇和實惠。」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傳遞出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成果的真誠願望。

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說,中國持續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規模之大、可能性之多,難以估量。「『一帶一路』將改變世界。」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實力擔當的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大信心;實體為本的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為世界經濟增添更強活力;務實合作的中國經濟計利天下,為世界經濟創造更多價值。來源:新華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d6c6d045d18385936e0b9b9cc745c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