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樹根癌病防治詳細講解!

2022-04-28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櫻桃樹根癌病防治詳細講解!

也稱櫻桃根瘤病、冠癭病、根頭癌腫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害。在全國各櫻桃栽培區都有發生,大部分地區是根部發病,發生在根頸、主根和側根上。

櫻桃根癌病的致病菌為根癌土壤桿菌。根癌病的發病機理是土壤中的根瘤農桿菌通過根系傷口侵入,在侵染部位形成腫瘤。冠癭瘤細胞具有異常失控的生長能力,在培養基中沒有植物激素時,這類細胞亦能正常生長,即便不存在土壤桿菌的情況下,仍可保持這樣的生長特性。根據這一點推斷,櫻桃感染根癌病後,無藥劑可治。

1)發病條件。根癌病的發病期較長,6~10月均有病瘤發生,以8月發生最多,10月下旬結束。土壤濕度大有利於發病,土溫18~22℃、濕度60%最適宜病瘤的形成。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時發病重,土壤鹼性發病重,土壤pH值5以下時很少發病。

2)傳播途徑。根癌病菌主要存在於病瘤組織的皮層,在病瘤外層被分解、破裂之後,病菌進入土壤中,雨水和灌溉水均可使其傳播。根癌病菌可在土中存活1年以上。地下害蟲和線蟲也可傳播病菌,苗木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3)病害症狀。根癌病可發生在樹體的多個部位,通常見於根頸、側根及主根上、嫁接口處。病瘤為球形或不規則的扁球形,初生時乳白至乳黃色,逐漸變為淡褐至深褐色。瘤內部組織初生時為薄壁細胞,愈傷組織化後漸木質化,瘤表面粗糙,凹凸不平。

櫻桃根瘤病瘤表面粗糙、龜裂

櫻桃根頸部的根瘤

櫻桃根瘤病發病植株樹勢衰弱

櫻桃根瘤病枝幹上的根瘤

櫻桃接穗與砧木接合處形成灰白色的小型瘤狀物

主根發病,幾個瘤連接形成大的瘤,且管理不善時,樹體持續衰弱,可造成植株死亡。

側根及支根上的根瘤不致馬上引起死樹,栽培條件改善,植株健壯的根瘤往往自行腐爛脫落,不再影響植株生長發育。具有根癌病的植株,由於樹勢衰弱,長梢少,往往形成大量短枝並形成大量花芽,根癌病較輕時,可正常開花結果,且坐果率很高,但花期略晚,展葉亦遲,果實可正常發育。

在許多地區,冠癭瘤著生的主要部位在枝條。枝條上著生大小不等的冠癭瘤,瘤體表面龜裂,木質部發黑病變,瘤體後期開裂流膠,嚴重破壞韌皮部,阻礙養分運輸,最後樹體衰竭死亡。

4)防治措施。根據櫻桃根癌病的發病機理推斷,櫻桃樹體一旦感染根癌病後,無藥劑治療,並且多年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煙台市農科院利用10種藥劑,大連市農科院利用5種藥劑,將根瘤刮除後用藥劑處理,結果表明:藥劑處理對根的損傷較大,苗木不易成活,並且成活的苗,無論用哪種藥劑處理,都會繼續發病。

根癌病的防治重點在於預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預防。1972年KerrH3從土壤桿菌中分離到放射土壤桿菌K84菌株,K84菌株防治根癌病的機理就是由於它搶先占領了果樹傷口位點,在其上定殖並產生農桿菌素,阻止其它病菌從傷口侵入,因此它的作用是預防而不是治療,其治療效果較差。而且K84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對含有胭脂鹼型Ti質粒的根癌土壤桿菌才有抑制作用,對章魚鹼或農杆鹼型菌株無效。它只能作為預防措施使用,不能消滅病害,一旦Ti質粒表達,則很難治療。

另外,苗木定植前,用殺菌劑如農用鏈黴素、硫酸銅、殺菌優等進行蘸根處理,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根癌農桿菌通過傷口侵染,因此田間除草、施肥等作業時儘量防止造成傷口。

很多文章提到防治櫻桃根癌病的一項重要措施為選用抗根癌病的砧木,我們在多年試驗、實踐中發現,根系越發達的櫻桃砧木,越易得根癌病,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櫻砧王砧木,在試驗的13種櫻桃砧木中,根系最旺盛,但在根癌病菌存在的條件下,根癌病發病率高達90%以上;一些發病率低(10%以下)的砧木,根系不夠發達。而促使根系發達,增強樹勢,又是櫻桃抗根癌病影響的一個重要措施。所以在選擇櫻桃砧木時,要均衡考慮根系發達程度和對根癌病的抗性。

另根據栽植多年帶瘤櫻桃的生長情況看,只要合理負載,增強樹勢,可以維持多年正常開花結果。因此生產中應當正確認識根癌病,沒有必要「談癌色變」,發現櫻桃大樹患根癌病後,不必急於刨掉,只要樹勢強健,可保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c3fc179e3be38249a3b8e852891aa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