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坦克登陸艦"弗雷德里克"號在夏威夷珍珠港退役,針對這次退役,代表美國海軍坦克登陸艦全部退役。
面對這樣現實的問題,卻出現一個奇特現象——為何中國還有全球最多的坦克登陸艦?
坦克登陸艦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和英國聯合開發,用於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戰後美國繼續發展坦克登陸艦,並在冷戰期間,保持較大的坦克登陸艦隊伍。
隨著冷戰結束和作戰需求的變化,美國開始轉向更加現代化和多功能的兩棲作戰平台,如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這些艦艇可搭載直升機和氣墊船,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和作戰靈活性,最終2002年美國海軍退役了最後一艘坦克登陸艦,全面淘汰這一類型的艦艇。
其實俄羅斯的情況也是較為類似的,蘇聯解體後,經濟和軍事預算的縮減迫,使俄羅斯大幅削減海軍艦艇,包括:坦克登陸艦。
目前俄羅斯海軍僅剩少數幾艘老舊的坦克登陸艦,其主要依靠的兩棲作戰力量,也轉向了多功能兩棲艦艇。
但是與美俄不同,中國的坦克登陸艦發展歷史較短,但卻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從蘇聯引進和仿製坦克登陸艦,並逐步自主研發,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實力增強,軍事現代化步伐加快,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中國進一步擴展其坦克登陸艦隊伍。
不誇張的說,中國的坦克登陸艦不僅數量多,且型號多樣,從較老的072型,到更先進的072A型和072III型,這些艦艇,具備較強的裝載能力和登陸作戰能力,為中國的兩棲作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面對這一現象,可能會讓眾多國人感覺到不解。但其實我國之所以這樣做,必定會有自己的目的。
第一方面。中國的地緣戰略需求
中國的地緣戰略需求是保持其海上利益和領土完整,尤其是在南海和東海地區。與美國不同,中國的海洋邊界複雜,周邊海域爭端頻發,需要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坦克登陸艦作為傳統的兩棲作戰平台,具有較強的裝載能力和登陸作戰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投送大量兵力和裝備。
第二方面。兩棲作戰需求的多樣化
雖然,現代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作戰靈活性,但坦克登陸艦依然在某些特定作戰任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尤其是在大型物資和重裝備的運輸和投送方面,坦克登陸艦具有顯著優勢。此外,在一些中小規模的兩棲作戰和非傳統安全任務(如災難救援和人道主義援助)中,坦克登陸艦仍然是非常實用的工具。
第三方面。戰略威懾和快速反應能力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坦克登陸艦,還體現了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威懾能力。大規模的坦克登陸艦隊伍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周邊潛在威脅形成有效的威懾,保持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此外,這些艦艇還能迅速響應各種突發事件,提高中國的海上快速反應能力。
並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軍工實力的增強,中國在坦克登陸艦的設計和製造上取得顯著進步。而現代中國的坦克登陸艦在裝載能力、航速和防護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極大的提升。如,072A型和072III型坦克登陸艦,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推進系統和電子設備,提高整體作戰效能。
與此同時,中國的坦克登陸艦不僅限於傳統的登陸作戰任務,還在逐步向多功能化和模塊化方向發展,這些艦艇可根據任務需求靈活配置不同的載荷,包括:裝甲車輛、步兵、物資和醫療設備,甚至能夠搭載直升機和無人機,從而在多種作戰環境下發揮作用。
未來,中國可能會繼續優化和升級其坦克登陸艦隊伍,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作戰需求和技術發展。
除了繼續改進現有型號,還可能研發更先進的兩棲作戰平台,包括具有更高隱身性能和更強作戰能力的新型坦克登陸艦,同時隨著無人技術的發展,無人坦克登陸艦也可能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美國和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逐步淘汰傳統的坦克登陸艦,轉而採用更加現代化的兩棲作戰平台。
然而,中國由於其獨特的地緣戰略需求和軍事發展思路,依然保留並發展著全球最多的坦克登陸艦。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其在南海和東海等複雜海域的兩棲作戰需求,也是為了提升其戰略威懾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