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化滲透率即將突破40%的新時代中,市場對於新能源產品的接受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月初,各大企業公布了銷量,和以往不太相同的是,電動化板塊的銷量排名擠入了一家合資車企。
數據顯示,上汽大眾ID.家族10月銷量達到了1.5萬台,同比勁增192%,刷新了月交付記錄。其中,ID.3交付達1.2萬輛,成為了12萬級純電首選。同時近月來在乘聯會純電品牌Top10銷量榜(上險數據)上,上汽大眾ID.家族是唯一的合資存在,不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站穩了,而且撐起了「全村的希望」,放在整個EV圈都是炸裂的存在。
整個電動化板塊,AION、理想、小鵬、零跑、蔚來為銷量前五品牌,上汽大眾ID.家族與長安深藍並列行業第六的成績出現在了消費視野中,是合資車企的獨一份,也是一個很難被複製的現象。
01 崛起極其迅速
今年7月份,上汽大眾對ID.3進行了一波調價。
短短100天的時間,驗證了此次調價的成功,根據「胖頭魚」透露,ID.3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接收了17000台訂單,成為了細分市場中增量最快、銷量非常飽滿的產品。
用一句話來形容上汽大眾的調價行為,我想用 《毛選》的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相當合適。
商場如戰場,中國的電動化已經是全球之最,尤其是15萬以內的電動化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想要在這一細分市場中立足腳步難度極高。
上汽大眾ID.3是誕生於全球市場的智能、電動化產品,擁有較高的設計、生產成本,從產品角度來看,原本屬於15萬-20萬級商品。
調整價格之後其實是精準降維打擊12萬級對手,既對12萬級市場形成了「競爭擠兌」,又為消費市場提供了新的選擇。
主動順應市場發展規律調整價格,讓ID.3將所有的對手甩在了身後。
退一步來看,這種成功很難複製。
一方面,上汽大眾本身就擁有很強的電動化轉型決心以及速度,其是最早設計、生產、銷售純電動產品的合資企業,另一方面,ID.3本身就擁有極強的產品力,調價之前銷量表現就相對穩健,說明本身就有一定的用戶群體支持,調價之後的井噴式增長,是建立在產品優秀的基礎上。
02 產品優勢明顯
今年7月份,我們在調價之後的第一時間提了一台ID.3,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台ID.3已經行駛了6000km,既是從業十年,又是真正高強度使用的車主,對ID.3的產品力自然擁有很強的話語權。
在ID.3這個細分市場中其實只有兩台對手,就是銷量更好的AION Y、比亞迪海豚。
從目前的增速來看,ID.3追趕這兩台車的速度非常快,核心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大眾本身就是汽車板塊的「行業專家」,擁有優秀的操控、設計、製造能力,電動車首先是一台車,其次才是電動車,所以ID.3的基本產品點紮實穩定。
另一個則是誕生於MEB平台,ID.3的三電系統、設計、空間、舒適度同樣不錯。
比如說ID.3是這個價位唯一的後驅電動車,屬於SUV設計,操控紮實穩定,不僅僅轉向精準,同時懸架壓縮非常舒適,高速變道時的尾部循跡性優秀,同時市區穿梭的懸架壓縮,也不會給副駕駛帶來任何不適的感受。
另外,ID.3標定的續航450km,在數據層面是12萬級產品最長,其使用歐標表顯計算方式,以我的使用習慣來計算,充滿電的表顯續航為380km左右,是可以做到在高速、市區、開空調等混合使用場景中跑出380km成績的。
同時,ID.3還有另外一個亮點,就是配備了大眾全旅程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大大降低了高速巡航時的駕駛壓力,提升很強的安全性。
況且,為了將大眾一貫的操控、動力很好的傳承下去,ID.3同樣也配備了同價位170Ps最大馬力電機,保證了在城市穿梭時的靈活性。
03 優化用戶選擇
ID.3的走紅在我看來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必然結果。
過去的12萬級電動化市場存在產品選擇少、某些車型價格虛高的問題,只有更多車型的出現才能夠優化選擇。
ID.3迅速成長的另一個角度,其實是市場釋放購買力的表現,說明過去的12萬級市場是相對不夠完善的。
如同鲶魚一般的ID.3不僅僅給上汽大眾帶來了更智能、更電動、更年輕、更主流的品牌形象,同時也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選擇,更具有樂趣、消費成本更低、更優秀的智能用車生活可以進一步得到提升。
銷量不斷攀升的ID.3會帶動ID.家族的增量,對於上汽大眾來說,新能源工廠的生產工藝、生產成本還會繼續優化,這必然會為今後登場的全新車型打好基礎面。
上汽大眾的加入並且獲得成功,其實就是合資企業轉型的樣板,是否敢於跳出傳統舒適圈,調整狀態和電動化已經非常成功的中國企業正面搏擊。
背靠大眾以及MEB平台,ID.3出生就擁有不錯的產品力,其在過去一直都是小型電動SUV關注度比較高的車型,價格重新調整直接將其拉到了用戶都能消費得起的12萬級市場。
就像火種掉進了煙花里,ID.3的綻放是必然,根據訂單以及終端熱度預估,其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成為月銷兩萬的標杆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