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不如會喝水,喝水「質量」你達標了嗎?

2019-10-31     橙子先生smile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安全健康的飲用水,可以說同食品安全、空氣品質一樣,是直接關係到國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水,也就是說成年人每天至少喝6~8杯水比較合適。可在生活當中,很多人並不會喝水。《中國水與生命質量認知調查報告》就顯示了——近90%的人不會科學喝水!

有的人因為水質差、口感不好而減少喝水的量;有的人等渴了才喝水,或者將飲料當水喝;還有些人不知不覺中喝下含有細菌等有害物質的水。

說實話,水的角色就像人體清道夫,參與新陳代謝和排出廢物。水喝得不足,身體的代謝作用會遲緩不順暢,廢物累積體內,會導致便秘、結石等問題,也讓人精神變差、容易疲累。而喝劣質飲用水雖不會對人體造成衝擊性危害,但卻是持續對人體造成慢性傷害。

尤其是有老人孩子的家庭,劣質水中含有重金屬、細菌、雜質、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隱患。研究顯示,如果沖奶粉的水選不好,即使再好的奶粉,其營養也會大打折扣。同樣,老年人日常服用的營養品吸收也會受到影響。

水對健康如此重要,所以我們喝水更要注重「質」與「量」。

「質」代表好水,比如來自天山深部的自涌山泉水烏孫山泉,就是優質水的代表。它是唯一通過國際認證的礦泉水,富含多種有益礦物元素,鍶、天然小蘇打、鈣、鉀含量異常豐富均衡,各種有害元素指標幾乎為零。

其內部富含的鍶元素,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還有烏孫山泉中富含的偏矽酸,對腸胃、骨骼生長和心腦血管疾病等都具有保健作用。而且因為是天然弱鹼水,PH值高達7.86,長期飲用對維持身體保持弱鹼性,改善體質有著較大功效。

再說「量」,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有時身體對乾渴和飢餓做出的反應,給人的感覺都像是飢餓。人們總是吃固體東西,身體就需要消化過剩的食物,這樣就會導致乾渴的感覺越來越明顯,到這時候,人才會意識到要喝些水。

可是當乾渴管理機制發生作用時,人體僅存的水分將會得到調配,並在需要時使用,這會使人體的整體運行機制發生改變——即開始生病。

如果人體長期脫水,會導致依賴水分的機體功能暫時關閉或休眠,因為身體需要將所剩不多的水分儲存起來,以便度過困難期。進而身體脫水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會達到極限。

僅僅依賴乾渴的感覺做出判斷,等到口渴才開始喝水,只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等待口渴,意味著忍受疼痛。所以我們喝水一定要養成主動去喝的習慣,隨身攜帶水杯,每天保證2L的飲水量,不僅會讓身體持續維持在一個水源充足的健康狀態,還能提高蛋白質和酶的活性,最大限度地預防早衰和所有感觀系統的過早退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S5oIm4BMH2_cNUg5m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