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分享的話題是。千人千面的展現結果,其核心底層的驅動就是標籤匹配,是買家標籤和產品標籤的匹配。
下面我們來分析和解讀買家標籤和產品標籤的產生原理和匹配邏輯以及為產品打標的方法。只要大家對這些理解的透徹,才能真正的做好的產品。這個對於我們來操作店鋪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裡說一下我們的買家標籤,其實這個很簡單,一個新用戶註冊了淘寶之後,從來沒有在這裡購買過任何的產品,TA在淘寶裡面所填寫的註冊資料就是TA的最為初始的一個標籤。剛開始這個標籤比較單一,所以隨著買家買入產品的增加,TA的一個標籤就會越來越清晰。這個買家真正的標籤就慢慢形成。註冊的資料大家可以隨意的填寫,但是 我們買東西不回去亂買,對自己不需要或者沒用的肯定是不會去購買的。
所以這個買家所購買的產品的類目、屬性、價格等各種特徵,都會成為買家標籤,買家在購物過程中(收藏、加購、比價、看詳情、看評價、看問大家、看猜你喜歡、看有好貨等等),這個也是會成為買家的一個標籤。這裡的標籤,我們把他當成是買家的購物特徵。系統會根據買家購買的產品,和買家在購物過程中的各種行為來判斷,最後來為這個買家實行打標。我們買家在淘寶上行為越多,隨著購買的產品也逐步增加,系統對與買家的認識就越深刻越全面,然後系統可以更加準確的為這個買家推薦TA喜歡或者需要購買的產品。一個已經在淘寶購物幾年的買家,TA的家住哪裡,家裡有幾口人,是否單身,有沒有小孩,有幾個小孩,小孩多大,有沒有車,車是什麼牌子的等等,系統都會根據購物記錄來清楚的了解到一個買家的狀況。這些都是買家的行為標籤。我們雖然並不知道系統對買家用戶到打了幾個標籤。有多少個標籤,但是肯定是非常細化的。
在其他方面,即便是同一個人,可能在不同品類下的消費習慣並不相同,又由於很多買家號背後並不只是一個人的需求而是代表了一家人,所以一個買家的標籤並不是固定的或者說整體的,而是隨著消費場景的變化,會表現出個性化的特質。比如我在買鞋子的時候,就會表現的一般的消費能力的特徵,因為我買鞋一般會買200元以下的。但是當我買寸衫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消費能力可能就很高,三百元以上的寸衫我才會去考慮購買。又或者說同一個帳號,我老婆也在使用,我老婆一般買衣服,會給我女兒買她需要的。而我只會買鞋子而從來不會買衣服,那我的這個帳號在鞋子這類產品上表現出來的就是男性的消費特徵,而在服飾品類中,表現出來的就是女性特徵。買家的標籤個性化甚至會細化到搜索詞的一個維度。系統是一個可怕的存在.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產品標籤是怎麼形成的,這個才是大家商家朋友更為關注的一個話題。話不多說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解讀:
我們的產品也像買家註冊之後的初始標籤一樣,產品在剛剛發布之後也是有初始標籤的。這個初始標籤取決於我們產品發布的類目、屬性和價格(折後一口價,即搜索時顯示的價格)。而系統會根據這個產品的類目、屬性、價格,給產品進行人群匹配,讓跟這個產品的類目屬性價格相符的買家人群有機會看到這個產品。
比如一雙剛上架的涼鞋,發布在了男鞋類目,那麼這個時候系統就會更傾向於匹配男性來對這個產品進行展現;假如說這個產品選擇的屬性是休閒、真皮、黑色等,那系統就會匹配喜歡穿休閒、喜歡真皮喜歡黑色的男性來對產品進行展現;假如這個產品售價為398,那麼系統會匹配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男性來進行展現。如果這個產品的類目屬性填寫正確,定價也合理,那麼剛開始的展示人群,就是準確的。這就是淘寶系統千人千面原理的目標,這是非常科學非常合理的。
當我們產品有銷量之後,系統對於產品標籤的識別,就會從產品發布的類目屬性和價格,慢慢轉到對『已成交用戶』所帶標籤的識別。因為正常來說,購買這個產品的人,一定是需要這個產品的人,那麼跟這些人類似的人群,應該也需要這個產品。這個邏輯完全沒問題,所以系統會根據『已成交用戶』的特徵(標籤),來推薦相似的人群來展現這個產品。那麼有多少成交用戶之後,系統對標籤的識別會轉移到已成交用戶呢?這個我也不知道……但是一般來說,有幾十筆銷量的產品,系統對標籤的識別,就會主要取決於已成交用戶。
按照系統的構想,如果產品定位、定價正確,系統最初根據類目屬性和價格推薦的人群,就會變成這個產品的第一批成交人群,而這些成交人群,又會給產品帶來更多的相似人群。所以不管是初始標籤,還是成交之後的已成交用戶標籤,應該是平滑過渡始終統一的。這樣這個產品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慢慢賣起來。
但是很多商家往往等不了這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其實我也等不了。所以這裡面需要一些運營操作,來加速這個過程。但是很多商家在這個環節上就會進行一些操作了,比如說刷單。記著,只要刷單,必然會造成標籤的錯亂!所以刷單其實是對標籤最大的傷害,很大幾率會把產品的展現人群破壞掉,開始的時候刷少量單的話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但是數量過大的話。就會產生二種結果:1,產品本身的潛在消費人群可能無法看到這個產品;2,能看到這個產品的人群,有可能沒有購買這個產品的需求。
這就是千人千面標籤匹配的原理。那麼怎樣才能為產品打上正確合理的標籤呢?
給店鋪沒有流量的幾個建議,
我們開店運營本就是一個需要長期的工作,然後去不斷的學習。還要隨時看清大的形勢。跟著淘寶的步伐走 。萬一掉隊,想要追上來,那付出的努力可不就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容易了。所以我一直在強調,必須隨時警惕,稍微有掉隊的趨向。我們一定要及時發現問題所在。並且儘快解決問題。當然這些是對於相對一般有一點資質的店鋪!那麼這個對於新手賣家來說,首要的一個任務需要做的是先把店鋪的一個基本工作做好,規劃好未來的道路。讓寶貝的銷量從無到有,由少到多。但是我們新手賣家店鋪基本上的本質工作都沒有做好,店鋪面臨著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那我們大部分賣家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去做標題優化、燒車參加活動,其實最後可能會有一點效果,但是絕對作用不大。甚至還會虧本。因為你連基本的本質工作都沒有做到位。所以做其他的一些措施也只是徒勞無功!所以這裡我今天分享的話題來了。我們特意整理出了新店需要做到那些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一、產品的推廣
(1)、我們推廣的一個核心在哪裡?點擊率,為什麼要提高付費推廣的點擊率?
1、我們的產品點擊率越高,也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群需求度也是越高,那麼客戶最終購買的可能性才越大;
2、直通車的一個點擊率越高,質量分也是獲得越高,從而降低點擊價格。
3、鑽展的一個點擊率越高,點擊的單價才會越低。
(2)、該怎樣來提高產品的一個點擊率呢?
1、這裡我們先給換位思考,把我們自己假設成一個購買東西的真實顧客,設想一下本身買東西的時候,最吸引我們的東西元素是那些,是那幾個點?是質量、價格、品牌還是其他的?
2、把吸引我們的元素提煉成圖片和文案,做橫向測試,最終選出點擊率高的推廣素材來推廣。
3、在我們銷售的過程中,通過客服的聊天內容,和顧客購物後的評價提出更多吸引顧客的元素,我們同樣去做一個橫向測試,最後選出點擊率高的推廣素材。
4、在產品推廣的過程中,觀察一下不同計劃的點擊率,去提高點擊率較高計劃的出價和預算,然後吧。點擊率較低計劃的出價和預算,從而可以從整體上提高點擊率。
(3)店鋪的訪客價值越高越好。如何來提高訪客的價值?
1、客單價的一個提高
2、轉化率的一個提高
3、促進回購率的提高
(4)訪客成本儘量做低,越低越好。如何降低訪客成本?
1、增加免費流量
2、提高付費推廣的點擊率
3、降低付費推廣的點擊單價
(5)流量成本越來越貴怎麼辦?答案是:
1、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擴充商品品類,增加客單價
2、通過增加禮盒、贈品或附加價值等,提高轉化率
3、通過老顧客維護,提高復購率
二、同類目產品的競爭
(1)、店鋪該如何應對同行的競爭?這裡我們給到的答案是:提高自己店鋪的利潤率、點擊率、轉化率等等,原因如下:
1、提高產品的利潤率可以讓我們的店鋪每成交一筆訂單都比同行多賺一點
2、提高產品點擊率可以讓我們的店鋪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訪客
3、提高產品轉化率可以我們的店鋪訪客更多的成為顧客
(2)、提高店鋪的訪客價值這裡也是提高競爭力的。因為競爭越大訪客的獲取成本就會越高,這個是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的事實,但是對於所有的店鋪來說,獲得訪客的成本相差不會太大,但是如果一個訪客來到你的店鋪可以產生比其他店鋪更多的銷售額,那麼在同樣的流量成本下你的店鋪的銷售額就會更高,利潤也會更高。這裡該如何來提高我們店鋪的訪客價值呢?
1、提高本身產品的吸引力,從而提高轉化率,可以讓更多的訪客成為你的顧客
2、圍繞顧客的需求擴充商品品類,並且做好關聯銷售,提高客單價
3、把握好顧客的購物頻率和活動節奏,並適時通過CRM系統、鑽展、微信等渠道聯絡消費者,提高復購率。這幾點做好,你的訪客價值就會提高很多,競爭力自然更強R. X" G
(3)、基本上任何行業,大部分的利潤都是屬於行業第一名的,後面的能跟著喝熱湯就不錯了。
1、顛覆一個行業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每個行業又都在不斷的被顛覆。例如當年的諾基亞是多麼的強大,但是被蘋果手機顛覆了,因此蘋果手機成為了行業第一名。顛覆一個行業需要對這個行業的顧客需求充分了解,然後給予更好的解決方案。
2、如果短期內無法直接顛覆一個行業,那麼可以對顧客進行細分,只圍繞著某一類細分的人群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成為這個細分行業的第一名。當這個細分行業的顧客非常滿意後,可以向更廣闊的人群進行拓展。
三、數據分析
(1)店鋪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從數據中分析出來,從數據出發可以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並且及時作出調整。
(2)「支付轉化率」是店鋪最核心的數據,沒有轉化率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1、「支付轉化率」要大於「同行同層平均」,「支付轉化率」說明我們的產品越受歡迎,訪客價值才會越高
2、店鋪「支付轉化率」是根據商品的「支付轉化率」來決定的,要提高店鋪的「支付轉化率」應該我們應該提高具體商品的「支付轉化率」。
3、當商品的「支付轉化率」升高時,說明這個商品的吸引力逐步增加,此時要給予產品更大的力度,使流量產生更多銷售額,並且分析一下「支付轉化率」升高的原因是否可以應用到其他商品上;
4、當其中的某一個商品「支付轉化率」下降的時候呀,就要冷靜的去分析為什麼下降,找出原因。並且做出相應的調整。觀察是否可以提高這個商品的「支付轉化率」,該產品假如經過很多努力仍然沒有有效的提高,則降低這個商品的流量並把流量引導至「支付轉化率」更高的商品上。
(3)首先應該提高「支付轉化率」再提高「訪客數」,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訪客數」最重要的是分析「流量來源」,分析不同流量來源的「數量」和「支付轉化率」,找出「支付轉化率」比較高的流量來源並想辦法提高,不僅可以提高「訪客數」還可以提高整體的「支付轉化率」。
(4)「客單價」的提升主要靠商品單價和關聯銷售。
1、在同樣的流量下,儘可能把流量引導至「單價高」且「轉化率高」的商品,並降低「單價低」且「轉化率低」商品的流量,這樣可以直接提高銷售額和客單價。
2、優化寶貝介紹、營銷活動、滿贈規則、客服話術等,儘可能從顧客的需求出發吸引顧客買更多的寶貝,買得越多客單價越高。
(5)DSR動態評分」是反饋商品滿意度、物流滿意度、客服滿意度的指標,這是反饋顧客滿意度的數據。
1、雖然是3個評分指標,但卻不是獨立的。提高任意一個指標,都可以促進3個評分的提升,因為在顧客對某一個方面不滿意時其他的分數也不會給高。
2、商品質量、物流速度、客服付是最基本的要求,做好這三點「DSR動態評分」一般不會太差。
3、給顧客額外的贈品和驚喜可以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從而提高「DSR動態評分」。(6)對於大型店鋪,如果在雙11等大促期間有大量的預售訂單,可以在付尾款前預發貨,具體方法就是篩選出訂單量較多的城市,在顧客付尾款前就提前送貨至所在城市,當顧客付尾款後快遞員馬上送貨上門,這樣的物流速度,顧客不滿意都不可能。
(7)涉及到店鋪的數據非常多,限於篇幅不在一一解釋。當你在遇到一個數據的時候思考一下數據的本質是什麼,然後再思考如何優化這些數據。
最後要留意,有時候的數據是錯的。例如預售商品的「支付轉化率」為0,此時如何判斷商品的真實轉化率呢?答案是參考「下單轉化率」或者直接人工統計預售訂單量再除以訪客數。其他類似情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店鋪後台看到的數據只有處在合理的場景才是有效的。
講到最後總結:做到以上這些點的店鋪,想沒有流量都是不可能的,如果還是沒有什麼效果。那我就建議要從產品方面入手了。
PS:有電商運營問題都可以私信諮詢我,私信回復「電商」,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