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因曠課多被退學」,本該如此

2019-11-05     農村大眾

就記著提問「河北體育學院40名大學生曠課多被直接退學,學校做法被指粗暴怎麼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我們去年也說過,要讓一部分學生天天打遊戲、天天睡大覺、談戀愛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他談到,如果這個學校是依據規定作出這樣的處罰,那是一個好的信號(據10月31日《澎湃新聞》)。

一直以來,坊間都是認為,孩子只要進了大學的門,就等於十年寒窗沒有白費,孬也罷好也罷,最後都能「混」上一張畢業證。從吳岩司長回答記者的話語中也不難聽出,在全世界高校畢業率都很低的情況下,「中國相對來說很高」,這也意味著坊間那句話有事實依據。我們的在校大學生,只要不違法犯罪,不出現極其有損社會道德的行為,極少會被學校退學甚至「開除」,至於因曠課多而被直接退學的,更是聞所未聞。

應當說,「嚴進寬出」一直是我們高校普遍實際遵循的「不成文規則」,這也的確與我們的國情有關,普通家庭能夠走出一名大學生尤其是進入名校,不僅花費了父母全部投入和心血,更寄託著一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希望,高校也不忍心讓這些學生畢不了業。過多寬容的結果,正如吳岩司長所表示和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不少學生一旦邁進高校的大門,打遊戲、談戀愛,無節制地「吃喝玩樂」,也就成了大學生活的主要內容。儘管我們的畢業率不能簡單與國際「接軌」,但學生進了高校就進了安全區就必須畢業的現狀,確實已經不能再持續下去。

常言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高校更有自己的校園規則。平心而論,我們很多高校所制定的各項章程和規章制度既不少、也不松,甚至不乏「史上最嚴」的校規。嚴格按照校規制度來執行,勢必也會讓很多學生無法畢業,就比如「曠課」而言,如果因為曠課多而不能畢業,在校大學生就不可能成為某些「逃課神器」的主流消費者。更不可能「天天打遊戲、天天睡大覺、談戀愛」,正是因為這樣的校園生活最後也能「混」到一張畢業證書,才使得很多考生把考上大學就能「放縱四年」作為自己的「精神動力」。

高校「嚴進寬出」的後果,不但縱容了大學校園的「吃喝玩樂」風,消解了很多學生的進取心,也使得如今大學畢業證的「含金量」明顯不足,雖然有人調侃如今走在大街上「一棍子撂倒10個人,至少有8個大學生、研究生」,但招聘企業單位卻往往感嘆「招不到真正的人才」。正是因為大學文憑的「摻水嚴重」,才造就「滿大街都是大學畢業生」的同時,卻還讓用人單位覺得「一才難求」。

確實,高校就必須要讓一部分天天打遊戲、天天睡大覺、談戀愛的大學生不能如願畢業,對於想「混四年」的大學生,整日裡「翹課」,花父母血汗錢在校園裡吃喝玩樂的學生,就是要按照校規嚴肅處理,大學不是「安全區」更不是「安樂窩」,它理應成為莘莘學子探尋真知的競技場,而每一張蓋有高等學府印章和校長簽名的大學畢業證書,更應當蘊含著足夠的知識含金量。

(朱永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FmCPG4BMH2_cNUggv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