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探秘終南山醉美一刻

2019-10-30   冰彬兵



帶著生活些許的愜意

走進秦嶺深處

看山,見水,望川

感受,最原始的濃愁情鄉

回憶起上一次跟隨大部隊穿越大山還是七年前,還是北京

時隔多年

跟隨陝菜探秘大軍,再次進山

第一站,終南山寨

終南山,自古是修身養性的地方,小時候的電視劇中,就特別崇拜終南山的全真道長們,個個武藝超群,《神鵰俠侶》里的全真七子看的兒時的我更是心情澎湃,時不時的拿起掃把,比划著和夥伴們舞動起來,受傷、臉上挂彩......回到家再接受一番爸媽的教誨,更是不可避免。

算上上學,異居西安已近十年。古人有云:十年一個輪迴。論資歷已經算得上一個名副其實的偽西安人。

但,說到底,初訪終南山寨,還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大約在三年前,離開了工作近五年的新浪,開始籌劃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規劃。帶著妻子去了麗江,實現了她一直夢寐想去的地方。爬玉龍雪山,瀘沽湖划船,茶馬古道騎馬,人生漸行中,才知道旅行的意義真好。不求遇見,只求新生開始。也在那一次次的長途跋涉中,更銘記自己內心所思所想。那些糟心的事,僅僅只是生命中不值一提的過客,不值。

離開麗江,回到西安後,也是首次和猴哥相約自駕陝南,去了柞水溶洞,去了牛背梁。

說來也是緣分,和猴哥相識新浪,是工作這麼久,依然時不時會聯繫的人,彼此之間坦誠相待,也有過尓虞爾詐,但,骨子裡的那種實在,卻根深蒂固的成為了人生中的好朋友。我們同年進的新浪,同年結的婚,同年買了車。

三年前的柞水溶洞之行,和終南山寨是擦肩而過的。猶記得當初驅車逛完柞水溶洞後,在牛背梁和終南山寨之間做選擇,後來去了牛背梁。對於終南山之行,因為時間的問題,也就不了了之。

回歸現實,終究還是要去目睹一下終南山寨之面貌。

現實生活中的終南山,位於秦嶺山腳之下,山峰之奇偉,樹木之茂盛,那是必然的。

隨車而行,未幾許,就到達目的地。

鬱鬱蔥蔥的茂林之後,便是深藏在秦嶺腳下的終南山寨。

院子裡的一隻流浪花色小貓,有點桀驁不馴,又有點粘人。同行的猴哥硬是壯著膽子,和小貓來了個七連拍。

言談嬉笑間,同行的隊伍已經次第進入寨子。

陝西各個地方的鄉村非遺文化建設做的是非常到位的,不管是曾經的韓城,或者袁家村,或者當下的終南山寨亦是如此。

白石青苔,土牆灰瓦,禪音繞耳,竹林映目,終南山寨交錯有序的布置,讓人遐想無限,恬靜而素雅的環境讓人留戀不舍,所行之人已經下意識自覺的拿出相機,拿起手機拍照起來。

一條小溪,橫流於小路中間,水聲,人聲,一片熱鬧的祥和之感,油然而生。

想起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情此景不正如此嗎?

露天的茶寮、溢香的酒肆、別致的餐廳、綠蔭的酒吧、詩意的禪房、靜謐的書屋、隱逸的民宿...... 讓我們這些整天埋頭於鋼筋水泥渾濁空氣的浪子,遠離城市浮躁,遠離狗血人情世故。

享受幾日這難得的自由自在、清靜無為,豈不妙哉?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望著秦嶺之巔,隱藏在層層雲霧之中的浩瀚之景,不的不感慨,祖國山河之壯闊,之偉大。

十三朝古長安,盛衰興亡功名似雲煙。

一路向南,走進終南山寨。

除過獨特的地理環境之外,終南山寨的美食,冒險之旅亦讓人回味無窮。

在教練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幾十人,開啟了冒險之旅,迎著困難,唱響征服。

滑索道,走獨木橋,攀懸崖,過玻璃棧道......幾乎每個環節,我都是顫著腿過去。

雖然是周末,隨行背包里的電腦,相機等是不可或缺的,簡單的講,我是負重三十公斤在前行,剛開始還自我安慰式的勸誡自己,年輕,就得有壓力。但真正到了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

猶記得滑索道時,過到一半,雙手沒力氣索性不抓繩索結果落入水中的鞋子,褲子全濕了。尷尬之餘,不得不繼續前行。

同行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者,但是面對一個個難度極大的挑戰,她們毫不退縮的奮勇當先,讓人不得不佩服。

我們總說,如果整天只顧玩手機看電視做著老太太都能做的事,你的人生,還有什麼追求?但,現實生活中,可能你真的比不過某些大爺大媽,他們值得敬佩。

爬過坡度近九十的一百八十多個台階,閉著眼睛走獨木橋,因為恐高,走上獨木橋,沒多久前面的同伴已經遠遠走沒,看著瞬間空無一人的前方,內心的恐懼可想而知。好在堅持下來了,人生不正如此嗎?面對每個看似完不成的任務,只要你盡心了,努力了,其實真的沒啥

來到懸崖峭壁旁,怯怯的不敢向前,想起了《登山》里的高爾基,每每都會穿越狹窄的懸崖峭壁而過...在信念的再次支撐下,總算順著懸崖到達彼岸。

再後來,依稀記得穿越高空玻璃棧道時,我是全程拉著前面老師的衣服跟著過去。

終南山寨冒險之旅,讓人受益匪淺,得到多多,學到多多,雖然不爭氣的雙腿還在不自覺的發抖,但,內心無形中已經多了些許淡然,安寧。

依山而下,再次回到寨子。

熟悉的蒼茫大地之景再次映入腦海,一座座竹籬茅舍,一院院土牆黛瓦,一聲聲俚語村言,在藍天白雲下,於青山綠水間,顯得質樸淡雅,俊朗明凈,賞心悅目

陝菜探秘第一站美食之旅走進南山蒸丸子又名柞水蒸丸子

相傳,南山蒸丸子和藥王孫思邈淵源深遠

豬肉、牛羊肉、山雞塊、炸豆腐、干香椿、干豆角配之以秦嶺當歸裝碗入籠

沒多久,香氣襲來

瘦而不柴,肥而不膩,酥軟滑潤,郁香四溢

圖自@西安小玉

陝菜之美味,不同於川菜之麻辣,但酸辣咸香十足。小到涼菜,再及蒸丸子,我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陝菜的美味所在。

圖自@西安小玉

天色漸暗,我們繼續前行

出發,一路繼續向南,鎮安

車輛繞著環山路,一層層的盤旋而行,車窗外青蔥的大樹,風氣淳樸的民宅,唯美的景色無不讓人留戀,但鮮有人凝窗外望。要知道暈車的滋味真不是一言兩語所能表達。

強忍著乏匱的頭暈,跟隨記憶的輪迴遊走傷神。隔壁的小姑娘已經陸續睡了數次。此時此刻,唯有安靜的入睡,才能讓這起伏不定的山路搖晃有所「淡定」。

恍恍入睡中,也不知道汽車行駛了多久,我們來到了第二站鎮安。

陝菜之旅第二站,木王府春秋宴

除過驚艷的陝菜美食外,再次感觸到淳樸善良人的熱情。

每道菜都量大十足,接待我們的小姐姐坦言,這裡的菜量都很大,人們很實在,其初次來這裡時,就被這實在的菜量所震驚而讚嘆。

圖自@西安小玉

到達鎮安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但等候我們的服務員依然堅守崗位,笑臉相迎。每個細節,做的讓人難以忘懷。坐了一路車,口渴是必然的,站立旁邊的大媽似乎看出了我們的窘迫,每當我們快喝完茶水之時,都會趁熱添滿。

圖自@西安小玉

夜深人靜,和衣而睡,思緒難眠,輾轉反側,忙活了一天,說累是必然的,

凌晨,六點,合衣而起,開始出發前往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秦嶺山下,四處都是樹木環繞

此刻的溫度只有4°,這種身在山中臨其境的感覺,絕非嘴上說說就能體驗得到。

木王森林,濃縮了秦嶺的精華

一路的杜鵑花雖然已經過了花開的旺季,但次第伸開的綠枝,零星盛開的杜鵑亦然吸引眾多人打卡,留戀。

林海杜鵑、奇峰俊石、千年冷杉......讓人如入畫中游,陶醉於這「萬象森林,天開畫卷」中難捨難分。

木王森林之壯闊非他山所能比

我去過華山,去過太白山,去過玉龍雪山,他們有他們的難能可貴。

然,木王森林,其美在於靜謐之美,在於自然之大美。在登山途中,每每看到筆直穿入雲霄不見頂的大樹,看到幾人合抱不住的古樹,內心唯有敬佩,唯有服之。

對於自幼恐高的我而言,登上山頂的剎那,已經忘卻山高之懼怕,看著大美河山,秦嶺之壯闊,內心之坦然油然而生。

到達木王森林頂峰,你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何謂藍天?那種藍,是深入骨子裡的藍,坐車返程環行下山,車路崎嶇,一位長者望著窗外山巔處的藍天白雲,抑制不住的激動,索性不顧自我的赴窗而起拍起視頻來。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拍攝者@冰彬兵

人生需要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唯有真正走進令人神往的旅地,你才能感受到生命之遼闊,置身其中,你才能知,日常所煩惱的瑣碎事真的啥都算不上。

屹立山頂,看樹,聽風,傾雲...如此大美之景,怎顧得他處之煩惱?

風華獻媚薰青眼,雪絮飛香點紫髯,等到來年三月,杜鵑花開旺,深赴秦嶺,約兩三好友,去感受那種難得的意境,豈不妙哉?

休憩片刻

我們繼續驅車前往四海坪

如果說木王森林以森林高山雲景見長,那麼四海坪則是瀑布綠植流水為耀

相比較木王森林的陡峭雄偉,四海坪則顯得溫文爾雅的淡而出奇,淡在於其路之平緩,奇在於一路而隨的瀑布。

四海坪景區 拍攝者@冰彬兵

從九龍潭到相思崖,總感覺,四海坪仿佛如大小瀑布相約匯聚在一方似的,一路走過,或急或緩的水流聲讓人至今記憶深刻、相隨夢境。

一路向南,直至秦嶺深處

那種大美,怎能兩三言語所知,只能用心傾聽,品味

林蔭閉合、枝縵依依,溪流潺潺,山形花色,如海如潮,潭水碧綠,古木倒映,飛流成雙,清泉傾瀉......

想起當年伯牙撫琴會子期,流水遇知音,怎能不心生神往?

一路向南,秦嶺腹地的氣象萬千,盡收眼底,令人心潮澎湃,嘆為觀止。

山為骨,水為魂,青山翠嶺,一攏眼帘崇山巍巍,方顯北國壯美。洵水泱泱,盡顯江南嫵媚。

一窗南山,半卷閒書

幾盞清茶,三五知己

閒談那一個個平凡而又不平常的人生

終南山下,白雲深處